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迷們都知道,陶勇和王必成是粟裕麾下兩個著名的戰將。從抗日戰爭開始,兩人便一直跟隨粟裕南征北討,打了很多漂亮的仗。但有一場戰役,即1945年底打的高郵戰役,兩人及其麾下的部隊表現卻大相徑庭:陶勇縱隊打得酣暢淋漓,而王必成縱隊卻打得悲催失落。
這到底是怎么一個情況呢?
高郵戰役,粟裕最初設想的整體戰役部署是:以吉洛(姬鵬飛)的7縱和陶勇的8縱分別攻打邵伯和高郵。兩地得手后,再由王必成的6縱攻打泰州(雖打三個地方,但統稱為高郵戰役)。
首先,讓我們先看一下,陶勇的第8縱隊高郵城戰役打得如何?
高郵戰役,于1945年12月19日發起。擔任主攻的第8縱隊,戰前準備充分,士氣極為高漲。根據敵情、任務和地形條件等,陶勇司令的基本決心部署是:向高郵城北門實施主要突擊,部署以第64團沿運河大堤攻擊高郵城北門;第66團及高郵獨立團攻擊城東北之重要據點泰山廟,得手后向高郵城內攻擊;第68團主要攻擊高郵城南門;第70團主要攻擊高郵城東門;第72團以主力擔任攻城,并以一部兵力向高郵湖方向實施警戒。
最終,高郵戰役歷經7天激戰,日軍司令官巖崎大佐宣布無條件投降。8縱在該役中,共生俘日軍獨立第90旅團巖奇大佐以下891人,偽軍第42師師長王和民以下3493人,繳獲各種炮61門,各種槍4000余支。
可以說,高郵戰役打得非常干脆漂亮,創造了抗日戰爭期間一次戰役生俘日軍人數的最高記錄。我們可以想象,日本投降都好幾個月了,高郵日軍還在負隅頑抗,可見其到底有多么的死硬和頑固。把這樣的猖狂之敵徹底滅掉,顯然是大快人心之事。
戰后,華中野戰軍組織了盛大的受降儀式。粟裕特別指派第8縱隊政治部主任韓念龍主持,在日軍司令部進行。日軍司令官巖奇大佐還把他的祖傳的紫云刀獻給了粟裕。
戰后,第8縱隊獲得了新四軍華中軍區首長的嘉獎,稱第8縱隊“在很短的時間獲得高郵戰役的完全勝利,這也就顯示著你們的黨性、革命戰斗性,這種精神實在可嘉”。
戰后,第8縱隊本部在戰役總結時,評選和宣揚了不少戰斗英雄和工作模范。其中,第64團3連1班長袁金生被評選為戰斗模范,華中軍區授予其“特等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
與陶勇的第8縱隊上下受表揚不同,王必成的第6縱隊可就悲催失落得多了。
根據粟裕的統一部署,王必成的第6縱隊是在高郵城和邵伯城得手后,攻打泰州。然而,就在6縱向泰州前線開進的時候,新四軍軍部突然命令6縱北調山東遂行新的作戰任務。這樣一來,6縱便未能參加打上高郵戰役,從而也就影響了整個高郵戰役戰果的進一步擴大。
要知道,泰州是蘇中的戰略重鎮,如果6縱把泰州打下來,那無疑將使整個華中的戰略態勢大大改善。而泰州被國民黨軍占據,其向西可與揚州連接,向南可與長江邊的口岸鎮連接,向東南可與泰興、靖江連接,成為蔣介石在我蘇中解放區中心的一個最大的據點,這無疑增加了日后我軍在蘇中作戰的回旋難度。
根據新四軍軍部的命令,王必成的6縱北調山東后,仗打得如何呢?實際上,該縱北上后并沒有多大的作為。整個縱隊只是打了賈汪(當時屬山東省)外圍的三個小據點,殲敵僅500多人。
本來按原計劃可以參加高郵戰役,打一個漂亮的好仗,結果是整個部隊突然間北調山東,可以說是“疲于奔命,繳獲甚微”。這使得6縱上下產生了較大的怨氣。為此,華中軍區的幾個領導人就此還曾聯名致電中央軍委和新四軍軍部,對6縱這樣的調遣與部署明確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見。
不得不說,高郵戰役,因王必成的第6縱隊沒有參加上,影響了戰果的進一步擴大,這也給整個高郵戰役平添了一些歷史性的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