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化名),40歲出頭,他的生活重心除了工作之外,幾乎都放在了即將面臨中考的兒子身上,從接送補習班、興趣課到輔導作業。今年兒子面臨中考,張先生更是焦慮,幾乎每晚都盯著孩子完成校內作業之外,還額外給兒子布置了很多高難“加餐”作業,導致正處青春期的兒子很是不滿,兩人也經常為解答作業發生爭執。
這天,一場“80后”與“00后”之間的爭吵再次爆發后,張先生只覺胸痛難忍,連呼吸都變得困難,妻子趕緊撥打了120,將張先生送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慶春院區。急診室醫生經過快速排查后,考慮張先生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啟動了胸痛中心綠色通道,聯系導管室準備介入手術。忙碌一天的值班醫生趙炎波副主任醫師剛剛脫下沉重的鉛衣,準備去扒兩口盒飯,接到電話后馬上沖向導管室。
穿刺,置管,造影……果不其然,冠脈造影顯示左前降支90%狹窄,需要立即開通血管,否則后果不堪設想。趙醫師冷靜沉著又利索地進行著所有流程,他清晰地知道,每一個動作都是在與時間賽跑。在趙醫師嫻熟的操作下,血管迅速得到開通,張先生胸痛癥狀也明顯好轉。
早發冠心病患者
為什么越來越年輕?
早發冠心病(Premature CHD,PCHD)是指45歲之前確診冠狀動脈管腔直徑狹窄≥70%,或發生急性冠脈綜合征等不良心血管事件,與冠心病相比,早發冠心病危險因素較少,但起病較急,且多數患者首發癥狀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
趙炎波副主任醫師告訴橙柿互動,早發冠心病的患者比例越來越高,且越來越年輕化,心肌細胞沒辦法再生,少一個心肌細胞就多一份心臟風險,要早期識別,盡快開通血管,減少對心功能的影響。
研究表明男性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且吸煙、精神壓力和血壓升高與男性冠心病發生的相關性更大。這可能與男性更常伴隨心血管疾病易患因素及女性雌性激素的保護作用等密切相關。
有研究報道,心血管疾病與心理問題互為因果,心理問題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日益加重。大量研究證實,憤怒、敵意、悲觀等負性情緒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預后不良密切相關,心理應激狀態下可引起神經內分泌紊亂、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管內皮功能損傷等,這些現象均可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
來源:橙柿互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