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武漢會戰是抗戰初期打得異彩紛呈的一次會戰。
相對于日軍分進合擊、“中路突破、兩翼迂回”的單調戰術,中國部隊的戰術運用就豐富得多了。
尤其是對伏擊戰的運用,已經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
其中,比較知名的兩場伏擊戰是:
廖運周在小坳以5000發迫擊炮彈殲敵400人,自身無一傷亡的戰例。
黃維在新塘布下了一條1000米長的雷區,給日軍第9師團丸山旅團以重創的戰例。
今天,我們就說一說黃維的這一個戰例。
1938年8月21日,在畑俊六的主持下,負責“武漢攻略戰”的日本陸軍和海軍簽署了一份聯合作戰協定。
您沒看錯,簽署的是“聯合作戰協定”,而非“聯合作戰計劃”。
協定者,合同也。一國部隊的聯合作戰竟然要按照合同辦事兒,真是聞所未聞。
見陸軍、海軍簽了協定,日軍陸航和海航部隊跟著簽署了一份備忘錄。
“備忘”這個詞其實不是啥好詞兒。
何謂備忘?
所謂備忘,其實并不是害怕對方忘了,而是害怕對方反悔。
見陸軍和海軍頭一次這么配合,主持這次會議的畑俊六很高興。
看來,這種協定模式是一次創舉,以后一定要大力推廣。
緊接著,畑俊六對日本華中派遣軍直轄的第3和第9師團重新做了安排:
第3師團劃撥江北戰場的第2軍指揮,第9師團劃撥江南戰場的11軍指揮。
事后證明,畑俊六這次看似公平的兵力分配,犯了個大錯誤。
因為當時日軍“武漢攻略戰”的主戰場已經由江北轉移到了江南。而江南戰場只有波田支隊和101、106這兩個特設師團,戰斗力是不足的。
畑俊六若把第3和第9師團都撥給11軍,由第9戰區負責的江南戰場,仗是非常不好打的。
把第3師團撥給江北戰場的第2軍,東久邇宮稔彥王也沒覺得有啥,可把第9師團撥給江南戰場的11軍,卻解了岡村寧次的燃眉之急。
為何?因為波田支隊和106師團打不動了。
很多資料上都說,波田支隊的戰斗力如何兇悍。
對于這個事兒,應該分兩層來理解。
一是,波田支隊確實訓練有素;二是;每當波田支隊打不下中國守軍的陣地之時,就會釋放“特種煙”。
甚至可以說,波田支隊所謂的“赫赫戰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仗著釋放“特種煙”獲得的。
對于這個問題,日本人自有一番理論。
按照他們的說法,如果雙方都有“特種煙”,那就是對等的,日軍自然不會釋放“特種煙”。可誰讓中國部隊沒有呢?
看懂了嗎?
這就是欺負你!
至于106師團,從加入到華中戰場起,岡村寧次就不太放心。
圖片來自網絡
別看之前106師團配合波田支隊作戰打的還算順風順水。
尤其是在姑塘登陸之后,106師團擊潰了來增援的第70軍128師,這讓106師團全體上下更是信心爆棚。
可他們卻忽視了一點,這次“勝利”,那都是建立在日軍立體火力優勢之上的。
九江之戰后,戰線開始向西延伸,戰場逐漸推進到丘陵地帶,失去了立體火力網支援的106師團明顯就不行了。
可106師團長松浦淳六郎不認慫。
岡村寧次雖多次詢問老松浦,106師團是否能繼續執行進攻任務?老松浦一口咬定沒問題。
岡村寧次之所以多次詢問老松浦,是有原因的。
岡村很清楚,106師團大隊長以下的軍官和士兵都是預備役的。這種部隊如果用于配合作戰,還馬馬虎虎。可用于主攻,其戰斗力就明顯的拿不出手兒了。
可由于日軍運兵的船只不足,本應早就在星子登陸的101師團遲遲未至。
101師團未至,波田支隊和106師團就不敢以主力繼續向西進攻。
畢竟,廬山仍然掌握在第25軍和66軍手中,岡村寧次也害怕若貿然向西進攻,會被張發奎抄了后路。
而歸11軍指揮的由華北駐屯軍改編而成的第27師團,至今連個影子也沒有。
在這種背景下,畑俊六突然把第9師團的指揮權交給了11軍,怎不讓他喜出望外?
就在岡村寧次調集船只先運101師團,然后接著運第9師團的時候,向西進攻的106師團出事了。
在金官橋一線,106師團遭到了李覺第70軍19師的頑強阻擊。
一時間,松浦淳六郎有些懵。
面前的這支的70軍和在姑塘被擊潰的70軍難道不是一支部隊嗎?
70軍還是那個70軍,只不過在姑塘被106師團憑借著飛機和艦炮優勢擊潰的那支部隊是70軍128師。而在金官橋,阻擊他們的是70軍主力19師。
除19師外,守在金官橋的還有李玉堂第8軍的第3師。
這兩個師讓106師團啃到了加入華中戰場后的頭一塊“硬骨頭”。
當時,70軍第55旅109團的防線部署在廬山西麓的山嶺之間。
為了給日軍造成嚴重打擊,109團的部分重機關槍和迫擊炮移上了山嶺陣地。
那么,此次移防給日軍造成了多大的損失呢?
日軍士兵有一個習慣,那就是記“陣中日記”。
據一個被斃后,日記被中國部隊繳獲的日軍記載,廬山西麓上的迫擊炮彈如雨點兒般落在進攻的部隊之中,讓他們死傷慘重。
當時因為戰斗膠著,109團也無法判斷究竟給106師團造成了多大的傷亡。
可從繳獲這份日記之后,109團干脆把團屬所有迫擊炮和重機關槍全部搬上了廬山西麓。
如此一來,106師團被打得就更慘了,其113聯隊長田中圣道大佐就是在此役中被斃的。
圖片來自網絡
當106師團的戰報傳到岡村寧次手中后,岡村大吃一驚。
106師團投入作戰的三個聯隊中,聯隊長一死一傷,9個大隊長二死三傷,各部的中、小隊長傷亡過半,士兵損失數千。
看到傷亡數字,岡村不禁感慨,看來,沒有經過恢復性訓練的部隊是派不上大用場的。
岡村下令,106師團暫時停止進攻,等待第9師團到達戰場。
1938年8月22日,經過休整的波田支隊再次發起進攻。
岡村寧次命令剛從九江登陸的第9師團以第6旅團長丸山政南少將為司令,以步兵第7、35聯隊的5個步兵大隊為基干兵力,加強炮兵1個大隊組成丸山支隊,經瑞昌向德安以北攻擊前進,意圖切斷廬山西麓中國守軍的退路。
8月24日拂曉,丸山支隊投入戰場。
8月27日,得到充分休整的106師團再次對金官橋陣地發起進攻。
鑒于106師團在之前的進攻中毫無進展,岡村特意給老松浦下了指令,若無法攻克中國守軍的陣地,可以使用“特種煙”。
戰至8月29日,老松浦見部隊仍然未能攻下金官橋陣地,就下令在陣前大規模使用“特種煙”。
在第70軍和接替第8軍防守金官橋的第4軍正面共有兩公里寬。
在這兩公里寬的正面防線上,106師團共使用了多少“特種煙”呢?
各類“特種煙”炮彈和發煙筒共釋放了2300發。
那結果如何呢?
“特種煙”從釋放到消散大約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如果日軍膽大,他們可以帶著防護器具在1小時或1個半小時內進入戰場,即可占領陣地。
可106師團的不知道是怕死還是沒有經驗,一直等了快到3個小時才進入守軍陣地。
接下來的結果讓人吃了一驚。
106師團怕死,可第4軍和70軍的將士們不怕啊!
他們雖然沒有防護器具,可防護經驗還是有的。在106師團釋放“特種煙”之后,兩軍將士立即撤下陣地。在一個半小時后,又回到了陣地。
106師團根本不知情,一頭就鉆進了這兩個軍的火力網,瞬間就被掃倒了一片,倉皇逃回了出發陣地。
見106師團這么沒用,岡村寧次氣的說不出話來。
若不是自己沒有撤銷中將師團長職務的權力,他早就把松浦淳六郎攆回國去了。
9月2日,見116師團不堪大用,岡村寧次就琢磨著讓116師團第2次停止進攻。
而就在這時,丸山支隊從岷山一線突然殺出,從側翼突破了瑞昌防線。
對于丸山支隊,岡村寧次是寄予厚望的。因此,他在丸山支隊進行迂回的時候,又兩次給支隊增兵。
當丸山支隊從岷山一線突然殺出的時候,已經由出發前的5個步兵大隊,一個炮兵大隊變成6個步兵大隊和2個炮兵大隊了。
6個步兵大隊相當于日軍的兩個聯隊,2個炮兵大隊相當于大半個炮兵聯隊,丸山支隊的實力此時已經超過了萬人。
負責守衛瑞昌至德安一線的是川軍王陵基的第30集團軍。
川軍兄弟雖然英勇,可無論火力還是兵員素質,都遠不及丸山支隊。雖經拼死堵截,仍未能攔住丸山支隊。
打到后來,王陵基找到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把部隊不斷的填上去。
只要一息尚存,就反撲不止。
至于他自己,把部隊交給參謀長指揮后,干脆躺在行軍床上就呼呼大睡起來。
圖片來自網絡
所謂是“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
見王陵基拿出了這種狀態,第30集團軍全體將士們知道,他們已經沒有了退路,只有拼死反擊。
薛岳得知消息后也大吃一驚。若任由丸山支隊穿插,他設在德安的指揮部將被日軍端掉。
于是,薛岳緊急命令,俞濟時的第74軍抽兵一個團增援王陵基。
俞濟時也沒在意,隨口命令王耀武調一個團去增援。
可不料,正是這一道隨意的命令,讓從組建后還未打過敗仗的74軍,吃了頭一場敗仗。
在根子上說,74軍的頭場敗仗,王陵基、薛岳、俞濟時都有責任,薛岳的責任要更大一點。
王陵基的責任是,在上報情況的時候,只說發現了日軍幾百人。在隨后日軍大部隊陸續趕至戰場的時候,又未能及時把情況報告上報。這就讓薛岳造成了一種錯覺,以為派出一支小部隊就可以解決問題。
因此他也沒有詳細調查軍情,就命令俞濟時調兵增援。
而俞濟時呢?本來就對薛岳有些不滿。
這主要是在蘭封會戰后,薛岳把首功給了李漢魂的第64軍,而沒有給74軍。
見薛岳命他增援,也沒有明說日軍究竟有多少人。因此,他也就隨意的讓王耀武派去一個團。
可這個團頂上去后吃虧了。
按照74軍的戰力,一個團起碼也能和日軍的兩個中隊打個不分上下。
現如今吃虧了就表明,日軍肯定不止幾百人。
于是,薛岳命令俞濟時,俞濟時又命令王耀武,從51師抽調151旅去增援。
后來,周志道的151旅也吃不住勁了,俞濟時和王耀武就知道壞了,一定是和日軍主力遭遇了 。
仗打成這樣,俞濟時也只能對王耀武說,你帶著51師剩余的部隊先上,我隨后就到。
51師頂上去了,那58師哪兒去了呢?
當時,58師正被俞濟時派到黃老門去增援李漢魂的第64軍去了。
由于當時南潯鐵路已經不通,58師師長馮圣法只能帶著部隊沿著鐵路以西的山路行軍。
剛走到馬回嶺,就出事了。
當時,58師的行軍序列是172旅在前,師部在中間,174旅在后。
172旅的前鋒是蔡仁杰團,中間是旅部,后面是另一個團。
可部隊剛到馬回嶺,日機就來了。蔡仁杰趕緊命令部隊隱蔽。
日機走后,蔡仁杰命令部隊繼續前進。可這個時候,174旅跟了上來,一下子就把172旅的旅部給擠到后面去了。
馬回嶺的山路本就狹窄,一下子擁進了兩個旅,大家為了爭路互不相讓。
而就在這時,丸山支隊的一支騎兵突然殺了出來,58師頓時大亂。
雖然后來擊退了日軍,可部隊的傷亡不小,也只能撤銷增援黃老門的命令,回到德安去休整了。
再來說王耀武的第51師。
被俞濟時“添油戰術”般的一個團、一個旅、一個師的增援到岷山一線,已經是犯了兵家大忌。
薛岳見一線危急,急忙抽調正在南昌修筑工事的18軍趕赴前線,可74軍、第30集團軍防線已經動搖。
9月2日,丸山支隊突入了馬回嶺,南潯線正面的防線已經被擊破。
此時,俞濟時和18軍軍長黃維都很惱火。
兩支部隊雖然通過連續的反擊,收復了被丸山支隊占領的南潯線兩翼部分陣地,可由于正面被突破,對大局并沒有太大作用。
此戰過后,俞濟時受到了薛岳的嚴厲批評。
丸山支隊在馬回嶺擊敗74軍后得意洋洋,可他們高興得太早了。
9月3日,岡村寧次給丸山支隊下達了作戰命令。
在岡村看來,讓這樣一支勁旅留在馬回嶺是浪費,他們應該繼續西進,與波田支隊兵分兩路,向武漢突進。
至于106師團,就留在馬回嶺休整再戰吧。
丸山支隊調離馬回嶺是一次秘密行動。
岡村寧次從丸山支隊迂回至廬山西麓突然殺出,突破南潯線正面防線這一個戰例中嘗到了甜頭。
他希望丸山支隊這次仍然是秘密西進,在瑞武路西線戰場上同樣突然殺出,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可丸山支隊秘密西進不到一天后,這個情況就被黃維的18軍發現。
黃維 圖片來自網絡
從武漢會戰打響后,黃維就比較郁悶。
先是在馬當、彭澤、湖口一戰中勞師無功,后又在被調至南潯正面戰場后,于一天之內收到了5道命令,而且接到的任務都不一樣,這讓黃維無所適從。
18軍在一天內收到5次調動命令不都是薛岳的責任,因為當時戰場混亂,薛岳所得到的情報在很大程度上失真,所以才會出現一天之內給18軍下達5道往不同方向調動的命令。
從歐洲留學回國參戰后,黃維在擔任第67師師長、18軍軍長期間,還沒有打一場像樣的勝仗。而這一次,他終于找到了機會。
由于丸山支隊是一次秘密調動,這就決定了他們根本不敢走大路,只能通過小路潛行,這就為18軍伏擊丸山支隊創造了機會。
當然,這也是黃維在戰爭中學戰爭的進步。
因為他通過與丸山支隊的多次正面交戰中發現,雖然18軍各師也算得上是訓練有素,但與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軍相比,還是要差一些。
既然正面打你的精銳不行,那就拿你的輜重部隊出氣。
黃維發現,在岷山與瑞昌之間的新塘地區有一條山路是日軍的必經之地。
伏擊就在這打了。
9月6日,黃維命令18軍11師所屬工兵營在這條山路上布下了一條長達1000米的雷區。
由此可見,黃維是真的發了狠,是準備在這一條山路上,好好地“招待”一下丸山支隊。
當時丸山支隊的主力已經通過這條山路,走在后面的輜重部隊在騎兵的掩護下剛通過這條山路,11師工兵營就按下了電鈕。
頓時,這條1000米長的山路炸翻了天。
隨后,隱蔽在山路兩側的11師工兵營和騎兵紛紛殺出,痛剿敵寇。
戰后清點戰場,日軍有9輛裝甲車被炸毀,騎兵大部戰死,輜重全部被炸毀,并繳獲了49匹戰馬和大量的日軍文件。
如果說,僅是裝甲車和騎兵遭到伏擊,還不至于拖住丸山支隊繼續西進的腳步。可由于輜重全部被焚毀,丸山支隊后繼無力,也只能灰溜溜地退回瑞昌。
在武漢會戰的江南戰場上,要論登陸與反登陸作戰,第9戰區是比較吃虧的。
因為要進行反登陸作戰,部隊就會暴露在日軍陸海空火力網的打擊之下。
可進入山區后,日本海軍的艦炮失去作用。又由于山高林密,空軍的優勢也受限。
日軍的炮兵仍然占據優勢,可連岡村寧次自己都說,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地作戰,炮兵的作用其實并沒有那么大,海拔越高,炮兵的作用就越小。
只要第9戰區各部能夠找到正確的對付日軍的戰術,即便不能擊敗日軍,但給日軍造成相當大的損失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取勝的關鍵,就在“敢打”和“會打”這四個字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