你手機相冊里的第一張照片長什么樣?
隨機檢查了幾個朋友的相冊,有的是隨手測試一下新機相機,有的是卡通壁紙,有的是和閨蜜的合照……
——聽起來都特別平平無奇。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張照片,拿掉這個名頭,也同樣“平平無奇”。
1827年 (一說1826年) ,法國人約瑟夫·尼埃普斯在自己勃艮第家中的閣樓上,把他研究出的感光材料放進一個暗盒,然后把鏡頭對準窗外,用了八個小時的曝光時間,拍下了這張歷史上留存至今最早的照片。
▲《窗外》約瑟夫·尼埃普斯 1827(1826)
這張照片只能看到大概的輪廓,還曝光過度,但也是這張照片的出現,讓1827年那個早晨被永恒地記錄下來,更深遠的意義是,攝影這扇窗戶被打開了,我們擁有了一種比繪畫和文字更真實可感的記錄方式。
從那之后,攝影技術開始了一日千里的發展,儲存時間越來越長,感光材料便宜易得,曝光速度也從幾個小時,到幾十分鐘,再到十幾秒……一直發展到今天,移動影像濃縮了幾百年的攝影技術,把攝影變得日常,我們只用一部手機,就能捕捉當下。
一張照片就是一個故事,一個相冊就是一本自傳。
不需要過多回憶,清晰的畫面會自動帶你回到按下拍攝鍵的時刻。
拍這張照片時,芭芭拉女士身在她50歲的生日派對上:
▲《50歲生日快樂》 ?Dario Pulcini(意大利)
HUAWEI P30 Pro
畫面上只有一個人,但又有種人聲鼎沸的熱鬧感,周圍彩帶環繞,壽星芭芭拉揚著手,戴著酷炫的眼鏡,在鮮花和氣球還有周圍我們沒看見的人的見證下,吹滅那“49+1”的蠟燭。
每一次生日都是儀式,每一場儀式都應該被珍藏,盡管人生在往前,但我想芭芭拉永遠也忘不了50歲的這個生日。
而相比起沸騰的生日派對,下面這張照片,讓人發自內心地感覺到靜謐和安寧。
那是美好的藍調時刻,剛下班的Rui在公司附近的垃圾填埋場,看見了翩然而至,在廢棄物之中覓食的一群鸛鳥。
天空呈現藍橙漸變的顏色,城市一角的垃圾填埋場有點模糊,路燈和遠處的樹只有黑色剪影。這群鳥處在畫面正中,就像一支視頻,完全能想象到它們是怎么振翅而飛的。
路燈上還站立著一只鸛鳥,踩著人間的燈火,一個抬頭就能碰到天上的月亮。
照片中所有要素形成一種恰到好處的純粹,足夠洗刷掉一天的班味,重新出發。
▲《日暮時分》
?Rui Gon?alo Modesto Pi?arra(葡萄牙)
HUAWEI P60 Pro-鮮艷
自然就是最好的解藥,對大人來說是這樣,對小孩來說也是。
土耳其舞者Bü?ra ?obano?lu在沙灘上,定格住了一位小男孩的快樂。
萬里無云的天空下,男孩抓著披風在沙灘上奔跑,他看起來好像馬上就能迎風飛翔。
本應該是有點模糊的動態畫面,但鏡頭清晰銳利,把那個瞬間的快樂透過照片傳遞給我們。
男孩也許在感受海風吹拂,也許在想,抓著披風的自己此時真像一個超級英雄,也許什么也沒想,只是覺得自由。
影像是有感染力的,此刻我也覺得被海風輕輕地擁抱了一下。
▲《男孩和黃色披風》?Bü?ra ?obano?lu(土耳其)
HUAWEI Mate 20 Lite
照片外,每個人各有各的生活,意大利的芭芭拉在過她的50歲生日,土耳其的小男孩在沙灘隨風奔跑,葡萄牙的Rui為一片美好日落駐足。
世界那么遼闊,我們原本與這些人毫無交集,但當影像被展示出來,我們又好像能共享他們的悲喜。
這是影像的力量,它留住片刻的情緒,連接人和人,構建生活的意義。
這也是華為影像大賽的初衷。
華為影像大賽,這是行業最大規模、最具影響力的移動攝影賽事。到今年已經是第8屆,131天的時間,有86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參與,收到超過65萬件的投稿。
11月27日,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伴隨著世界名曲《What a Wonderful World》明亮的旋律,溫暖的世界——2024華為影像大賽頒獎盛典暨年度影像展正式拉開了序幕。
頒獎典禮分多個組別進行:瞬間、遠與近、面孔等等,每一個組別的作品,都帶著不同的情緒,在現場跟觀眾共享了溫暖的世界。
尤其當影像被放大在屏幕上,我們更能細微地感受到它們的美好之處。
當日本、法國、秘魯等國家的攝影愛好者紛紛站上舞臺,用他們的母語發表獲獎感言,感言中不約而同地提到“HUAWEI”這個詞時,讓人產生了一種久違的感動,這是一種讓世界產生聯結的力量。
“藍天在我眼中,白云也映在眼底,明亮幸福的白天,平靜深邃的夜晚。”
我們在不同地域,成長于不同文化背景,但我們擁有同一個世界,而影像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蔚藍天空下,有一把天梯豎立在畫面中,女孩在向上攀爬,梯子是她的交通工具,即使天空一望無際,她也能去往她想去的地方。
▲《摘下一片云》 ?陳勇(中國)
HUAWEI Pura 70 Pro+
這是被評為年度攝影師的陳勇在萬寧正門嶺大橋下拍下的照片。
陳勇在沙灘上偶遇了一群小孩,他們躍躍欲試想爬上梯子,但因為梯子太滑了,孩子們有心無膽,陸陸續續嘗試了一番就放棄了。
只有照片中的小女孩脫下鞋襪,爬到了高處,似乎伸手就能摘到云,再爬幾級就能追到夢。
這種明朗畫風給人一種天晴了、花開了的治愈感,煩悶愁緒在一瞬間就被化解。
有人在追夢,有人像在做夢。
一只鵜鶘悠然立于垂釣者身后,像被釣魚的繩索纏繞,但這沒什么特別的,最巧妙的是因為透視關系,鵜鶘顯得那么大,人又襯得那么小,像是夢游到了巨人國,遇到一只巨大的鵜鶘。
這只鵜鶘一點也不可怕,反而憨態可掬,能和人打成一片,甚至會讓人開始幻想鵜鶘叼著人類飛起來環游世界的可愛劇情。
沒有宏大的場景或是復雜的構圖,人與動物在這個畫面中顯得尤為和諧。
▲《鵜鶘偶遇》?Justin Mendoza(菲律賓)
HUAWEI P30 Pro
除了各種有深刻寓意的題材,華為影像大賽中,也有許多呈現細膩感情的作品。
Kinga Choińsk平時最好的攝影素材就是家庭、寵物,這一幅《姐妹情深》也是她拍攝的家庭影像之一。
兩個女兒相互擁抱、眼神交匯的場景充滿溫情,妹妹童真的笑容更加強了照片的暖色調,讓人希望時光就停留在無憂無慮的此刻。
▲《姐妹情深》?Kinga Choińska(波蘭)
HUAWEI P60 Pro
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人與人,所有這些,匯聚成了溫暖的世界。
華為影像大賽的初衷,就是把溫暖的世界呈現給所有人看。
在移動影像時代,生活由一個個我們熟視無睹的瞬間組成,曾經站在陽光之下會愉悅,看到新鮮的事物會尖叫,會為一場電影大哭大笑,而現在明明很多美好唾手可得,但人們“感受”的能力卻逐漸減弱。
華為影像想重拾這些稍縱即逝的珍貴情感,就像“溫暖的世界”策展人陳小波所認為的:影像的力量并不一定來自宏大的場面或是沖突發生之所在,好的作品不一定來自遠方,50米內發現的人與物,依然能夠和更大的世界聯系在一起。
而沒有什么比移動影像更適合承接這些瞬間了,它擁有“移動”特性,是靈活的,高速的,能夠實現“人人都是攝影師”。
曾經看過一句話,大致意思是,攝影是賦予日常一些不尋常,再給眼睛加上記憶。
其實攝影不只是點亮了攝影師本人的生活,影像還能夠超脫出簡單的畫面展示,讓觀者透過照片看到背后的攝影師。
在一張薄薄的相紙中,攝影師的開心、驚喜都會被復制無數遍,傳遞給觀看的人,讓觀者的眼睛也加上記憶,自動腦補影像里的故事。
華為影像大賽,開創了中國市場手機品牌探索移動影像文化的先河。
但在移動影像文化的路上,他們沒有止步于此。
在2022年,華為發布了全新移動影像品牌——華為影像XMAGE。
專為影像而生,那么影像技術當然要不斷進化:
華為影像XMAGE從感知明暗、跨越空間、捕獲色彩、定格瞬間四個方面全面提升影像體驗,把望遠鏡、顯微鏡、人像鏡三合一,能夠適應各種拍攝場景,讓影像擁有真實感、呼吸感。
華為影像XMAGE甚至有一套自己的色彩風格——原色、鮮艷、明快、黑白。
像是“XMAGE鮮艷”綜合了巴洛克藝術和后印象派,色彩濃郁又不妨礙情感表達,一眼驚艷;
而“XMAGE明快”整體透亮,是屬于東方美學的清透典雅,是細水長流的風格。
同時,在移動影像的下一個十年,華為對技術還有更高的追求:
要讓影像系統“越來越小”,還原移動影像的本質;要拍顯聯合,讓看到照片的每一個人都如同身臨其境;要為用戶個性化定制創作風格……
影像技術是剛需,但華為影像XMAGE在一系列嘗試中,更想強調的是影像中蘊藏的情感表達。
就像在華為影像大賽中獲獎的作品,很多并沒有宏大的視覺沖擊,而是娓娓道來一個故事,讓觀者也跟著沉浸其中。
當你對美有獨特洞察,那你拍下的每個平凡瞬間都值得被歌頌。
影像讓日常變得偉大。
說到這里,再回想一下你相冊里的第一張照片:
新機相機的測試圖,有點糊有點隨意,但當時使用新手機的新鮮感和驚喜感又回蕩在腦中;
卡通壁紙,讓我意識到,原來當時我還算有點童心,喜歡這么幼稚的卡通形象;
和閨蜜的合照,其實聯系已經不多,但是一起走過的日子就像雨天的一把傘,還是能在艱難時刻捎我一段。
人是健忘的,沒辦法記得所有瞬間,那么影像就是看不見的橋梁,它架起你和過去,架起你和其他人,讓你可以在某個時刻撿起記憶碎片,再次掉進幸福的漩渦。
華為影像大賽中還有很多精彩的作品:
馬戲團演員臺上臺下截然不同的肖像照、猩猩之間和人類共通的偉大親情、用抽象手法拍攝的蓮花……
▲ 左右滑動查看, 從左到右依次為:
《卓別先生》 ?Zdeněk Dvo?ák(捷克)
HUAWEI P30 Pro
《密林探真》 ?Andres Valle Rodriguez(墨西哥)
HUAWEI Pura 70 Ultra
《蓮》(組圖)?余好孝(中國)
HUAWEI P40 Pro
這些影像離我們很遠,但又很近,時時提醒我們,多觀察人類、落葉和花,從細微處欣賞一切。
米勒曾說:“藝術的使命是一種愛的使命。”
這么一想每一位攝影師都在傳遞愛,而作為開創者和引領者的華為影像XMAGE更是傳遞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他們強調真實情感,告訴所有人,當你把真實情感呈現出來,一定能得到回聲;
他們把一個個影像集合起來,認為這些就是藝術本身,應該放到更高的藝術殿堂進行展覽;
他們留存今天各地發生的所有故事,向未來的人講述今天我們身處怎樣的世界。
移動影像還有下一個十年,下下一個十年,路阻且長,但就像今天我們回望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照片那樣:
多年以后,華為影像XMAGE也會成為這扇窗戶,讓回聲震耳欲聾,讓許多人只需站在原地,就能看到完整的、溫暖的世界。
*本文參考資料:
[1]楊明.由果而因—攝影在繪畫中的角色轉變[D].首都師范大學,2011.
[2]李公明.作為圖像史料的"日常攝影"對歷史研究的影響[J].美術觀察, 2019(9):3.DOI:CNKI:SUN:MSGC.0.2019-09-004.
[3]蔣齊生.現代攝影術的始祖——達蓋爾攝影術誕生前后[J].中國記者, 1989(3):3.DOI:CNKI:SUN:ZGJZ.0.1989-03-025.
*文中部分圖片素材由華為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