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委大院外的花壇上,一尊青銅鑄就的 “孺子牛” 雕塑靜靜佇立。它那低頭弓背、奮力向前的姿態,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一種永不磨滅的精神。這尊雕塑誕生于八十年代初期,見證了深圳從荒蕪走向繁榮的偉大歷程,成為了深圳特區建設精神的象征,也深深烙印在中華民族的精神圖譜之中。
▲深圳市委大院前的孺子牛雕塑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于 1980 年,彼時的深圳,只是一片荒蕪之地,兩萬基建工程兵響應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號召,奔赴此地,開啟了拓荒之旅。他們告別熟悉的軍營,來到這荒山野嶺,安營扎寨,面對的是重重困難與挑戰。沒有現代化的施工設備,他們就依靠雙手和簡單的工具,移山填海、拓荒造城。在漫長的歲月里,他們風餐露宿,日夜奮戰,硬是在這片不毛之地上,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孺子牛” 雕塑所展現的形象,正是這些基建工程兵的生動寫照。那堅韌不拔的身軀,象征著他們在艱苦環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那深埋土地的雙角,寓意著他們為了建設根基而付出的巨大努力;那奮力向前的姿態,代表著他們勇往直前、開拓創新的決心。他們就是深圳的第一批拓荒者,是 “拓荒牛” 精神的踐行者。
▲這尊《基建工程兵之歌》的雕塑銅像在筆架山公園
▲這組《投身改革寫忠誠》的基建工程兵雕塑在深圳市市民中心南廣場公園
▲這塊紀念石在深圳市市民廣場
起初,雕塑取名 “開荒牛”,這直白地表達了深圳當時的建設狀態與使命。然而,領導者們高瞻遠矚,考慮到城市的長遠發展,以魯迅先生 “俯首甘為孺子牛” 的名句,將其定名為 “孺子牛”。這一命名的轉變,升華了雕塑的內涵。它不再僅僅是對拓荒行為的紀念,更是對一種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的倡導。深圳的干部們以 “孺子牛” 自勉,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團結一心,默默奉獻。他們帶領深圳人民,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文化創新等各個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創造了舉世矚目的 “深圳速度” 和 “深圳奇跡”。隨著深圳影響力的日益擴大,“孺子牛” 雕塑逐漸成為深圳創業精神的象征、改革開放的標志性符號。它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參觀拍照,成為人們感受深圳精神的重要窗口。它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宣告,深圳不僅有高樓大廈、繁華商業,更有一種獨特而偉大的精神力量。
▲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的基建工程兵拓荒牛雕像
▲深圳人才公園的基建工程兵雕塑
而在毗鄰深圳的惠州,羅浮山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紀念園里,也有著一尊尊意義非凡的雕塑。這些雕塑是對那個拓荒時代的銘記與致敬。其中,由聶進良動議、策劃并參與安放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 31 支隊支隊長王進祿雕塑銅像,以及后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 25 支隊總工程師王明健科學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司令員李人林和副司令員朱光的雕塑銅像,它們如同一座座歷史的豐碑,靜靜訴說著當年的故事。這些雕塑雖然造型各異,建造時間與發起方也不盡相同,但它們共同承載著那個艱苦卓絕、激情似火的拓荒時代的記憶。它們有的居于鬧市樓宇之間,見證著城市的繁華變遷;有的靜立海邊聽聞香江春潮,感受著時代的脈搏跳動;有的與青山為鄰與翠木為伴,在寧靜中守護著那段歷史。它們用無聲的語言,向人們展示著拓荒者們的英勇無畏與無私奉獻,傳承和弘揚著拓荒精神。
▲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主任李人林雕像
▲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副主任朱光雕像
▲基建工程兵31支隊支隊長王進祿雕像
▲基建工程兵25支隊總工程師王明健雕像
這些拓荒雕塑,不僅僅是藝術作品,更是時代精神的載體。它們見證了一個時代的崛起,記錄了一代人的奮斗。它們時刻提醒著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先輩們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的。在當今時代,我們依然需要 “拓荒牛” 精神。面對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我們要勇于開拓創新,敢于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在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各個方面探索新的路徑和方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我們要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匯聚起全社會的力量,共同為夢想而努力奮斗。同時,我們也要秉持奉獻精神,不計個人得失,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安康而默默奉獻。
“拓荒牛” 精神,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深圳的過去,也將引領著深圳乃至整個中國的未來。它是深圳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讓我們在新時代里,繼續傳承和弘揚 “拓荒牛” 精神,以堅定的信念、無畏的勇氣、不懈的努力,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讓這尊象征著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的 “拓荒牛” 雕塑,永遠屹立在時代的潮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勇向前。
作者簡介
聶進良,1962年出生。父親聶興球,曾參加了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浙江福建和抗美援朝,1964年底轉業到貴州工作。1979年11月,聶進良踏著父親的足跡,從貴州參軍,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部隊。先后擔任基建工程兵第31支隊(師)司令部警通連公務員、通信科譯電員。1983年他隨深圳兩萬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到地方國企工作,先后擔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黨支部書記;擔任《深圳特區的拓荒者》一書執行主編并出版了31支隊大量史料。參與策劃了紀錄片《基建工程兵在深圳》的攝制工作,現為深圳市拓荒史研究會理事兼部長,中共深圳市拓荒史研究會黨支部委員;博鰲國際候鳥大會組委會/深圳市候鳥之家健康旅居研究院副秘書長;中華聶氏宗親協會副秘書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