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相關從業者,小雷其實在去年年底就知道了小米這顆自研芯片的存在,只是當時,這顆芯片“什么時候發布,性能如何,定位如何,名稱如何”都是未知數。
終于,在五月小雷提前拿到了首發搭載小米第二款自研 Soc 玄戒O1 的小米 15S Pro,它是否對得起市場和小米的期望呢?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進入評測環節。
玄戒 O1實力:恐怖如斯
說實話,小雷對玄戒O1并沒有抱多大期望,小米5C上的澎湃S1處理器可以說是小米自研路上的一個巨大挫折,以至于包括小雷在內的不少人都認為,小米的自研芯片一直都是雷聲大雨聲小。
那么玄戒O1能否徹底改變市場對小米自研芯片的固有印象呢?小雷先給個結論,能,而且絕對遠超大家預期。
我們先從玄戒O1的架構說起,其采用了雙超大核10核心的架構,核心參數也非常豪華:2顆主頻3.9GHz的X925超大核、4顆3.4GHz的A725性能大核、2顆1.9GHz的A725低頻能效大核以及2顆1.8GHz的A520能效小核。
(圖片來源:小米)
這種架構方案的優勢非常明顯,當用戶日常使用手機時芯片會以較為平穩的方式輸出性能,當需要一些高性能場景時又能準確且快速地釋放出足夠的性能。
小雷原以為玄戒O1會采用相對保守的方案,但著實沒想到一上來就搞了兩顆高頻率的超大核方案,超大核在效率上要明顯大于大核,遠大于小核。換句話說,用超大核跑大核的頻率,用大核跑小核的頻率,除了性能上的提升,更實際的是在效率、在能效上的提升。
用最簡單易懂的話就是超高主頻、超強性能、超低功耗。
從小米官方給到的數據中還有一點值得解析——超大容量的CPU緩存,超大核均配備了 2MB L2 緩存,大核配備 1MB L2 緩存,這套組合加上被拉得極高的頻率,它的理論性能必然不會差到哪里去。
GPU方面,玄戒O1搭載了 Immortalis-G925 GPU 16 核版本,官方表示其性能要比蘋果A18 Pro強上57%,這一點倒是沒有太超小雷預期,畢竟蘋果這幾年在GPU方面的表現確實不咋地。
此外玄戒 O1 還集成了約 190 億個晶體管,與蘋果 A17 Pro 基本持平,已經相當了不起。
從紙面參數來看,玄戒O1無異是一款堆料十分足的處理器,但我們也能發現一些小問題:玄戒 O1并沒有采用當下最流行的全大核方案,晶體管的數量也算不上多。
對此小雷的猜測是玄戒O1其實在2024年就已經生產出來了,畢竟去年底就有媒體報道小米已經成功流片「國內首款 3nm 工藝手機系統級芯片」,基本可以確定就是玄戒O1,而且可以肯定的是,玄戒O2甚至O3也已經在研發當中。
別的話小雷也不多說了,我們直接對玄戒O1的性能來一波詳細測試。
先來一波理論性能測試,在室溫24℃的室內,實測小米15S Pro在安兔兔跑分中的得分為2479766分,CPU方面的表現非常亮眼。
(圖片來源:雷科技制圖)
在Geekbench 6中,它的單核跑分為2892分,多核跑分為8974分,作為對比,iPhone 16 Pro的單/多核數據分別為3018分和7751分。
而在GFXBench 1080P Aztec Ruins Vulkan中的平均幀率也達到了233Fps,這么看來,玄戒O1的理論性能無論是CPU還是GPU方面都已經超越蘋果的A18 Pro處理器了。
(圖片來源:雷科技制圖)
光看理論性能,小雷就已經猜到小米15S Pro的實際游戲體驗如何了,但為了進一步驗證猜想,我們還是借助「原神」和「鳴潮」這兩位老朋友來一波測試。
在測試前提前交代下測試環境,本次測試基于25度的空調室溫環境,手機使用WiFi網絡,在游戲工具欄中選擇性能模式,并在游戲中心里將能設置的游戲全部設置為高質量模式,手機調至70%亮度,以此盡可能模擬用戶在游玩時的真實場景。
先說「原神」,在畫質選項全最高的情況下,小米15S Pro在半小時的游玩中幾乎全程處于滿幀狀態,平均幀率達到了59.8幀,波動率極低,在游玩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的卡頓情況,以至于小雷在游玩時就有些好奇,這個表現真的是小米的自研芯片嗎?
(圖片來源:雷科技制圖)
而在另一款更吃性能的游戲「鳴潮」中,小米15S Pro的表現也是如此:平均幀率58.2幀,在技能特效滿天飛的情況下會短暫出現卡頓的情況,但整體瑕不遮瑜,依舊絲滑流暢。
(圖片來源:雷科技制圖)
不過機身溫度方面,由于溫度基本都集中在上半區域和邊框部分,所以小雷建議大家在游玩一些高質量手游時佩戴手機殼,否則確實會帶來一些不好的游玩體驗。
當然,以上都是小雷坐在溫度適宜的空調房內測試的,趁著廣州這兩天有點太陽,小雷順帶將測試環境搬到了烈日當下,看看玄戒O1在33℃的溫度下是否能依舊表現出色。(其他測試因素為:80%屏幕亮度、單卡5G網絡、游戲畫質設置拉到最高)
在這個環境下,小雷運行了30分鐘的「原神」,最終平均幀率在52幀上下,整機溫度要比室內高上不少,在20分鐘后屏幕亮度下降明顯且幀率出現波動,但依舊沒有出現鎖幀或網絡斷流的情況。
要不是小雷自己有些扛不住室外高溫的話,真想測試一下玄戒O1究竟能堅持多少分鐘才開始鎖幀。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小米15S Pro的功耗并未有想象中那么夸張,在兩款高質量手游中的平均功耗都在5-9W之間,小雷原以為小米時隔多年的自研芯片會在性能和功耗其中一個環節翻車。沒想到小米能在第一次正式重返手機 SoC 戰場,就交出這樣一份技術答卷,完全可以說是驚喜,甚至稱得上「一鳴驚人」。
視頻超越蘋果,要從自研芯片開始?
除了游戲上的表現,玄戒 O1 在 ISP 架構上進行了優化升級,將主流的兩段式流水架構拆分為三段式,從而擁有更高速的處理能力以及更高的畫質。
小雷這里也不賣關子了,玄戒 O1 在影像上最大的提升是夜景視頻,安卓的視頻能力在之前一直飽受詬病,很多廠商在發布會上吹噓自己的視頻性能有多么強多么夸張,能輕輕松松吊打蘋果三星。
但實際表現呢?畫質和幀率確實不錯,但果凍效應、收音爆音、畫面防抖性差等問題無法忽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跑分沒輸過,體驗沒贏過」。
我們都知道夜景視頻不同于靜態照片,夜景視頻需要實時處理海量數據,其對手機的 ISP 架構和相關算法考驗極高。
雖然現在的國產手機在夜景拍照方面的表現已經完全「吊打」蘋果,但視頻卻是一塌糊涂,要么在暗光環境下畫面又暗又糊,要么因為畫面太亮導致滿屏噪點,只能說能用,但絕對談不上實用。
因此在這個環節小雷也請來了 iPhone 的最新旗艦 iPhone16 Pro作為參考對象,從 GIF 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一倍夜景視頻的情況下,小米和 iPhone 確實沒有拉開太大的差距,哪怕 iPhone 的硬件參數是要遠輸于小米,這也證明 iPhone 在視頻算法上的表現確實寶刀未老。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iPhone 16 Pro)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小米 15S Pro)
但當小雷將倍數調整為 2 倍和 5 倍時,兩者的差距就非常明顯了,尤其是在 5 倍的情況下,iPhone 16 Pro 的夜景算法又翻車了,一味地拉高畫面亮度,雖說畫面確實比肉眼看到的亮上不少,但也導致畫面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噪點,且高光部分壓制不到位,再加上祖傳的「鬼影」,主打一個小雷不需要額外標注大家都能猜出誰是 iPhone。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iPhone 16 Pro)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小米 15S Pro)
而小米 15S Pro 的表現就很值得夸獎了,以往國產手機頻頻出現的畫面亮度亂跳、防抖表現差、鬼影等問題通通沒有出現。
當然,你說小米15S Pro 的影像完全沒問題那也是不可能的,或許是玄戒 O1 在靜態照片上的算法調教還不算到位,小米 15S Pro 的拍照能力其實只能算一般的水準,不過小雷相信在正式開售之前,小米的相關團隊能夠優化好。
外觀小改,但很有紀念意義
小米15S Pro的外觀與「弟弟」小米15 Pro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同樣的設計ID、同樣出色的手感、同樣的超窄邊框微曲屏。(長 161.3mm、寬 75.3mm、厚 8.33mm、重量為 216g)
不過在細節方面,小米 15S Pro 還是有一些改動的,例如在攝像頭 Deco 旁多了一塊獨立的凸起區域,上面的文字是玄戒的代號——XRing。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再比如小米15S Pro 的電源鍵部分做了一些金色點綴,相比起小米其他機型用紋理的方式來區別電源鍵和音量鍵,小雷更喜歡小米 15S Pro 這種設計,既直觀又好看。
在配色方面,小米 15S Pro 提供了龍鱗纖維版和遠空藍兩種,小雷拿到的是前者。不過龍鱗纖維版和想象中的手感有些差距,整體摸起來還是比較平滑的,沒有碳纖維材質那種細微凸起的感覺。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而小米的 LOGO 則是被更換成了高貴的燙金色,該說不說,小雷就好這口金色。
小米 15S Pro 的屏幕相比小米 15 Pro 有了一波大升級,參數方面小雷簡單列舉一波:6.73 英寸、M9 發光材料、3200*1440 分辨率、522PPI、1-120Hz LTPO、3200nits 峰值亮度、對比度 8000000:1、支持 HDR10+、HDR Vivid、Dolby Vision 、專業原色屏。
不過最大的升級點在于算法層面,基于玄戒 O1 自帶的 LTM 特性,小米 15S Pro 可以講屏幕分割成 192 個分區,讓每個分區根據不同的畫面調整相關參數,從而展示出一張明暗細節都更加到位的圖片。
有了解過 Mini—LED 電視的讀者們肯定發現了,這不就是 Mini—LED 電視的分區技術嗎?雖說小雷手上沒有專業的測試儀器,但在用了一周下來確實明顯感受到小米 15S Pro 的屏幕表現要優于友商甚至自家的旗艦手機。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小米 15S Pro 出廠默認貼了一張 AR 低反射貼膜,將光線反射率從主流的 5% 左右降低至 1.3%,可以明顯降低其在強光下的反光。其實 AR 低反射貼膜并不是什么新技術,我們在電商平臺上也都能買到 AR 低反射膜,但它的售價基本都在大幾十元,對于小雷這種兩個月就要換一張貼膜的強迫癥用戶來說,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小雷猜測后續小米也會上架相關的 AR 反射膜商品,將這個市場的價格也打下來。
其他配置方面也在這里一同講解了:5000 萬像素光影獵人 900主攝+5000 萬像素五倍光學變焦長焦+50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6100mAh 電池、90W 有線+50W 無線、UWB 超寬帶互聯、UWB 交通卡、星辰無網通信、TMR 高精度指向導航。
無論是從性能還是硬件方面來看,小米 15S Pro 依舊是一臺堆料十足的旗艦手機,如果如前文所說,小米 15S Pro 能在去年發布的話,那么它的競爭力還能再往上升一大截。
玄戒加持,最流暢的澎湃 OS來了?
該說不說,小米 15S Pro給我最大的變化并不是什么性能、續航、功耗上的變化,而是系統。作為從小米 2s 一路用到小米 15 Ultra 的忠實小米用戶,小雷已經不知道多久沒有用過如此流暢的小米手機了。
舉一個常見的例子,小雷的小米 15 在大部分情況下運行是非常流暢的,但在一些小細節方面,小米 15 的表現很讓人「抓狂」。
首先是喚醒相機的速度,從鎖屏頁面直接進入到相機界面,等待動畫結束并成功對焦后,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一秒鐘,有時候就是這么一兩秒的時間會讓小雷錯過一些精彩時刻和瞬間。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而小米 15S Pro 重復該操作時,沒有任何的停滯、沒有任何的卡頓、一氣呵成。小雷先后嘗試了數十次,它依舊是這么流暢絲滑。
其次是日常的運行,以往小雷在使用小米手機時都會遇到一個比較難以忍受的場景:當小米手機的后臺在下載超大型文件時(一般在 10G 左右),機身溫度會迅速上升且屏幕掉幀,以至于每次小雷在下東西的時候都會把手機放到一邊,等機身溫度降下去后再繼續使用。
大家肯定也猜到了,在小米 15S Pro 上完全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自主研發 SoC 有兩大難點,一是設計和生產,二是軟硬件的調教,很明顯,玄戒 O1 不僅僅是在硬件上做到了旗艦水準(當然還未達到頂級旗艦水準),在軟件調教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雖說小雷才拿到小米 15S Pro 僅一周的時間,但它在系統上的表現已經帶來了不小的震撼。
總結:玄戒 O1加持,意義非凡的小米旗艦
最后按照雷科技的評測模板對小米 15S Pro 做一波總結:
優點:
1、玄戒 O1 的表現遠超預期,無論是性能、功耗還是ISP 都是旗艦水準;
2、自研芯片加持下,可能是目前最流暢的小米手機;
3、設計雖小改,但很有紀念意義;
缺點:
1、靜態拍照能力一般,需要后續 OTA。
2、無線充電功率只有 50W。
價格方面,小米 15S Pro 只有兩個版本:
16GB+512GB 版本:5499 元;(國補后 4999 元)
16GB+1TB 版本:5999 元。(國補后 5499 元)
其實小雷原本對玄戒O1的預期就不高,最初覺得能做到中端芯片的水準就已經值得夸獎和鼓勵了,著實沒想到玄戒 O1 的表現能夠如此超乎預期。
我們也因此能看出,玄戒 O1 并不是小米孤注一擲的一場豪賭,而是小米多年積累的技術和供應鏈所共同造就的產品。
當然,僅憑一顆玄戒O1 就想讓小米在高端手機芯片市場站穩腳跟肯定是不現實的,只有等未來的玄戒 O2、O3 發布后,我們才能斷言小米是否真的成為了一家能夠自主研發高端手機芯片的手機廠商。
說回產品本身,小米 15S Pro 即使拋開自研芯片的光環,它也是一臺綜合得分能達到 80 分的優秀產品,更低的功耗,更高的屏幕素質與更快的充電速度等基礎體驗的同時,還有著對旗艦體驗新的理解,這些都是小米在高端手機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
那么,這樣一臺足夠旗艦,又有著小米自研光環的旗艦產品,你會不會買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