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作者:潘曉成,生于1964年,重慶市開州區人。博士,公務員。長期關注中國農業、農村及社會問題,出版了《中國轉型期農業風險及保障機制》、《農民工與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合著)、《論城鄉關系---從分離到融合的歷史與現實》、《走出農耕社會---文明分野之社會改造》等著作。
內容簡介:
《國民性溯論》——一部解析中國人的書。
人是環境的產物。一個國家國民所獨具的“國民性”不是先天的產生,而是由時代決定的,由國民在所處的地域、社會及文化環境中共同凝煉而成的“性格”。本書追溯中國社會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從傳統的價值觀、道德觀和國民心理三個維度解析中國人的“國民性”,為百年以來學界對中國人“國民性”的爭論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
近代以來,中國從農耕社會向現代工商業社會轉型發展中,中國人角色變遷的“不適應感”往往被詬病為國民“劣根性”,這些在思維和行為方式上表現出來的“劣根性”,一定程度上阻滯了社會的制度變遷。從而,在百年以來波瀾壯闊的社會改造運動中,是制度決定國民性或者國民性決定制度?以上問題成為學界爭論的一個焦點。
本書認為:“社會改造”與“國民性”改造相輔相成。“人的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核心,站在歷史新起點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其實質即為:在推進社會現代化中培育中國人的“國民現代性”。在引領人類現代文明的進程中,世界所彰揚出來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國民現代性”,其中亦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性格基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