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同志晚年回憶毛主席時曾說過一段非有深刻的話:
“毛主席最不講究吃喝玩樂,他生活簡單,他是一個真正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他為黨的事業獻出了那么多親人仍義無反顧,他受了那么多挫折和冤屈卻仍義無反顧,他無私心地按干部的特點、能力去安排干部,讓其發展至極。
最偉大之處是1949年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從長征遵義會議開始算僅用了十四年,而如果從1945年七大確立了毛主席的領袖地位開始算僅用了四年。這項功績可謂傲視古今,誰人能比?!”
彭真還說:“沒有毛主席,就不可能在1949年建立中國人民共和國!”
彭真同志由于早年間在北方領導白區工作,所以,直到1937年他才第一次見到毛主席。不過,彭真認為,1937年以后,他在革命生涯中完成的6個重要任務,都是在毛主席的直接領導完成的。
毛主席交給彭真的第一個任務,就是1938年任命他為晉察冀分局書記,領導建立晉察冀根據地。當時,在晉察冀,聶榮臻元帥主管軍事,彭真主管黨政,兩人默契配合,很快就在缺乏群眾基礎的晉察冀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
后來,晉察冀根據地成了我黨自給自足的后方,抗日殺敵的前線,被毛主席授予“晉察冀模范根據地”的稱號。
毛主席交給彭真的第二個任務,是讓他在延安主持中央黨校和中央組織部的工作。1941年,彭真從晉察冀調回延安,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教育長,中組部部長、城市工作部部長等職。
當時,中央黨校和中央組織部,為統一全黨的思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彭真在其中貢獻良多。這些工作,為日后的全國解放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
毛主席交給彭真的第三個任務,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后,派他前往東北,建立東北根據地。當時的東北,是全國的工業重鎮,糧食基地,能源基地,軍工基地。毛主席對東北極為重視,曾在七大上說過:“如果我們把現有的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么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為了確保搶占東北,毛主席任命彭真為中央東北局書記,讓他牽頭前往沈陽,著手負責這項重要的工作,和彭真一起去的,還有4位政治局的委員和17位中央委員或候補中央委員。同年,彭真又被任命為東北人民自治軍(即后來的東北民主聯軍)第一政委。
彭真到達東北后,迅速發動群眾,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控制了東北3/5的地區,建立了我軍的第一個航校,生產了大量槍炮。我軍最初進入東北的部隊約有10萬人,在3個月的時間里,就發展到了30萬人。
中央后來評價,彭真在東北的這些工作,為日后“解放東北全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毛主席交給彭真的第四個任務,是在解放戰爭末期,讓他負責接收北平,建設未來新中國的首都。
1947年7月,彭真離開東北后,回到了晉察冀工作,隨后兼任中組部長。1948年12月,他被任命為北平市委書記,研究接管北平的工作。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彭真立刻接管政權,迅速對北平的工作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頓。他有效地清理了北平城內殘留的特務、間諜、不法商人等,同時又組織了一系列任務,包括重建北平政治機構、保護并恢復北平的企業生產、發展北平文化教育事業,培養干部并輸送全國。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毛主席在天安門宣告了新中國的成立。
此后,彭真繼續擔任北京市委書記,直到1966年。今天我們看到的北京,無論是城市規劃、日常用水、還是交通運輸、基礎建設,都能看到彭真當年留下的影子。
毛主席交給彭真的第五個任務,是讓他在黨的八大之后進入書記處,協助小平同志工作,分管政法、統戰、港澳等工作。
這一時期的彭真,主導起草了新中國的第一部《刑法》和《訴訟法》,作為我方代表團的團長,和蘇聯展開多次辯論。直到1973年,毛主席還說:“彭真和蘇修辯論,是有功的。”
1979年,彭真復出后第一次參加中央工作會議,就旗幟鮮明地強調,我們必須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在黨的歷史上,幾次重大關頭,毛主席的意見開頭多數人不贊成,他是孤立的,但最終的事實證明還是他正確,他高明,他站得高,看得遠。
可以說,對毛主席的崇敬和愛戴,一直貫徹到彭真生命的最后一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