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跟老二獨處,閑聊時,她問了我三個問題:
1、我為我們家帶來了什么?
2、我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3、我給你們提供的情緒價值是什么?
10歲的孩子,問出這么有哲學性的問題,對我這個老母親來說,不亞于靈魂拷問給我帶來的沖擊。
我不想糊弄她,既然她問出了這個問題,代表她對這些問題是有疑慮的。她來問我,說明她是信任我的,我不能辜負她的信任。
我不想用,你猜?或是等你長大了,自然就知道了,來應付她。
我要把她當成一個母女之間推心置腹的對談,讓老二無比確定以及肯定,爸爸媽媽是發自內心地愛她,喜歡她的。
她在這個家庭里面,占據著非常重要的,無可或缺的位置。
因此,這個回答既要答得讓孩子滿意,顯得滴水不漏,又要顯得情真意切,是自己真情實感的表達,也是肺腑之言。
先說一下,老二問我這個問題的場景。
我在刷視頻,一個博主講述她和她哥相互成就對方,為彼此兜底的親情故事。
老二在一邊玩,聽到這個,她問了我第一個問題。
我回答完第一個問題,她接著問了第二個,回答完,她又問了第三個。
02
我是這么回答她的:
1、每個孩子出生都自帶口糧。
在沒看到這句話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有這回事兒。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這句話,然后對照了自家的情況,好像真是這么回事兒。
我家老大出生后不到一年,我老公從一個生產線的技術員,經人介紹,找到了一份在外企做領班的工作。升職,自然連帶著加薪。
老二出生后,不到一年,他又往上升了一級,成了主管。
在這個過程中,他對自己的職業規劃越來越清晰。也清楚了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期待達到怎樣的人生高度,希望過怎樣的生活。
這里面還包含了一個被貴人點撥的人生故事,都說男人比女人成熟得晚一些,但開悟可能就是一瞬間的事兒。
我家老大預產期臨近時,我老公當時的公司安排他們去桂林旅游。他的計劃是,旅游完回來請假,直接坐車回老家,陪我生孩子。
在去桂林旅游的火車上,他們公司的人事經理跟他分到了同一個臥鋪車廂里。
一起聊天時,人事經理說,你們要對自己有一個人生規劃,做員工不可能做一輩子,以后年齡大了,可能就沒人要了,找工作都成問題。
03
平時上班,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員工,你要觀察一下你的領班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遇到問題,你要想,如果你是領班,你要怎么處理這件事?再看看你的領班是怎么處理的?你們倆處理問題的差異在哪里?
如果你是一個領班,你要留心觀察你的主管平時都在做些什么事情?遇到問題,他是如何做的?怎么處理的?
不確定這段話里的哪一句話,點醒了我老公,讓準備做一輩子普通打工人的他,有了往上走的想法。
休完假,回去上班后,他便開始留意觀察他的領班上班都在干些什么,如何做,怎么做等等。
不到一年的時間,有了跳槽的機會,他順利抓住了。
越往后,他的職位越高,與他最初設想的人生相比,已經跨越了好幾個臺階,真的是大不同了。
04
2、靜待花開的靜氣。
我家老大從小學到初二,成績一直都不太好,屬于墊底的那一類。
身為老母親,哪有不著急、不焦慮的?
作為一個80后,我對大學文憑有一種莫名的執念,必須有。總覺得讀書是一條相對輕松的路,我希望我孩子的人生路,能夠相對輕松一些。
到了初二下學期的期末,老大的成績突然有了飛升。現在的她,正在努力學習,也不再抗拒學習。對她考上高中,我充滿信心。
如果沒有老二,我將把我所有的希望和期待,都寄托到老大身上。
我可能都等不到老大的發力時刻,她優秀的那一面來不及生根發芽,我們的關系就已劍拔弩張了。
哪怕知道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可還是想拼一把,萬一成了呢。
有了老二,我的注意力被分散了一部分,老大不行,不還有老二嘛。東邊不亮西邊亮,兩個孩子,總有一個是行的吧?
人們對孩子的教育,經常用靜待花開這個詞。靜待花開,靜待花開,這份靜氣,不是人人都有,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05
3、給爸媽打開了新世界的一扇門。
我家老二的想法挺多的,想到了就想去試試。
這不,上個周末,她還讓我給她買了針線,她要縫衣服。
家里要扔掉的舊衣服,她都不讓扔,留著給她做衣服。她想玩,就隨她去了,總比看手機好。
運動方面,她看人家玩滑板,想要滑板,買了。一年多以后,她才學會了站在滑板上滑。
羽毛球買了,乒乓球買了,跳繩買了……
如果不是她要打羽毛球和乒乓球,我們壓根不會去接觸這些東西。
運動的話,散步就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吃的方面,我家附近的壽司、牛排、披薩、麻辣燙、飯團等等,她想吃的,都帶她去吃過了。
如果不是她要吃壽司,我們根本不會進壽司店。一想到那些生吃的東西,我就覺得不衛生。
因為她,我們去嘗試了很多,對于我和我老公來說,不會輕易去嘗試的東西。
06
老二是探索者,也是我和我老公生活方面的引領者。她給我們相對封閉的生活,開了一扇門,增加了一抹亮色,且是絢爛多彩的彩虹色。
她對我的回答非常滿意,極大地滿足了她的情緒價值,她越來越喜歡粘著我了。
我問她,為什么老粘著我?
她輕聲地說,我做什么,你都讓我做。
回答完老二一連串的靈魂拷問后,我在想,我一個快40歲的人,從來沒想過,也沒思考過這樣的問題。
現在孩子的認知,跟我們成長的那個環境,果然,還是不一樣了。
她這么小,就開始尋找自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光是這份思考的動力,就值得認真對待。
再就是,給人當爸媽,不能停止學習和成長的步伐。要不然,接不住孩子的話茬兒,連跟她深入交流的機會都失去了。
別怪孩子不搭理你,不跟你說話,因為你不是跟她同頻共振的那個人。話題不在同一個點上,交流不下去呀。
有時候,別光顧著去埋怨孩子,先從自身找找原因。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