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豆瓣高分紀錄片top榜殺出一匹黑馬——《施圖茨的療愈之道》以10000人打分9.0的成績成為最受矚目的紀錄片之一。
施圖茨,這位原本在國內默默無聞的精神科醫生已經成為小紅書十萬博主自發推薦的心理治療師的標桿。
與其說是一位心理咨詢師,更像是一位尋求解救的患者
施圖茨最早的患者是他的父母。
弟弟在3歲時早夭,9歲的他成了父母的“心理醫生”,安慰著從悲痛中走不出來的家人。
母親在家暴中長大,永遠都在數落男人的不靠譜和命運的不公。
父親則一言不發,轉身把期望都寄托在施圖茨身上:“我愛你,但如果你以后不成為醫生,我就無法尊重你。”
年幼的他承擔起了維系家庭完整的重任,早早學會了察言觀色,生怕因為自己的失敗讓整個家庭徹底分崩離析。好在他如愿以償進入紐約市立學院,并且獲得了紐約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然而,當他真正開始開啟心理治療工作后,才發現一切并沒有書本中的那樣簡單,傳統的心理療法似乎無法改善患者的情況,甚至連自己的童年陰影也無法改善。
他迫切地想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但是身前空無一人。主流的心理治療提倡對患者的傾聽與陪伴,大多需要漫長的追蹤過程,而由于各種原因,并非每個人都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耐心和條件享受到這樣深度連接的長期服務。
他想要直截了當地給出患者行動步驟,這些方法要簡單、明確,最重要的是即刻見效。
經過數十年的探索和嘗試,他才發現,答案不在曾接受的醫學和精神病學培訓中,而在一個從未預料過的群體——患者中。
而喬納·希爾就是他的患者之一。
“同時擁有邁巴赫和抑郁的人”
喬納·希爾出演、執導、編劇過一些影片,憑借《華爾街之狼》入圍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在銀幕上看起來喜感滿滿,其實曾患上嚴重的抑郁癥。
痊愈之后,他決定與自己的心理醫生合作拍一部影片,于是《施圖茨的療愈之道》就這樣誕生了。
近些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演藝界明星披露自己的心理問題,人們才意識到生活在紙醉金迷如好萊塢這樣的名利場,擁有金錢豪宅與名聲地位,與俊男靚女談情說愛的人,也平等地經受著精神上的折磨。
喬納從小就很胖,尤其在青春期時滿臉痘痘,沒有人喜歡。成名之后,情況并沒有好多少,媒體仍在揪住體重不放。每每受到攻擊,他都會變成當年那個14歲的無助男孩。
國內更為熟知的演藝明星們也一樣。人或許“不可能同時擁有邁巴赫和自卑”,卻很有可能同時擁有“邁巴赫和抑郁癥”。
喬納·希爾想通過紀錄片創造一個治愈的奇跡,來鼓勵更多經受同樣困擾的所有人恢復斗志和希望。
“如果咨詢者能少講點自己的破事,他能退200塊錢。”
喬納問這位傳奇的精神科醫生,他是否也如常人般有負面情緒。
施圖茨回答:常常。
施圖茨的陰影始于童年的家庭生活。長大后,母親對男性的喋喋不休仍回響在耳邊,以至于身為男性的他在異性面前沒有安全感,終身無法建立穩定健康的親密關系。現在的他仍在一個人生活。
所有人都要為“身為一個人而掙扎、奮斗”,就像在迷宮中打轉。人生的真相就是永遠無法擺脫不確定性和痛苦,因此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
無論是否接受這一點,都會面臨種種負面情緒,一次次感受到恐懼、無助、憤怒與脆弱……
這是每個人的“X部分”,它們恩威并施,誘惑人放棄、退縮、墮落、沉溺于即刻享受、萎靡不振。
要與“X部分”正面交鋒,涉及直面每個人內心的“陰影”,那些希望自己不存在但又無法擺脫,因此拼命隱藏起來的部分。
當談到脆弱,喬納意想不到地一把扯下了假發。
實際上,為了戲劇效果,喬納作為導演虛構了大量的細節。
他和施圖茨坐在房間的兩把椅子上,像是在一個簡單的治療師談心;然而其實這幅場景不過是攝影棚綠幕上的投影。
他說整場談話在一天內進行;實際上紀錄片拍了1年,兩個人每次錄制都維持著同樣的妝造,假裝成了一次對談。
喬納扯下假發,徹底暴露了自己的“陰影”和脆弱。這一刻,心理治療的力量迸發,使這部紀錄片動人心弦。
“我是那個把下一顆珍珠穿上去的人”
施圖茨說自己是“那個把下一顆珍珠穿上去的人”。
他和搭檔開發了一系列治療“工具”。他不想一直聽患者傾訴,會在治療中強烈要求患者按照這些工具去做。
這些小小的行動產生了作用,緩解了患者的情緒和狀態,因此收獲了信任和康復的信心。
施圖茨認為,走向療愈的第一步就是,激活自己的生命力。內心的糾結、反復思慮無益于提振情緒,真正的生命力和復原力來自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動。
這些行動可以是做做運動,吃點美食和好好睡一覺,可以是記錄下自己的心情,還可以是給自己的朋友打個電話……人會在重建日常行為的秩序中獲得對自己的信心和掌控力,也可以在人際交往中獲得外在的力量——這些便是療愈的力量。
做出行動不意味著一定會成功,動起來卻是所有轉機的起點。在通過行動提振了生命力后,他介紹了“喪失處理”“感恩之流”等手段。
礙于時長有限,只保留了施圖茨的核心理念,許多具體的問題并未展開討論。
在紀錄片播出之后,施圖茨推出了他的新作,進一步回答了一個問題:我們能在充滿沖突、不確定性和失望的生活中,以某種方式獲得幸福嗎?
當然可以。關鍵在于接受我們一直以來抗拒的一個簡單真理:生活是由各種事件組成的。現實的本質是這樣的:
·生活中存在痛苦和逆境。
·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任何成就都需要保持自律,不斷努力。
·你并不特別。無論你怎么做,都無法回避生活中的這些方面。
·以上這些永遠不會改變。
既然如此,當痛苦與逆境出現,又該如何不沉入負面情緒的泥潭,保持應有的行動力呢?
施圖茨分別討論了人生中不得不面對的30個課題,以及在這些情況下保持斗志、扭轉局面的方法。
如何不再害怕與人產生沖突?
如何戒斷即刻滿足的壞習慣?
如何走出消極情緒?
如何不被外部壓力壓垮?
比如,他談到當代人的選擇困難癥:“擁有著前人無法想象的自由,但隨之而來的是我們的祖先無法想象的焦慮。”
小到買東西貨比三家四家十家,大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猶豫不決,我們總是害怕沒有選對,在做出選擇這件事本身耗費了大量心力和時間。
我們想要“通過對所有因素進行邏輯分析就能理性地做出正確決策”,從而避免所有不確定性和風險。然而,事實上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法預知、不斷變化的宇宙中,無法完整或絕對地了解任何事情,每個決定都只是你余生決策過程中的一個小小的步驟。
施圖茨說:“事實上,你的決定沒有這么重要,無論它是否正確,生活都將繼續。除了死亡和繳稅,生命中唯一無法避免的事情就是做出進一步的決定,而且往往是在你過去慎重思考過的領域。”
相比于一勞永逸地找到絕對正確的選項,生活中更需要、更常見的是堅持一些基本原則來一次次做選擇。
要容忍損失,更好地應對選擇帶來的任何結果,擺脫“我一定要做出正確的選擇”的執念,從而擺脫恐懼和壓力。要確定對你來說超越一切“優缺點”的決定性因素。這樣當你事后審視自己的決定,懷疑自己是不是犯了一個錯誤時,也能很快意識到,損失是值得的,減輕自我懷疑。最后,適當相信自己的直覺,向超越意識的力量尋求幫助。
正如書名所講,我們千萬次救自己于水火的勇氣不是憑空而來,它們就誕生于每一顆珍珠中。哪怕帶著屎,你只管把它穿到繩子上,他們擁有一樣的價值。
這本書將幫助人們實現內心的寧靜,逃離情緒旋渦,獲得情感獨立,締結真摯的愛的聯結,始終保持生活的正軌,甚至從不斷修正的行動中、選擇中、判斷中,與超越個人有限性的力量相連。
互動話題:
現在最困擾你的情緒是什么?
結合你的經歷在留言區談談自己的體驗吧
贈書福利來啦!
獲得贈書方法:
1、活動時間:2024.12.1-2024.12.2晚上9點。
2、在評論區發表評論關于【現在最困擾你的情緒是什么?】為主題的留言,要求寫得走心哦。
3、截至活動時間結束,精選留言點贊數排在前3名的小伙伴獲贈圖書《把下一顆珍珠穿到繩子上》一本。
4、參與條件:關注實用心理學,且之前沒有獲獎過的小伙伴均可參與(國外的小伙伴暫不支持)。
5、中獎者請加小助手微信領取獎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