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有很多的忠臣良將,對于他們的逝世大家都感到無比的惋惜。
宋朝有一名良將,可以說影響了無數人,他的一首詞更是讓無數人動容。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一句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忠心。
他離世后,他的后人似乎就此消寂,可在1952年,一名自稱他的后人給毛主席寄去了一封信。
這個后人居然要求毛主席能夠給他安排工作,而毛主席是否能夠如他所愿?
岳飛后人來信,時隔一年看見
1952年,毛主席的辦公室出現了兩封來自民間的信,這兩封信來自同一個人,一個叫做岳昌烈的男子。
這兩封信是一前一后被送到主席辦公室的,奈何那時候因為朝鮮形勢嚴峻,毛主席沒有及時打開信件,這才有了第二封信。
一開始毛主席并沒有覺得信件有什么特別的,直到他打開其中的一封信,上面的第一句話就提到,自己名叫岳昌烈,是岳飛的后人。
正是這句話,讓毛主席正色起來,他拿過信開始細細閱讀起來。
岳飛是毛主席最為欽佩的名將之一,可以說很多的作戰方針,他都是從岳飛的軍事思想受到了啟發。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要數《論持久戰》,正是有了這些愛國戰將的案例,他才會認識到戰爭的本質。
所以只要是心里有什么困惑或者是對戰爭有什么瓶頸的時候,他都會翻讀岳飛的故事。
據革命先輩說,毛主席在1938年的時候,就在演講中提到岳飛,更是將岳飛的事跡來作為案例激勵每一位士兵。
我們都知道岳飛出身貧寒,母親給他的背上刻下“盡忠報國”,也堅定了他報效國家、收復河山的決心。
所以毛主席在看到這封信是來自岳飛后人,才會如此的重視。
可令毛主席沒有想到的是,岳昌烈的來信,竟是為了給自己討一份工作。
這個岳昌烈究竟是誰,他真的是岳飛的后人嗎?
岳昌烈出生于1899年晚清時代,他是岳飛第27代傳人,與岳飛不同的是,那時的岳家已經是書香世家,并沒有出過什么武將。
他自從出生以后,就被家里人當成傳人重點培養,小小年紀就上了私塾,在名師的指導下也成為了一名秀才。
沒想到清政府日漸腐敗,戰火四起,那一紙秀才文書也成了白紙,絲毫沒有用處。
民國政府成立以后,大家開始學習新的文化知識,曾經老八股的學習內容逐漸被摒棄。
好在不教授八股文,他也是識字的先生,去學堂里教書也沒有任何問題。
可與普通老師不同的是,岳昌烈的脾氣十分古怪,很多人都說他是老考究,雙方常常會發生矛盾和沖突,這讓他的人緣也就越來越差,到后面幾乎沒有人愿意和他來往。
這也就直接影響到了整個學校的風氣,校長同樣也不喜歡他這樣一板一眼的人,多次談話后仍舊沒辦法改變岳昌烈的為人處世,無奈之下,就直接將他給開除了。
被開除的岳昌烈失去了收入,加上他根本跟不上新時代的腳步,逐漸的就被社會給淘汰了,一時間只能靠變賣祖產度日。
日本人強迫,無奈浪跡天涯
即便擁有金山銀山,只要沒有收入,也只能坐吃山空,岳昌烈就這樣賣著賣著,家產都變賣的差不多了。
或許是郁結于心,他的身體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長輩接連去世以后,他的身體更是大不如前。
最終為了生計,他只能變賣最后一件值錢的物件,就是家中祖宅的地契。
可以說他把能賣的都賣了,唯獨只留下了一箱不怎么值錢的書籍和一箱岳飛留下來的書。
岳昌烈可以說是典型的書呆子,他的一生都只為了讀書,連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會。
正常這種情況只要找個媳婦,慢慢有了自己的家以后,一切的生活都會好起來。
偏偏岳昌烈到了適婚年紀,也不愿娶妻,落寞后更是沒人愿意嫁給他,就這樣他只能一個人生活。
好在他的愛好簡單,除了看書就是聽書,沒事干的時候他就會去茶館聽書或是去書館看書。
慢慢的他也能接受一些新的事物,也正是在這時候通過自學,學會了英語和日語,基本的交流和寫作都沒有問題。
本來會這些也沒什么太大的問題,就是多一項語言的技能而已,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中國的城市逐漸淪陷,就連岳昌烈居住的這個城市也不例外。
日本人占領了中國城市以后,就想要建設學校,讓一些老師教授他們指定的教材,對中國的下一代進行奴化教育。
所以在得知了岳昌烈會日語后,就派人主動找到他,提出給他一個教師的工作。
雖然沒看到日本人提供的教材,但刻在骨子里那種痛恨外來侵略者的基因讓他對日本拋來的橄欖枝不屑一顧。
為了維護家族的名聲,也是為了保護其他的族人,岳昌烈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逃走了。
逃走以后他沒有去處,只能在一些老鄉的幫助下東躲西藏。
終于熬到了日本投降,他不用再繼續偷偷摸摸的生存,于是他又回到了家鄉。
本以為可以生活可以恢復平靜,蔣介石又發動了內戰,再一次阻斷了岳昌烈的求職路。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給中國迎來了全新的社會局勢,這也讓岳昌烈再次看到了希望。
他主動找到一些學校的領導,提出想要應聘老師的職位。
可此時的岳昌烈都已經50歲了,加上他很多年沒有接觸過這種課程性的書本,根本跟不上教程的進度。
雖然新中國在大力的發展教育文化,可岳昌烈的條件屬實不符合學校招聘老師的要求,無奈之下只能一再拒絕岳昌烈的請求。
1951年,實在是對自己的生活忍無可忍下,他想起了毛主席,于是放下種種羞恥感,他提筆寫了一封信。
心中就是希望能夠得到毛主席的幫助,可以給他一份適合的工作,他也想為建設祖國做一份貢獻。
信寄出去了,他的心也飛走了,就這樣他在忐忑中等待著回信。
新中國成立,求援主席
這一等就是一年,遲遲沒有回應的他逐漸感到失望,但他的內心卻始終不愿意放棄,于是在第二年,他又寫了一封信寄給了毛主席。
其實他的第一封信已經寄到了北京,也寄到了中南海,但是那時候中朝形勢非常的緊張,黨中央的領導們更關注的是時事的問題。
所以這封信一直在傳達室,并沒有傳到毛主席手上。
直到第二封信寄來,傳達室才想起有這么一封信,就將兩封信一起送到了主席的辦公室。
主席看完信件后,被岳昌烈言辭中的那份懇切給打動了,同時也欽佩他的知識淵博。
整篇信件下來,主席看到了他的優秀,也看到了他那份愛國的赤誠之心。
并且岳昌烈的要求并不過分,只是闡述了自己在新社會時遇到的窘境,也希望主席能幫忙解決一下他的工作,讓他能將所學,用在建設新中國上。
我們都知道,毛主席最不屑這種走后門的行為,他認為關系戶就是舊社會的糟粕,新中國需要的是人才,才能夠復興中華。
如果是他自己的家人來求職,他會嚴詞拒絕,讓他們走正常的流程去面試工作。
可對待這么一個年過半百,而且還是被舊社會壓迫的愛國名將后代,他犯難了。
毛主席不希望自己做的這件事給一些走后門的人開先河,但是確實是心疼岳昌烈的遭遇,希望他能夠有一份工作傍身,不至于老無所依。
經過了一番思考,最終毛主席給當地政府發去了五個字,就是“可適當照顧”。
縣政府的干部接到了這封電報,得知主席是關心岳昌烈的問題,他們也十分的重視。
相關工作人員在了解了岳昌烈的生活情況后,先是安排了一些生活上的物資到他家中,并且還給了他一點生活的費用讓他應急。
工作人員在和他交談的過程中,發現了他對歷史方面的研究是很深刻的,于是就在文史館給他安排了一個工作。
這下可把岳昌烈給高興壞了,他知道自己不適合教書,可他只會教書,所以就沒有考慮其他的工作。
如今被安排在文史館,這十分的對他的胃口,同時也和他的專業對上了。
因為我們文化傳承需要有人來對封建社會文化以及政治思想進行正確的敘述,無疑岳昌烈就是最適合的那個人。
為了能夠做好這個工作,岳昌烈還將自己家中的藏書帶到了文史館,這給文史館館長一個很大的驚喜。
而他也沒有辜負領導的期盼,在文史館工作的游刃有余,甚至還對歷史文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種舒適的工作氛圍讓他很快的融入,也沒有出現那種和其他人針鋒相對的情況,同時還學會了很多新知識,這讓他感到十分的開心。
以前鄰居嘲諷他只會說自己是岳飛的后代,現在鄰居看到他都會尊重的稱呼一聲先生,他同鄰里之間的關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這件事傳到毛主席耳朵里的時候,毛主席也十分開心,一方面是高興岳昌烈有了生活的保障,另一方面也為新中國歷史文化傳承有了希望而高興。
結語
新中國的成立給了岳昌烈新的希望,他也能用自己所學給新中國賦予新的面貌。
毛主席不徇私的5個字,給了世人極大的教育意義。
如果當初只是給岳昌烈錢財,一定會澆滅他心中的那束光,而把他放在合適的位置,就可以讓他那束光變的更加閃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