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寫真 實 故 事的公眾號
/ 每 天 8:40 與 你 相 約 /
真實故事推薦:
跟著我看今天的故事:
01
年少時,我最大的渴望就是離開家。
遠遠地徹底地彼此再無關聯地離開。
我比所有同齡人都更盼望長大,快一點再快一點,最好一夜醒來便已成年。
我不喜歡這個家。父母永遠在對峙,仿佛隨時隨地都會爆發一場戰爭。
在那樣緊張的氛圍里,年少的我,一顆心始終是瑟縮的,在不安恐懼中縮成一團。只有父親不在時候,才會舒展開來。
02
父親一開始不是這樣的。記憶里,他也曾是個溫柔的人。
我還隱約記得,當年老家的院子很大,廁所在東南角一個偏僻角落。天黑下來時,我去廁所害怕,便會到父親跟前撒個嬌,爬到父親背上,讓他背我去。
而父親不管有多忙,都會放下手頭的事抱起我就走,嘴里還嘮叨著:我家囡囡長高了,爸爸都抱不動了。
還不止這些。
那時候,母親不喜歡父親晚上出去應酬喝酒,我也不喜歡。
于是有一段時間,父親晚上如果要出門,我便會跑過去抱住父親的腿,坐在父親腳上,耍賴一樣不讓他離開。
父親便摸摸我的頭,然后無可奈何地放棄。
這些再簡單不過的記憶,是多年后我想起父親時難得的溫馨畫面。
可那些畫面消失得快而徹底。我再大一點兒,到四五歲時,同樣的舉動,在父親那里換來的便是不耐煩。
當我又一次試圖抱住父親的腿不讓他出去喝酒時,被父親一把推開,一個踉蹌險些跌倒。
母親趕忙扶住我,在父親離開后,用憂慮的目光看著我說,以后,離你爸遠點兒吧。
我傻住了。我還太小,完全不理解父親突然的改變和母親的擔憂。
也是在后來才知道,父親之前給予我那些微小溫情,只是因為我太幼小。幼小到他不得不克制秉性里的暴躁,扮演一下父親的角色。
可隨著我的成長,父親慢慢還原了自己,做回了那個對妻子充滿敵對、對女兒充滿失望的男人。
03
我的父母,擁有那個年代的一樁普通婚姻。
結婚前雖彼此認識,但并不了解。后來有人做媒,發現條件相當,便很快結了婚。
結婚沒多久便發現彼此性格不和。父親自我,大男子主義,天生暴脾氣。而母親雖相貌溫和,但生性倔強要強,并不是那種逆來順受的女子。
兩人剛硬執拗的一面一顯露,矛盾就碰撞出來。最初兩年還勉強湊合,慢慢也就無所顧忌,吵架有了第一次就一發不可收拾。
之后便是動手。
我出生的時候,我姐姐已經10歲。父母對峙太久,早已勢同水火。我的到來不僅沒能做到半分縫合,更讓向來重男輕女的父親失望透頂。
自從那次被父親推開后,他在我眼里就成了一個陌生的男人。
有時在門口跟鄰居說話還和聲細語的,一轉頭進了家門,一張臉立刻烏云密布。
有一年夏天,母親下班后買回一個西瓜,父親切開后把刀放在院子的壓水井邊。我一塊西瓜還沒有吃完,兩人突然不知又為什么爭吵起來。
吵了幾句后,父親下意識找東西跟母親動手,順著父親的目光,我一眼看到了明晃晃的西瓜刀。
我心里一抖,扔掉手里的西瓜,沖過去搶先抓起西瓜刀放到身后,然后驚恐萬狀地看著暴怒的父親……
父親狠狠地盯著我,到底是沒搶走。
我長長舒了一口氣,可我那小小的心,被深深的恐懼緊緊攉住,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絕望。
04
從那之后,我每天回家的腳步都是遲疑的,越靠近家門越如履薄冰。
進門前會先站在門口屏住呼吸,聽一聽家中的聲響。確定父親不在家后,才能稍微緩口氣。
那時候,姐姐已經去了縣城讀高中,除了寒暑假,幾乎不回家。
我知道,姐姐不回家,其實也是為了逃避。所有我經歷的恐懼與不安,姐姐都曾經歷過。
家,是我們姐妹倆共同的噩夢,無休無止。
05
有時候,我很想問問母親,為什么我們的家是這樣的,為什么你和父親明明彼此仇恨,還要生活在一起?
那年,我12歲,已經知道離婚是怎么一回事。班里有兩個父母離婚的同學,人人都同情他們。
但我真的寧愿父母離婚,寧愿被同情。如果沒有父親,我和姐姐跟著母親一起過,會好得多吧?
可這樣強烈的念頭,我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
天底下的孩子,哪有盼著父母離婚的呢?何況那時我只有12歲,一切都只能隱忍。
06
我只能期盼著一夜成人,像姐姐那樣盡快逃離這個家。
而這個念頭,也成為我努力的動力。
我一邊掙扎,一邊刻苦學習,終于在16歲那年的夏天,考到了縣重點高中。父親的脾氣因為我優異的成績,倒是收斂了不少。
我以為一切都要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了,可在我即將離家之際,又一次目睹了他的蠻橫。
其實,只是因為一件小事。
那時,姐姐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但因工作調整要重新租房,手頭不太寬裕。母親知道后,瞞著父親,從自己積蓄中偷偷取了三千塊錢給了姐姐。
父親知道后,翻來覆去跟母親吵了兩三天。
那天早上,爭吵未果,父親突然一腳把母親踹倒在院子里下水道堅硬的井蓋上。
那是個暴雨天,雨特別大,聽到動靜的我從房間沖出來,站在房檐下剛好看到那一幕。
父親瘋了一般,對蜷縮在雨水中的母親拳腳相加。屋檐上的水成串落下,打在我頭發上,臉頰上,也打在一個少女脆軟的心上。
我沖過去死命般扯開父親。父親仍在暴怒中,瞪大眼睛朝著我吼叫。
那些他曾在喪失理智時罵過母親的惡毒話,像暴雨般密集地朝我砸下來。
那一刻,我心里突然蹦出一個念頭,如果手里有一把刀,也許我會毫不猶豫朝這個男人捅過去!
07
那一次鬧得太兇,母親終于提出了離婚,把大伯都找了去。
父親同意了,卻提出一個條件,母親必須凈身出戶,一分錢都不能帶走。
當時村里的翻砂廠已經倒閉,父親沒工作,母親在幾年前去了鎮上做點小生意,家里生活基本靠母親負擔。
父親的條件簡直可笑又荒誕。
婚最終還是沒離成。
母親說怕父親鬧得太過分讓我和姐姐難堪,但其實,她并沒有真心想離吧。
成長于那個年代,她的概念跟大多數人雷同,離婚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于是為了給女兒所謂完整的家,她選擇繼續隱忍。
我無法改變母親的決定,對我來說,這場紛爭除了重復的傷害,更讓我有了害怕的念頭。
那一刻冒出來的暴力刻毒,后來很多次想起來,自己都忍不住瑟瑟發抖。
我知道,那是從父親血脈中繼承的不好因子,那是我骨子里的缺陷。
我只能一次又一次對自己說,我要克制這種因子,要把它們摒棄和剔除得干干凈凈。
我不要成為哪怕父親萬分之一那樣的人,我要活得包容良善和明媚,就像姐姐那樣,去一個美好的城市,做美好的自己。
08
是的,姐姐做到了。所幸,我也做到了。
多年后,姐姐工作穩定,在城里有了房子成了家。
姐夫是個從氣質到內里都溫和的男子,和姐姐相處融洽。如今小寶寶在孕育中,我快要當小姨了。
而我自己,離開那個家后,也在努力朝著自己想要的明媚一步步前進。
擺脫成長中那些重重疊疊的心理陰影,不讓它們掌控和遮蔽自己,哪怕遇到挫折也咬牙堅持,不偏執,不扭曲。
大四那年,我收獲了愛情。
男友是同學,高大俊朗,籃球打得一級棒,成長于幸福家庭,一臉的明朗氣。
聽我說完家里情況后,男友并沒有嫌棄。相反,他一臉心疼地把我攬進懷里,告訴我,之前我缺失的愛,他都會幫我補回來。
09
當然,我并沒有拋棄那個沒有愛與溫暖的家,我和姐姐都沒有那么做。
相反,我們都選擇經常回去探望。
父母已經分開居住。自從我和姐姐獨立后,母親就選擇和他分開了。
母親退休后住在縣城買的樓房里,父親還在老家,守著幾畝田地和曾經的院落度日。
母親是欣慰的吧?欣慰她的隱忍換來了兩個女兒的明朗未來,欣慰在她們成長的那些年,她為她們,守住了那個家。
望著母親的滿頭青絲,我的情緒卻很復雜。
父親在這些年飛快老去。
老得只剩下絮叨沒了脾氣,老得即使想起他曾經的暴躁蠻橫,我也已經沒有了怨懟,只剩唏噓,還有那么幾分可憐。
一個天生性格缺陷的,本身就是可憐可悲的。
10
看電視劇《都挺好》時,我在蘇明玉身上像是看到另一個自己。
當我看到蘇明玉回到舊居,在意念中回到小時候,跟從未疼愛過自己的母親和解……那一刻,我的眼淚突然流了下來。
我也曾被原生家庭深深傷害,也曾在成長的很多年努力擺脫那種傷害帶來的陰影。
所以對于父親,我和姐姐能做的,就是對這場生育之恩的回報。但要真正和解,我還做不到。
對于母親,我不知道是不是應該感謝她隱忍的付出,至少給過我和姐姐一個完整的家。
也許唯一慶幸的是,我和姐姐沒有因為這樣的原生家庭而扭曲對幸福的理解。我們跳出了原生家庭,但是我想說,不是每個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都有與家庭和解的勇氣及能力。
很多都是無力自救,一生都活在偏執扭曲和痛恨中。所以為人父母,要先懂得家的含義。
所謂家的完整,不是有一棟房子,父母都在房子里。而是幸福,是那種流露于父母一言一行,存在于一蔬一飯中的細微幸福。
真實故事推薦:
如果你想講故事,或找個樹洞傾訴,都可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留言哦 。
謝謝你的轉發和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