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校長一首《風繼續吹》,80年代的往事呼嘯而來,淚水不爭氣地順著眼眶往外奔涌。
這是多少人的青春記憶,聽著歌聲,就像站在一座山巔,回望著來時的山川湖海,所有的情緒,就凝聚在此刻的歌聲中,窺探到心靈那隱微的不可名狀的情緒。
于是,《聲生不息港樂季2》首播,就帶動了前所未有的收視熱潮。
根據貓眼專業版的數據,《聲生不息港樂季2》的全網熱度達到了1689.00,首播當天(2024年11月29日)的歷史最高熱度達到了9853.83?1。首播當天的實時播放量達到了539萬,累計播放量已經超過1.2億?。
億萬觀看的熱潮背后,是對港樂的熱愛,是殷殷期盼的熱忱,與最愛音樂的相遇,注定迸發出一場在心靈深處盛放的煙火,遁入感官的每個毛孔。
譚詠麟:《風繼續吹》
譚校長演唱《風繼續吹》時,大屏幕閃現著哥哥張國榮的身影,此時,情緒再也按捺不住,理性決堤。
就讓眼淚流吧。
這首經典,是1983年張國榮的成名作,同時也是他主演的電影《縱橫四海》的主題曲。
那時的張國榮風華正茂,剛剛加入華星唱片公司,是他的第一張專輯,尤為看重,就找到著名詞人鄭國江,讓他為自己量身打造。
鄭國江根據張國榮的聲線特點和氣質,交給他一首日本歌曲,當時的鄭國江并不知道此曲是《山口百惠武道館告別演唱會》的主題曲。
鄭國江聆聽著舒緩的旋律、對于音樂的敏感,仿佛一種本能,《風繼續吹》的詞作不由分說的由天而降“我勸你早點歸去,你說你不想歸去,只叫我抱著你”。
由此開始聯想一個海邊燒烤場的景致:“悠悠的海風,冷卻了野火堆,風繼續吹”
一對戀人在海邊相依相偎、難分難舍的場景幻化而來,小兒女的情態,加上如泣如訴、娓娓道來的旋律,一首經典歌曲就這么一行一行地流動著創作完成了。
張國榮對這首歌曲的詮釋,以粵語的獨特發音,將歌曲中的凄美意境全部搬演出來,深情款款,意韻深長,僅僅通過聲音,就令聽眾感覺有位溫柔的情人就在身旁。
2010年12月,《風繼續吹》獲得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評選“我最喜愛的歌曲”獎項。時光沉淀,它終成經典,簇簇光束,照亮來路。
如今,物是人非,斯人已去,唯有歌聲穿越時空,窮盡筆墨和音符,記下那相識相熟過程。
譚校長的聲音,飽滿滄桑,撥弄著心弦,如同疲憊的身心被溫柔撫慰。
譚詠麟:《一生何求》
《一生何求》,每個喜歡粵語歌曲的人,一生都繞不開的一首經典。
它最大魅力是他的詞作,那種對于人生匆匆的無奈慨嘆;那種對得失錯過的無限追索;那種對放棄擁有的迷惘困惑;成為這首作品的最大魅力,一直以來讓人百聽不厭。
讓它成為經典的人,就是歌手陳百強。
它的原作是由王文清作詞作曲、由王杰演唱的《惦記這一些》。只是沒想到它被陳百強惦記上了它,從此它被改頭換面,重新成歌。
陳百強在一次乘坐出租車時,聽到了王杰的這首《惦記這一些》,初相見,便被深深吸引。
于是左思右想,不可自持。遂萌生了演唱該歌曲粵語版的念頭。于是找到潘偉源進行粵語填詞,命名為《一生何求》 。
歌者與好歌曲的相遇,好像是一種注定緣分。他們迫不及待地相識、相交,成為彼此的心靈伴侶。
重新填詞的《一生何求》獲得了全新生命,特別是由陳百強來演唱,讓原來散發著深沉韻味的旋律多了一種憂郁空靈之感。
于是,在1989年,這首歌成為各大香港排行榜的常客,
專輯同名歌曲《一生何求》獲得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年度十大勁歌金曲獎和最佳填詞獎。
《一生何求》還成為了TVB熱播電視劇《義不容情》的主題曲。隨著電視劇的大火,它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2010年,“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陳百強的經典代表作《一生何求》入選“30年30歌。
原唱人已去,歌曲卻仍響徹耳畔。譚詠麟再次唱起這首《一生何求》,仿佛一場暴風雨,將瓢潑情感席卷而至。
一生何求?
生命本身就是各種偶然性的堆疊,充滿遺忘與改寫,只有留存下的記憶最真切,回憶里的我們才是最真實的存在。
陳慧嫻 《千千闕歌》《 夕陽之歌》
當千千闕歌的前奏響起,一種從未體會過的風從手臂開始掃蕩了我的全身,所有汗毛立即豎起。
我聽過很多版本的《千千闕歌》,唯有陳慧嫻的《千千闕歌》讓我無法自持,有種無法抵擋的魅力蝕入骨髓,無法停止。
《千千闋歌》歌曲的旋律其實是來自于日本歌手近藤真彥的歌曲《夕陽之歌》。
在翻唱盛行的80年代,這首日本歌曲被翻唱出了三個版本,一首是陳慧嫻的《千千闕歌》,一首是李翊君國語版的《風中的承諾》,一首則是梅艷芳演唱的《夕陽之歌》。
李翊君國語版的《風中的承諾》因為是國語的原因,傳唱度最廣,曾經的自己,在KTV里也是選擇《風中的承諾》來演唱。
但粵語版本,才是這首歌曲最有味道、最感人的表達。
創作《千千闕歌》時,陳慧嫻正暗戀一位男生,于是她將自己這種情思暗藏的繾綣情感唱進了歌里,加上林振強的歌詞,最終成就了《千千闕歌》幾十年的經典傳唱。
千回百轉的情思、曲徑通幽的愛意,陳慧嫻在《千千闋歌》里,憑歌寄意,每一句歌詞都是心中所想,每一段樂韻都是心意所訴,歌中的離別場景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1989年,《千千闕歌》獲得年度無線電視十大勁歌金曲獎、第十二屆香港電臺十大中文金曲獎。
無獨有偶,梅艷芳也翻唱了這首歌曲,命名為《夕陽之歌》,因為是翻自同一首歌,《千千闕歌》《夕陽之歌》兩首歌曲在獎項爭奪上成為勁敵,甚至坊間有了有關兩位歌手的諸多爭議。
梅艷芳對這首《夕陽之歌》有多愛呢?
2003年的香港紅磡體育館梅艷芳經典金曲告別演唱會上,梅艷芳披上劉培基先生設計的米白色婚紗,演唱著《夕陽之歌》與觀眾告別。
所以,當陳慧嫻在港樂季2連唱《千千闕歌》和《夕陽之歌》時,特別是梅艷芳的影像出現的時候,大家忍不住地淚奔。
她曾是迄今為止最冷艷的女星,如同暗夜的孤星。如今,她的《夕陽之歌》由陳慧嫻唱起,仿佛是隔空對她的深深擁抱。此時,《夕陽之歌》發出的,是最耀眼、最溫暖的光芒。
《聲生不息港樂季2》有情有意,穿越世紀緬懷了三位故人,在歌聲中,重溫了他們的音容笑貌,與他們的內心相通互融。
這兩個小時的時間,我麻木的情感被喚醒,我的精神接近于明亮。
沉浸于歌聲中的自己,仿佛生活中所有的疲憊和失落,都在譚校長、陳慧嫻他們的歌聲中煙消云散。
《聲生不息港樂季2》,是一種賜福,讓我們的青春有的放矢,讓我們無法言說的情緒有所歸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