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將是產業帶商家群像崛起的機遇,也將是跨境電商平臺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更將是中國經濟產業再次騰飛的機遇。絕不可錯失。
??懂財帝出品 · 作者|嘉逸
最成功的商業策略,往往只需要最直接的成效來證明。
鄭飛對此深感認同。他在“紡織重鎮”浙江紹興經營著一家窗簾工廠,過去幾年,通過出海、創新,跳出了內卷式的惡性循環。
如今,鄭飛生產的窗簾已遠銷歐美、中東,店鋪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尤其是具備遮光功能的雙層窗簾,在中東更是賣爆了,周銷量能達到1000套以上。”
無獨有偶,在中國最大的時尚首飾產業帶——山東青島,嚴輝也通過出海,成功“反內卷”。
出海6年間,他的店鋪成為了“爆款制造機”,腳鏈、閉環項鏈、海洋系列元素的首飾備受國外消費者追捧和青睞。
經營業績也持續攀升,“臨近全球‘黑五’大促,大部分飾品的周銷量能達到三、四位數,部分爆款甚至能賣出上萬單。”
這是時代大潮的“縮影”。
2024年,出海已經成為“必答題”。和鄭飛、嚴輝一樣,正有越來越多的產業帶商家站上世界舞臺,并找到新的賺錢機會。
01 | 上百個產業帶「群像崛起」
每一次時代更迭,都伴隨著一批企業的群像崛起,和產業帶的蓬勃發展。
二十年前,國內需求大爆發,各項基建快速推進,萬科、招行、平安銀行、BATJ等公司由此迅猛生長,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的房地產、金融、互聯網產業帶也逐漸發展壯大。
二十年后,隨著國內市場進入存量周期,外需持續旺盛,中國企業迎來了大航海時代。千帆競發,也正有一批“新勢力”群像崛起。
蔡然的工廠就是其中之一。和嚴輝一樣,他也在山東青島做首飾生意,也曾遭遇行業內卷和生存困境:同區域的同質化問題嚴峻;加工了多年的海外訂單,但根本不了解國外消費者,對海外市場的情況也是一知半解。
直到3年前,蔡然決定到希音跨境電商平臺上闖一闖,嘗試著賣一些款式新穎、有特點的產品。結果竟一炮而紅,當年的店鋪銷售額就達到了幾十萬美元。
如同發現了“新大陸”,蔡然非常興奮,他迅速增加人手、擴建廠房,并徹底顛覆了傳統的經營模式:根據消費者需求進行精準研發、生產。
這讓他收獲了更多的海外粉絲,部分新品推出后,一周就能賣出上千件。現在,店鋪的月銷量已經超過100萬美元,預計今年的總銷量將突破千萬美元大關。
“這還不是跑得最快的”。一位資深從業者透露,在青島城陽區,大多數飾品企業正揚帆出海,其中很多人都在希音上吃到了這波紅利。
他們也帶動了產業帶的蓬勃發展。截至2023年末,青島時尚飾品產業年出口創匯已經超過150億元。
資料來源:億邦智庫
與此同時,在2000公里外的“改革開放試驗田”——廣東深圳,另一場商業大戲也正在上演。
王宇是主角之一。2016年,他來到深圳,投身消費電子產業,此后一步步做大,并創立了自己的快閃儲存器品牌。
但需求越是剛性,競爭就越是激烈。這兩年,隨著大批同業的涌入,價格戰爆發。王宇明顯感受到,國內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
于是,去年初,他將目光投向海外,瞄準了希音網站上的以女性數碼愛好者為主的客群。
出乎意料的是,“流量非常大,產品一上架就迎來了開門紅。”
這讓王宇堅定了出海的決心。他開始研究海外消費者的“顏值”需求,并升級產品:如豐富儲存卡的顏色、做出貓爪、子彈頭等外形的U盤.....這些.備受老外喜愛。
如今,開了希音店鋪僅一年,王宇的品牌店月銷量就已經達到830萬元,倉庫內增加了20多個人手才勉強忙得過來。
同業垂涎欲滴,也紛紛加碼跟進,出海“掘金”。
得益于此,深圳外貿繼續領跑全國。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消費電子產業帶保持強勁增長,出口機電產品規模達到1.48萬億元,增長14.3%,占同期深圳出口總值達到69.1%。
而這也只是“冰山一角”。
浩浩蕩蕩的出海浪潮下,還有河北高碑店、浙江溫州、福建晉江、廣東廣州等數百個產業帶和海量的產業帶商家,都通過希音等新興起的跨境電商平臺踏浪前行,澎湃生長。
他們組成了中國出口的“新引擎”。過去5年,跨境電商貿易規模增長超過10倍。今年前10個月,中國跨境電商出口1.48萬億元,增長15.2%。出口總額達到3090.6億美元,同比增長12.7%。
02 | 「中國制造」風靡全球背后的「推手」
“廠二代”楊源不會忘記,曾經,廣州的服飾箱包產業帶極度內卷。
彼時,周圍永遠有更低價的供給出現,盡管質量有明顯差異,但總能搶走客戶。隨后,大家又繼續“卷”低價,陷入惡性循環。
其間,也有商家動過出海的念頭,但卻不敢落地實施,原因之一是沒有經驗、不懂運營規則:“曾有人在某平臺上設錯了活動價格,把5美元設置成了0.5美元,結果虧損了20多萬。”
原因之二是:一些國產茶飲品牌和美妝品牌都曾在海外“折戟”。“大公司有錢、有資源都失敗了,我們這些小商家怎么可能做得到?”
商業的嬗變就發生在這幾年。隨著以希音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平臺崛起,產業帶商家有了更多出海新路徑。
但最初,楊源對出海這件事并沒有抱太大希望,也沒有告訴父母,只是以做副業的名義,悄悄把工廠接到希音上,開出了第一家跨境店鋪。
沒想到,這竟是一條黃金銷路。入駐的第6個月,店鋪的單月銷售額就超過了以前全年的銷量。第二年,銷售額增長到300萬美元。
在楊源看來,業績的爆炸式增長,平臺功不可沒。他介紹道,前期,開店指引、規則和政策都很清晰,培訓也很完善,完全打消了商家的疑慮。
入駐后,希音品類買手第一時間對接,并根據各國消費者千人千面的需求和喜好,隨時為商家提供潮流趨勢、選品設計等方面的針對性建議。這就解決了最核心的問題——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洞察,直接幫助商家建立起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而差異化一方面會倒逼產品創新。
文初提到的窗簾商家鄭飛,正是在經營跨境店鋪的過程中洞察到中東家庭的特殊需求后,才摸索出了涂層加工、納米復合材料、加厚黑絲層等創新工藝,進而生產出雙層遮光窗簾,暢銷中東。
楊源也是依靠著設計創新,在今年成功注冊了自己的國際皮帶品牌。現在,他的希音店鋪里銷售的產品幾乎都是原創特色款,線下很難找到,消費者自然非常愿意在他的店里購買。
資料來源: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另一方面也會倒逼生產和供應鏈體系的創新變革。
同樣是“廠二代”的張廣豪對此深有感觸。他和父親在河北高碑店——中國重要的箱包服飾產業帶,經營著一家帽子工廠,擁有極為豐富的生產經驗。
但最初開店時卻并不適應。因為傳統訂單的生產量都是幾千個起做,但比如在希音平臺上,很多同行賣家都在做“小單快反”,即他們發現流行元素后,先制作100件試水,銷量好就繼續生產,效果不理想就迅速止損,“當時我們工廠的效率、能力、質量完全跟不上。”
張廣豪成長于互聯網時代,他知道,消費者需求快速迭代的環境下,商業機遇稍縱即逝。
“調整在所難免”,他決定借助平臺的數字化工具,徹底重構自家供應鏈。
如今,舊工廠也在適應“小單快反”的柔性制造模式,設計好的款式當天就能做出樣品,生產訂單當天就能發貨,圖案還能隨時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快速的開發和生產。
“廠子已經有了突破性的改觀,我爸很高興”,張廣豪透露,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已經超過去年全年,9月達到了百萬美元。
這樣的實踐,讓筆者聯想到了當下的另一熱門賽道——新能源汽車。
二者有些類似。以希音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平臺背靠龐大的私域和公域流量生態,精準洞察全球各國消費者需求,再通過“小單”測試市場反應,實現以銷定產。期間,平臺還充分調用數字化工具賦能上下游產業鏈,達成了降本增效的完美統一。
新能源汽車也是如此。“造車新勢力”擁有線上流量和覆蓋全國的線下直營店,也是通過掌握車主的最新需求,來推出新車型、新功能。
過去十年,“造車新勢力”也在顛覆上下游產業鏈,帶動產業效率大幅提升和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然而兩者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偏于標品生產,而以服飾鞋包家居品出口為主的跨境電商零售卻是非標品的天下,對于后者而言,按需定制和實現供應鏈的升級改造這一過程則更為艱難。
03 | 讓更多產業帶商家「揚帆出海」
不出海,就出局,已經成為時代共識。但現實是,能夠站上世界舞臺的企業仍然是極少數。
據商務部統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國跨境電商企業主體超過12萬家。而同時期,我國登記在冊經營主體約為1.84億戶,出海玩家僅占比0.065%。
這直接制約了產業帶的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國超過1100個產業帶中,交易額超過100億元的產業帶只有50個,僅占比4.55%。
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我們該如何破局?
先剖析問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認為,當前有兩大制約因素:其一,出海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多產業帶商家沒來得及入局;其二,在產業端,仍有大量的工廠尚未實現數字化轉型。
而縱觀市場,這些產業帶缺失的能力都是跨境電商平臺的優勢和強項。具體在幫扶產業帶出海方面。據悉,亞馬遜、希音、速賣通、Temu、阿里國際站、Tiktok等平臺已相繼推出產業帶計劃。其中,作為“出海先鋒”,希音既懂出海,又懂產業帶,還懂技術,正成為解題的關鍵。
希音的戰略規劃覆蓋面較廣:計劃在近三年內,深入全國500個產業帶,將產業帶與數字貿易和數字化柔性供應鏈貫通,為產業帶企業提供從生產到銷售再到品牌打造的一體化賦能。
目前來看,這條解題思路的效果已初步顯現。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20個省份的逾300城產業帶入駐到希音平臺上,產品品類已從原本強勢的服飾品類拓展至包含20多個大類的全品類銷售上,鞋類箱包、珠寶配飾、家居百貨、美妝個護、電子產品、運動戶外等等。其中,服裝、鞋包、配飾等品類已涌現出一批年銷上億的優質出海商家與品牌。
作為背后的“推手”,希音自身也獲得了成長。2023年,它再度斬獲全球購物類APP下載量冠軍。2024年Q3,它超過了很多實力強勁的國際公司,如NIKE、H&M、ZARA等成為全球訪問量最大的服裝與時尚網站。
而這或許只是開始。
艾瑞咨詢預測,到2028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達到2.4萬億美元,較2023年將增長一倍。其間的增量也預示著,出海已成定局,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產業帶商家“擁抱”跨境電商平臺,并將“席卷”全球。
據此,筆者預測,其中的部分企業甚至有可能復刻歐美巨頭的發展歷程,崛起成為“中國版耐克”“中國版阿迪達斯”“中國版樂高”。
站在未來看現在,出海,將是產業帶商家群像崛起的機遇,也將是跨境電商平臺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更將是中國經濟產業再次騰飛的機遇。絕不可錯失。
說明:數據源于公開披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點贊」「在看」與 「分享」,你對作者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