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來啦,我是瑾辰,謝謝你來看我~~??
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其著作《異類》中提出的一萬小時的概念:
“一個人如果想要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或達到世界級水平,需要投入至少一萬個小時的刻意練習。”
但我曾經觀察過一個博主的公眾號起號軌跡,他一天至少寫一篇,多的時候會寫三篇,寫了一年,公眾號閱讀量還是停留在個位數,最好的會突破四位數,但大多數都是個位數或者是兩位數。
這位博主肉眼可見地勤奮,可為什么他的公眾號還是不能順利起號呢?
其實是他根本就沒有弄懂寫作的底層邏輯。
他的寫作完全是自嗨式寫作,自己寫得挺高興,但是讀者并不買賬。
在作家蓑依的這本《寫作的方法》中,就強調我們在寫作之前要先弄懂寫作的底層邏輯。
作者在2014年5月第二次考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失敗后,通過寫一篇篇的文章給自己打氣,積累了很多粉絲;于2014年9月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憑借這本書成為央視《開講啦》導演,當才華被人認可之后,又加入了《我是演說家》節目組,用兩年時間做到了主編。
寫作改變了蓑依的人生,這本書是作者寫作14年經驗的總結,也是她和幾千名寫作學員的成長總結,只要弄懂寫作的底層邏輯,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刻意訓練,你也可以像蓑依一樣,通過寫作改變自己,甚至改寫人生。
01.
把“攝像機”架在你肩膀上
寫作第一個很重要邏輯就是“畫面思維”。
“畫面思維,就是你的每一句話、每一段話或每一篇文章,都是以一種畫面構圖的思維寫出來的。當讀者閱讀你的文字時,它能感受到視覺、聽覺、味覺等帶來的立體感知,仿佛有一幅畫在他面前徐徐展開。”
當讀者沉浸在這樣的文字中時,他們不再僅僅是被動接收信息,而是仿佛置身于一個由文字構建的虛擬世界中。
這個世界充滿了色彩、聲音、氣味乃至觸感,讓讀者能夠全方位地感知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意境或故事情節。
“寫作是尋找共鳴的過程,是以心換心的過程”。
如果你的文字平淡,沒有感染力,讀者通過讀你的文章,并不能和你產生強烈的共鳴,你和讀者的隔閡就由此產生。
相反,如果你的文字會讓讀者產生共情,有身臨其境之感,你的文字就拉近了和讀者的距離,他們會對你產生信任感。
那么,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作品有畫面感呢?
作者的建議是,想象你的肩上架著一臺攝像機,只寫攝像機能夠拍下來的東西。
在攝像機的可視范圍內,詳細去描寫你所拍到的場景,拍不到的場景,則不要去寫,這樣寫出來的東西,畫面感豐富,且不會顯得拉雜冗長。
當你拍的東西越多,你寫的東西就會越多,當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質量就會提高了。
02.
會講故事的人,能征服世界
第二個邏輯就是“故事思維”。
柏拉圖說:
“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了整個世界。”
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就是一位很擅長講故事的人。
奧巴馬在競選期間經常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包括他在種族歧視和貧困環境中長大的艱難歲月,以及他如何通過教育和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他在故事中強調變革和團結的重要性,并呼吁選民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繁榮和包容的社會。
奧巴馬的故事打動了無數選民的心,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和變革的可能性。他因此成功贏得了總統選舉,并在任期內推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醫療保障、教育改革和能源政策等。
好的產品經理在推出新產品的時候,他們不會直接賣產品,都是先從講故事開始。
因為故事具有強大的情感共鳴力。
一個好的故事能夠觸動人心,激發聽眾的共鳴,從而建立起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聯結。
這種連接超越了簡單的交易關系,使消費者更愿意為品牌買單,并愿意成為品牌的忠實消費者。
約瑟夫·坎貝爾說:
“故事是連接人心最強大的力量。”
只有故事才能打動不同的人,并和他們建立共情。
03.
3個小技巧,讓你寫文不跑題
第三個邏輯就是“邏輯思維”。
前兩年我在追更一個作者寫的玄幻小說,但是后來我發現作者自己埋的伏筆,自己并不能自圓其說,很多粉絲也在后臺罵他,等了很久,這個作者已經棄文沒再寫了。
我想他的小說之所以邏輯混亂,可能是最開始他在設計人物和內容的時候,自己都不知道要寫什么。
針對邏輯混亂,寫著寫著就會跑題的情況,作者給出了三個小技巧:
第一個小技巧:要養成列提綱和思維導圖的習慣
作者認為,寫文章有兩種邏輯,一種是大邏輯,就是段和段之間是否能夠銜接順暢的邏輯;另外一種就是小邏輯,就是句子和句子之間是否能銜接的邏輯。
大邏輯如果不通順的話,就談不上小邏輯的通順。
在寫一篇文章之前,先把要寫的提綱列出來,然后按照提綱思路去寫,這樣就不會偏題。
第二個小技巧:一篇文章,只講一件事情
作者認為,文章之所以邏輯不清楚,就是因為文章中想要講的事情太多,你這件事情還沒有講完,又覺得另件事情也有趣,于是一起寫到文章中,文章的邏輯自然就不通順了。
第三個小技巧:使用事件+評論的方法
作者認為,講完一件事情之后再做評價,會讓文章很有邏輯。
但很多寫作者會先講一部分的事件,接著做評價,評價完了之后再講另一部分事件。
這種互相穿插的寫法,當一個寫作者功力不是很深厚的時候,是無法駕馭的。
每一個寫作者,都應當重視并不斷優化自己的邏輯思維,讓筆下的每一個故事、每一篇文章都能經得起讀者的推敲與時間的考驗。
04.
好作品,就是好產品
第四個邏輯就是“產品經理思維”。
梁寧說:
“產品經理必須有3樣東西:一雙眼睛、一雙手、一顆心。”
“一雙眼睛是指發現痛點、找到破局點的敏銳之眼。一雙手是指動手優化、著手改變的行動之手。 一顆心是指洞察人的同理心,懂得自己,懂得用戶,懂得產品的每個細微處帶給人的滿足感、確認感和依賴感。 ”
作為一名創作者,要持續觀察、深入思考,才能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創造出真正觸動人心,既有深度又具廣度的作品。
無論是文字、圖像還是音頻視頻,每一次的修改、每一次的迭代都是向著更完美產品邁進的步伐。
創作者要站在用戶的角度,感受他們的情緒、需求和期待。這種深刻的同理心能夠幫助創作者寫出出更加人性化、有溫度的作品,讓用戶更有情感上的共鳴和歸屬感。
創作者應該不斷雕琢自己的作品,使之成為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
“寫作是最不能騙人的,因為它就是日復一日地訓練。僅僅寫作一個月的人基本不可能在這件事上超過寫作一年的人。”
只有當你真正掌握了寫作的底層邏輯,你的文字才會像有魔力一樣,吸引讀者的目光,觸動他們的心靈。
這本書還有很多解決寫作難的辦法,如,如何找選題?如何設計文章結構?如何儲備素材等,這本書,能解決寫作中出現的90%的問題。
不要害怕寫作過程中的困難和挫折,也不要急于求成。只要你愿意付出時間和努力,用心去學習和實踐,你一定能夠讓自己的文字在紙面上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