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有些奇怪,作為科技圈的大佬,雷軍和其他的企業高管畫風完全不一樣,這不單單指的是雷軍親民的形象,還有自己社交媒體下面與用戶的互動內容。或許是此前某用戶許愿洗衣機成功,如今雷總的抖音評論區,已經妥妥地成為了許愿池,下面有各種用戶希望小米參與研發的產品。
這里面固然是有對雷軍的信任,還因為大家都知道小米是真有能力做到。作為小米旗下的IoT子品牌,米家這幾年可謂是風頭正盛,根據小米的財報來看,如今小米IoT連接數量已經達到了8.222億臺,妥妥的全球第一,并且如今有不少的年輕人買家電首選就是小米或者米家的產品,那么小米是如何從一個手機廠商,逐步發展成如今“雜貨鋪”的樣子呢?
一個充電寶,開啟了小米的雜貨鋪生涯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那還得從十多年前說起。2013年,當時還作為標準手機廠商的小米推出了自己的首款充電寶,10000mAh的容量用上了松下的18650電芯還有鋁合金外殼,最重要的是還只賣69元,這基本上就是當時市面上所有的同類型產品進行了降維打擊。所以小米充電寶上市三個月就賣了超過300萬個,同時也是很多非小米手機用戶的第一款小米產品,這也算是給小米生態鏈開了個好頭。
不過在當時,可能雷軍自己也沒想到要做這么大,畢竟充電寶也算是手機的配件,但雷軍對于IoT的構想其實很早就有了,根據雷軍在自己書中描繪的景象,IoT是互聯網的第三階段,每一個設備模塊都可以連接上網。所以,也是因為充電寶這個非手機產品成功的契機,小米在第二年就開啟了生態鏈業務,也就是米家的前身。
后續,小米的生態鏈業務就走上了快車道,空氣凈化器、插線板、小米手環、電飯鍋、掃地機器人、洗衣機、門鎖等等,基本上就是用戶需要什么,小米就造什么,最重要的是小米這些產品基本就是發布一款成功一款,其中還有不少是爆款產品。
直到現在,米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非常龐大的“雜貨鋪”,光今年上半年就占據了整個小米集團超過28%的營收,甚至米家每年還能持續輸出爆款產品,和mix filp一起發布的小米口袋照片打印機直到現在還是處于缺貨和溢價的狀態。
小米爆款的道路,其他家難以復制
爆款的意義并不只是可以多賣貨,更重要的是能讓小米可以在供應鏈中獲得話語權,采購到價格更低的零部件,并且爆款往往還意味著流量,一個爆款帶來的潑天流量,也算是節省了企業自己的宣發成本,這樣的就可以更多地讓利消費者。
而這樣的打法,也被小米用在了后面推出的大家電上,就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空調、洗衣機和電視機,特別是空調產品,這幾年的增長率都達到了40%以上,妥妥的行業頂流,這自然也給了格力美的這樣的傳統空調廠商非常大的壓力。
不過正如盧偉冰在直播時所說的那樣,空調行業過去十幾年進步緩慢,小米進入到這個行業就是要給這些“寡頭”們帶來一點小小的震撼。小米的打法也非常簡單粗暴,那就是性價比,根據財報上的數據來看,米家的毛利率只有16.3%,至于格力美的這樣的傳統空調廠商,毛利率都是在30%左右,這自然是干不過物美價廉的米家系產品。
當然,傳統廠商保持高毛利率,也是有自己的道理,畢竟米家的產品都是合作的生態鏈企業進行生產的,生產方并沒有自己的品牌,供應鏈和銷售渠道都在小米自己手里的,所以米家產品能夠保持較低的毛利率也能高速發展,這是傳統廠商所以無法比擬的。
雖說這樣會逼走不少的企業,就比如曾經為小米生產平衡車的九號,如今就轉型開始生產電動車,生產小米掃地機器人的石頭也自立門戶,在行業內混得風生水起。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只要小米這套模式還在,那就一定會持續輸出更多優秀的爆款產品,正如同雷軍所說的那樣,讓更多人享受科技帶來的樂趣。
從2013年小米充電寶作為開端,如今11年過去了,我們見證了無數米家系的爆款產品,也看到許多人因為米家系產品而入坑了小米,或許隨著用戶的需求,小米會推出更多我們意想不到的產品,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小米“雜貨鋪”這個外號估計還會被一直喊下去,所以大伙兒想要什么產品,還是快去雷軍的社交平臺下去“許愿”吧,說不定真有可能被看到然后實現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