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1985年,孫中山的孫女孫穗瑛想要參觀許世友居所,關鍵時刻,警衛員想出一條妙計。
01 許世友的成長與革命生涯
許世友的故事,從一個窮苦山村的孩童開始。他出生于1905年,家鄉是河南信陽地區的新縣。
這里地處大別山腹地,青山連綿,林深草茂,卻因地勢險峻和交通閉塞,經濟條件十分落后。
許家世代務農,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作為家中的長子,許世友從小便肩負起養家糊口的責任,放牛、耕田、砍柴,這些農活他樣樣精通。
然而,長期的勞作和營養不良,讓他瘦骨嶙峋,皮膚黝黑,仿佛一個小大人。
八歲那年,命運發生了轉折。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也為了讓孩子有條出路,父母將他送到了嵩山少林寺。許世友在這里度過了他人生中最初的一段重要時光。
他拜師學藝,習武練功,與同齡的小師兄弟一起掃地、挑水、砍柴,每日早起晚歸。
少林寺的生活雖然清苦,但在這里,他不僅練就了一身強健的體魄,還學會了正義感與堅韌的品格。許世友練功之余,也常跟著師父聽經讀書,識得幾個字。
嵩山周圍的松濤與清泉見證了他童年的成長,而武術和寺院的教導,也為他日后的戎馬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信息來源:西瓜視頻
少年時代的許世友并未局限于寺廟生活。他個性豪爽,行俠仗義,喜歡替人排憂解難。
鄉間有一戶人家因欠債即將被地主逼得家破人亡,許世友聽聞后怒不可遏。他主動帶著幾位好友夜探地主宅邸,利用自己的身手偷走了欠條,將其燒毀。
這樣的“劫富濟貧”之舉,為許世友在鄉間贏得了不少口碑,但也埋下了他早年生活動蕩的伏筆。
隨著時代的風云變幻,許世友漸漸踏入了更廣闊的世界。軍閥混戰時期,他一度加入吳佩孚的部隊,成了一名普通士兵。
軍旅生涯并不輕松,然而,許世友憑借著自己的過硬武藝和膽大心細的性格,很快在戰場上嶄露頭角。
他指揮冷靜、勇猛果敢,常常帶隊在敵后打伏擊或突襲,屢建奇功,漸漸被上級賞識,晉升為小隊長。
然而,許世友對軍閥割據的黑暗深惡痛絕,他逐漸對這種為個人私利而戰的生活感到厭倦。
1927年,中國革命風起云涌,許世友在麻城地區接觸到了中國共產黨。
當時的共產黨地下組織活躍于各地,傳播革命思想,號召勞苦大眾推翻壓迫、爭取自由。
許世友被這種新思想深深感染,毅然決然加入了共產黨,參與到麻城起義之中。
這次起義雖因力量懸殊最終失敗,但許世友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堅定了革命信仰。
從此,他將自己的一生與共產黨和人民的事業緊密相連。
此后,許世友投入土地革命戰爭中。他以卓越的軍事才能迅速嶄露頭角,成為紅軍中的一員猛將。
在中央蘇區反“圍剿”戰斗中,他帶領隊伍多次以少勝多,擊退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
每一場戰斗,他總是沖在最前線,腰間別著一把短刀,手持駁殼槍,帶領戰士們沖鋒陷陣。
許世友的英勇和機智,讓他成為敵軍的眼中釘,卻也贏得了戰友們的無限信賴。
抗日戰爭爆發后,許世友作為八路軍的一員,轉戰華中敵后。
他帶領部隊在敵后開展游擊戰,伏擊日軍運輸隊,破壞敵人的交通線,甚至多次奇襲日軍據點。
在一場激烈的戰斗中,許世友的部隊被日軍重重包圍,局勢一度危急。
他冷靜分析戰況,命令部隊分兵佯攻,自己帶領一支小隊從側翼奇襲敵后,最終成功突圍。
這一戰,讓敵軍聞風喪膽,許世友也成為八路軍中赫赫有名的戰將。
解放戰爭時期,他的身影再次活躍在各大戰場。從江南水鄉到大西北荒原,他率領的部隊攻城拔寨,無往不勝。
他獨特的戰術和果斷的決策,屢次為解放軍贏得關鍵性勝利。渡江戰役中,他率部強攻敵軍碉堡,親自指揮炮兵火力覆蓋敵陣,為后續部隊開辟了道路。
新中國成立后,許世友的軍旅生涯依然未止步。他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期間,不僅著力提高部隊戰斗力,還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
他的“布衣將軍”形象深入人心,無論是在田間地頭與農民探討農耕,還是在營地與士兵共同操練,他始終保持著平易近人的風范。
他不求奢華,拒絕特權,對待下屬一視同仁,甚至親自幫助戰士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這一切,都讓人們記住了許世友不僅是一個戰功赫赫的將軍,更是一個有血有肉、樸實無華的普通人。
他從山村窮苦孩子成長為保家衛國的英雄,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黨和人民,書寫了一段傳奇人生。
02 孫科女兒參觀許世友故居
1985年,南京的初夏,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梔子花香。
中山陵景區的延暉館靜靜佇立在翠綠掩映之中,院墻上的爬山虎攀緣生長,遮住了建筑的一角。
許世友將軍在這里安享晚年,日常生活平淡而規律,除了偶爾與親信聊天和在庭院中修整菜地,極少會有外人打擾。
對于他來說,這座庭院不僅是住所,更是他晚年心靈的棲息地。
就在這一年的五月,一個特殊的請求打破了這里的寧靜。
孫中山的孫女、孫科的女兒孫穗瑛重返大陸祭祖,計劃中提出了一個特殊的愿望:希望能回到父親曾短暫居住的延暉館參觀。
雖然孫科在這里居住的時間不足一年,但對于孫穗瑛來說,這座建筑承載了她對父親和家庭的記憶。
這個請求讓相關人員陷入兩難。延暉館此時已成為許世友的私人住所,他一生剛毅倔強,且不喜外人干擾。
他的警衛員們都清楚,未經事先允許,任何人都無法踏入這片區域。
然而,面對孫穗瑛的請求,工作人員也難以直接拒絕——她不僅是孫中山的后代,還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的影響力。
若處理不當,不僅可能引發媒體炒作,還可能影響中外關系。
為了避免兩人直接碰面引發尷尬,警衛員們想出一個辦法:在孫穗瑛抵達之前,將許世友“騙”出延暉館。
當時,孫穗瑛計劃先到中山陵祭拜祖父,然后再到延暉館參觀。警衛員們抓住這一時間差,提議讓許世友外出打獵。
信息來源:嗶哩嗶哩
許世友雖然年事已高,但仍保留著幾十年來的狩獵愛好,尤其是在南京軍區任職期間,他經常拿著獵槍深入林間。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警衛員們隨口建議:“首長,天氣不錯,去山里走走吧,活動活動筋骨。”
許世友對此并未起疑,便帶著幾名警衛員前往中山陵附近的山林。
他們駕車沿著山間小道駛入一片茂密的林區,隨行的警衛員不時提起“這里常有野兔出沒”的話題,還帶著幾支獵槍以備不時之需。
到達林中空地后,警衛員們展開搜索,甚至有人喊了一聲“快看,那里有只兔子!”聽到動靜后,許世友也提起獵槍,加入了狩獵的隊伍。
與此同時,孫穗瑛在祭拜完祖父后,帶著隨行人員和工作人員一同前往延暉館。車輛緩緩駛入院落,孫穗瑛一下車便被眼前的景象吸引。
這座庭院雖然保留著當年的建筑風貌,但已經與父親居住時大不相同。
院墻周圍的灌木被砍掉,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簡陋的豬圈,旁邊的菜地里種滿了玉米和青菜。一旁的魚塘波光粼粼,幾尾魚悠閑地游動著,顯得別有一番生氣。
孫穗瑛步入庭院,仔細打量著這里的一草一木。她記得父親曾在這里居住過一段短暫卻特殊的時光。
此刻,她心中感慨萬千,不禁走上前輕輕撫摸門框和廊柱,仿佛在觸碰一段遠去的歲月。
隨行人員小聲介紹著當前延暉館的使用情況,稱許世友將軍非常珍視這座建筑,將其改造成了自己喜愛的田園生活環境。
孫穗瑛并未進入室內,只是站在門口遠遠觀望。
房間內布置極為簡樸,一張木床、一張辦公桌,以及幾把老舊的藤椅和一口用來燉湯的鐵鍋,構成了許世友的主要生活用品。
透過窗戶,她還能看見墻上掛著幾幅老照片,其中一張是許世友與戰友的合影,透出一股歷史的厚重感。
短暫參觀后,孫穗瑛向隨行人員表達了謝意,稱贊南京軍區將庭院保護得十分完好,同時對許世友能同意她到此參觀表示感激。
整個行程簡短而肅靜,沒有任何不必要的交流和打擾。隨后,孫穗瑛一行人離開了延暉館,返回自己的住處。
不久后,許世友結束了“狩獵”之行,帶著警衛員回到延暉館。
庭院中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只有地上的幾片落葉和偶爾飛過的鳥兒,見證了一場沒有交集的特殊會面。
孫穗瑛的到訪雖然低調,卻讓這座庭院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值得銘記的時光。
03 晚年生活與最后歸宿
許世友在南京中山陵8號度過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幾年時光。這里的生活儉樸而平靜,他在菜地里勞作、喂養家禽、修剪庭院,幾乎與外界隔絕。
雖然卸下了軍職,但他依然保持著軍人特有的生活習慣,每天按時起床鍛煉,在庭院內打理自己的“農田”。
菜地里種滿了青菜、玉米、地瓜,他親手種植這些作物,不時向身邊的警衛員傳授種植經驗。
偶爾,他會帶著隨行的人員到附近的山中打獵,這是他幾十年來的愛好之一。
即使年歲漸長,他仍然對狩獵充滿熱情。他喜歡肩扛獵槍,穿梭在密林中尋找獵物的蹤跡。
每次有所收獲,他都會將獵物帶回,用簡單的工具處理后,與身邊的工作人員分享,顯現出他隨性不羈的生活態度。
盡管生活樸素,許世友的住所中仍透出一絲歷史的厚重感。房間內擺放著他與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合影,這些照片記錄了他戎馬一生的點滴歲月。
墻上掛著的地圖,則顯示出他對國家和世界局勢的關注。即使生活簡單,他依然時刻關心國家的安全與發展,保持著一名軍人的責任感。
1985年,許世友的身體逐漸出現問題。由于常年不注重保養,他的肝炎病情惡化。
在那時的他看來,治療疾病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他更愿意待在自己的庭院中,過著恬靜的晚年生活。
他甚至用老家的土方法——倒掛掃帚,祈求疾病好轉。然而,病情并未因此改善,反而日益嚴重。
10月22日,這位一生戎馬倥傯的將軍永遠離開了人世。許世友去世后,關于他的安葬問題引發了討論。
按照當時的政策,國家公職人員去世后必須火化。然而,考慮到許世友的特殊貢獻和他的遺愿,中央批準了他的土葬請求。
信息來源:澎湃新聞
他的遺體被運回河南新縣,安葬在他的故鄉,與父母同眠于大別山的青山翠柏之中。
許世友的葬禮極為簡樸,沒有鋪張的儀式,但吸引了無數家鄉父老和革命后代前來吊唁。
每逢清明節,當地百姓都會來到他的墓前祭奠,帶上幾瓶茅臺酒——這是他生前最喜歡的飲品,寄托對他的懷念。墓地靜謐而莊嚴,與周圍的青山綠水相映成趣。
許世友的一生,從貧苦農家到紅軍將領,再到共和國高級將領,他的一切成就,離不開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和不畏艱難的精神。
他在戰爭年代屢建戰功,在和平時期保持簡樸本色。他的生命在大別山啟程,也在大別山畫下句點,成為歷史長河中一位獨特而值得銘記的人物。
參考文獻:
1.1985年,孫中山孫女造訪故居,警衛員為何要將許世友“騙出去”? 西瓜視頻 2023-08-26
2.孫中山孫女回大陸,提出去故居看看,為何大家把許世友騙了出去? 騰訊新聞 2023-06-07
3.黨史學習丨軍事干才許世友 澎湃新聞 2022-03-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