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微信團隊的同學給我發了幾條錄音,里面是用我的聲音朗讀的一篇我自己寫的文章。
目前微信支持用作者聲音朗讀文章,但表現依舊有提升的空間,我給出的評級是能達到八成。
他們估計是看了我的文章,然后單獨優化了一版模型,優化后我再聽自己的聲音朗讀明顯自然了很多,這次我給出的評級能接近九成。
如果再去掉一些「照著讀」的機械感,并且在一些吐字上學習我的發音,那基本就真假難辨了。
AI 進化的速度,會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很多產品擁抱 AI 的進度,也正在超出我們的預期。
昨天是 ChatGPT 上線兩周年的日子,OpenAI 在 Twitter 上轉發了兩年前他們發的內容,并配上了一句「So, did you try it ?」。
那么,我也想問一下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你用過了么?
ChatGPT 剛上線那會兒很多想體驗一下的人第一動作是去百度上搜,結果發現搜不到,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還有一部分人發現需要科學上網,自己沒有那把梯子,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另外一部分人有梯子,然后發現沒有國外手機號無法完成注冊,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然后,大多數人每天就看著聽著 ChatGPT 的各種神奇,但就是沒能上手體驗一次。
當然,有少數一批極客突破了層層阻礙成功打開了 ChatGPT 的頁面,然后發出了此生和 AI 說的第一句話。
從此,一小部分人的命運齒輪開始轉動。
2022 年的 12 月份,我寫了一篇教大家如何注冊并使用 ChatGPT 的保姆級教程,很多人就是靠那篇文章打開了一扇門。
即便如此,2 年過去,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從來沒用過。
后來國內一些團隊推出了自己的對話式 AI 產品,例如 Kimi 和豆包,這才讓更多人第一次體驗到 AI 帶來的驚艷。
但有一句話我始終堅信,早,就是優勢!
我盤點了一下身邊的一些朋友在 ChatGPT 上線后這兩年里做的一些事情,還是有些驚訝的。
其中,有三種人在這個事件中賺到了錢。
第一種,初期以收費方式幫別人注冊賬號或者賣服務送賬號的,我知道最多的三個月賺了 60 萬。
第二種,做內容整合然后賺信息差的錢,以郵件列表、微信群、付費社區的方式運營,有些甚至做到了年營收千萬級別。
第三種,通過接入 API 的方式做一些 AI 小工具,對接廣告平臺賺流量的錢。
或者自己調試模型、訓練數據、包裝產品,然后對 C 端收費或賣給 B 端服務,收入量級大于前者。
另外,高端局的玩家就是那些做大模型基礎設施的,大多數都在大廠或者在一些高精尖創業團隊里,他們賺的是未來的錢。
這倒是讓我想起了 13 年前的 2011 年,那時候我還是個青澀的少年,因為同學一句話開始去研究 Android 開發。
當時我比較擅長 Java,一個同學買了一臺 HTC 手機,他說你可以用 Java 寫 Android 軟件運行在這個手機上。
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竟然可以在手機上運行自己寫的軟件?
好奇之下,我去谷歌官網看全英文文檔開始自學 Android,一個月后我寫出了第一個 App,一個簡易版的計算器。
當時買不起 Android 手機,就在電腦模擬器上運行。但是那一次,我似乎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
原因很簡單,過去的手機就像一個黑盒子,里面的東西無法觸碰。但是 Android 手機仿佛一個透明盒子,你可以做很多事情。
然后,我就在網上開始寫文章分享我做 Android 開發的一些經驗,慢慢被更多人看到,這也是我這個公眾號最初的雛形。
讀研期間有同學介紹一個外包項目,需要開發一個 Android App,得知我能做,于是我就利用這個技能賺到了一筆。
后來找工作,因為能同時開發 Android 和 iOS 的 App,我很順利拿到了 offer。
這個路徑,讓我很早就上了移動互聯網的快車,趕上了一個時代。
今天早上看到一句話,我挺共鳴的。
如果你想知道 10 年后是一種什么感覺,那就可以回憶一下 10 年前是什么感覺。
過去兩年多時間里我寫了不少關于 AI 的文章,不僅科普過技術原理,也分享過很多產品體驗。
敏感性比較高的人,也一直在逐步提升自己的 AI 含量。
2 年了,我相信依舊有人還沒有用過 ChatGPT,以及一眾 AI 產品,這很正常,因為后知后覺是群體的常態。
這兩年的行業變化也是劇烈的,兩年前大家覺得互聯網沒有新故事了,但這兩年又看到了很多新希望。
周期始終存在,它一直以一種我們無法短期感知的方式在運行,這是常識,也是規律。
未來的優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每一天的當下逐漸積累起來的。
還是那句話,早,就是優勢!
················· 唐韌出品 ·················
安可時刻
早上一個讀者給我提了個需求,說想看一下我過往所有 AI 文章的合集,但我沒有整理這種合集。
于是我也在想,我集成的騰訊元氣 AI 能不能解決這個需求?
試了下,發現不行,它還無法自動整理相關文章的合集一起推送,只能從過往文章內容里摘去。
如果微信團隊自己來升級這個能力,我認為是極好的。
畢竟,現在微信公眾號內部的搜索能力實在太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