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歐洲最大電池制造商Northvolt的涼涼之路
2016年,為了從中國手上奪回新能源電池行業的主導權,大眾、高盛以及西門子這些西方頂級巨頭強強聯合,決定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創辦一家完全屬于西方人自己的,不會被某東方大國卡脖子的新能源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正在籌建的新能源公司的初創始團隊本身也是從特斯拉的供應鏈出來的,可以說深得馬斯克“開源”宇宙的真傳,根正苗紅的不行。
一時間整個西方群情振奮,從創始國瑞典再到歐洲汽車制造中心德國,從整個歐盟再到大西洋彼岸的北美,幾乎全程綠燈,特批的貸款,特撥的土地,拿到手軟的各種補貼,甚至連那些嗚嗚咋咋的環保組織都消失不見了。
而所有的這一切都只為了Northvolt的誕生。畢竟在新能源這個賽道上,他們已經被東方大國甩的太遠了。
在這一刻,沒有人會懷疑Northvolt的前景,因此,哪怕在整個電池廠的影子還沒見著多少的時候,大眾、寶馬、沃爾沃等一眾名廠的訂單就已經鋪天蓋地的砸了過來。
有技術,有市場,有訂單,還有歐洲大家庭做后盾,后期更大眾親自上陣,自投16億美元入股,何愁大業不成。為的就是捍衛這老歐洲電池行業的臉面,畢竟領先了中國兩百年的工業科技以及祖宗基業怎么可以在東方人面前敗下陣來呢,坐擁百年工業底蘊的老歐洲勢必將一劍封喉。
但問題的關鍵,關鍵的問題就在于,等所有這一切都安排妥當打算要大展宏圖的時候,Northvolt卻驚奇的發現,前途盡管光明,但現實卻是一個深坑接著一個深坑。
首先一點,盡管Northvolt的創始人團隊來自于特斯拉,但是整個創始人團隊卻對如何從無到有的生產出一塊高性能的動力電池來完全不了解,不僅他們不了解,甚至連整個歐洲都找不到多少真正了解這整個行業的人。說白了,歐洲壓根就沒有真正點開新能源電池的科技樹,從根上就開始抓瞎了。
表面上看只是歐洲在新能源的賽道上暫時被甩下了,事實上歐洲欠缺的是一整個電池產業,技術、人才、設備、工藝無一不缺。這就像是中國近代之所以打不過西方表面看不過只是因為中國缺少幾艘戰艦,幾門大炮,但實際上缺少的是背后一整套的工業體系。
只是兩百年不到,歷史又輪回了過去,只是這次換成西方兩眼一抹黑了。而中國則成了他們唯一可以學習的對象,他們需要參照中國來從無到有的搭建一整套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鏈,這是獨屬于西方的中務運動。
而西方的這次的豪賭從一開始工廠的選址就已經走偏了。
首先瑞典在哪里,這是一個半只腳都在北極圈,一年到頭都見不到多少太陽,然后人口才不過一千萬的北歐半島小國。擱中國古代,這就是妥妥的西方寧古塔,擱寧古塔搞工業,要么說到底還是洋人思路開闊。
不僅如此,Northvolt為了利用瑞典北部的水電資源,更是把工廠直接設在了瑞典的北部,這就導致享受慣了高福利和悠閑生活的瑞典工人,在這個都快要和北極熊做鄰居的地方完全待不下去,招過來的人干不了幾天就提桶跑路了,最后不得已只能從中國和韓國大量招收懂行的外包工人。
然后中國工人招來了,索性把符合電池生產標準的廠房也幫著瑞典人一塊建了吧,廠房都建了,那生產電池的設備和機器也要有吧,沒事,還是老中,量大管飽。
所以好玩的就來了,西方多個頂級巨頭籌劃了大的電池自主,結果兜了一圈最后站在廠房里一看,這不就一整個大號中國外包公司嗎,從工人到技術,從設備到廠房,無一不中國。這最后自主了寂寞。還不如干脆一開始就直接在中國建廠算了。
但傲氣的歐洲老爺們不服啊,為什么啊,憑什么啊,中國的讀者意林都快吹了我們小半個世紀了,都快把北歐這自古就鳥不拉屎的苦寒之地吹成地上天國了,怎么到頭來還得讓中國人教我們做事情,這你能受得了嗎。
然后不出所料的Northvolt就開始作妖了。
被瑞典招過去的中國技術人員出于負責任的態度,覺得瑞典現在建的這個工廠還是太局限了,不如中國的電池廠全面,所以出于效率的要求希望Northvolt上層可以把關于電池測試的一些流程放到中國的工廠去做,這樣可以加快工作進度。
但這一建議不出所料的遭到了Northvolt管理層的拒絕,因為在管理層眼里,電池廠是瑞典的就是瑞典的,所以整個環節也都必須要在瑞典的工廠里進行,電池生產到一半然后還要跑到中國的工廠里去“進修”一下,這不就等于直接說我們不行嗎,這是瞧不起我們老歐洲啊。必須,一定,全部都要在瑞典的工廠里進行。
我們要的就是百分百的純血的made in Sweden,made in Europe,made in Western.
結果不出所料的,整個工廠效率奇低,產能更是無從談起。截至2023年12月,Northvolt的電池產能只有預計的200分之一。你能想象你提前一年給饅頭房下了200個饅頭的訂單,結果過了一年你過去一問,對方說對不起,只蒸出來一個,要不你先吃個墊著?
糟糕的選址,快樂學習氛圍中長大的本地工人,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創始人團體以及從原料、到工藝再到管理等一整個流程的失控,最終導向了一個必然的結果,產能拉胯,訂單取消,投資人變臉,融資失敗,CEO下臺。
最終2024年11月22日這天,這個被整個西方寄予厚望,出生就含著金鑰匙的歐洲最大電池廠在耗費了200多億美元,1500億人民幣后徹底倒閉。
對此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溫柔補刀道:為什么歐洲造不出好的電池?首先,他們的設計是錯的;其次,他們的工藝是錯的;最后,他們的生產是錯的。”
歐洲人是不幸的,因為他們眼睜睜的看著新的產業新的賽道就這樣被東方大國玩的風生水起,而自己本想追趕,最后發現自己最終可能連分一杯羹的機會都沒有。
但歐洲人同時又是幸運的,因為中國絕不會像一百多年前的歐洲人那樣仗著自己的堅船利炮,全球第一的工業能力隨意的去欺負,侮辱和殖民其他的落后于自己的國家。
歐洲人應該感到慶幸,慶幸科技掌握在文明國家手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