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中越戰爭中,中國炮兵曾用152榴彈炮擊垮了近萬米外的一座越南大橋。
要知道當時我軍還沒有配備精準的制導導彈,炮兵只能通過人工校準完成炮擊任務,但炮兵的戰士們成功創造了奇跡。
經此一役,越南行軍要道上的唯一公路橋塌了,而中國炮兵史上又添了一座豐碑。
中國炮兵是如何完成這次炮擊任務的?越南被炸毀的橋有哪些戰略意義?大橋垮塌以后,越南方面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1985年8月,中越戰爭前線某軍區的152榴炮連接到了一個艱巨的任務——炸毀越南的戈擺大橋。
戈擺大橋橫跨越南的齋河兩岸,是兩岸唯一能讓輜重卡車通過的公路橋,基本上每天都有越南的軍事物資通過這里被送往前線。
因而為了切斷齋河地區的補給線,我軍必須想辦法炸毀戈擺大橋。
另外一邊的越南軍隊也知道戈擺大橋的重要性,所以派出了精銳部隊守在大橋兩側。
雖然總體兵力不多,但是仗著山高水急的天險,這些人愣是把戈擺大橋附近的陣地守得滴水不漏。
無奈之下,我軍只能安排炮兵準備炸毀橋梁。然而當時的炮彈技術遠沒有今天發達,精確制導的導彈也尚未被廣泛應用,因此用什么炮彈炸橋成了一個難題。
反復商討以后,指揮部才最終選定了152榴炮。說來這種炮確實算得上是當時的國之重器,生產工藝也是曾經從蘇聯引進的。
從1951年中蘇簽訂合同開始,到1956年152榴彈炮正式投入量產,這門炮上凝聚了我國軍工部門的太多心血與期待。
等到1958年的時候,我國已經有了500多門152榴彈炮,并且全部裝備到了部隊里,此后它成了我軍服役的最大口徑火炮。
在大名鼎鼎的炮擊金門里,152榴彈炮第一次出現在了我軍戰場上。憑借出色的表現,152榴彈炮一戰成名,此后一直被視為我軍炮兵團的主力炮。
后來又經過了多次的改良,152榴彈炮的性能變得更加出色。也正因如此,指揮部才會決定用它來炸毀戈擺大橋。
其實早在1985年3月,我軍就曾向戈擺大橋開過炮。只可惜炮彈打出去以后,整個橋體毫發無傷,幾乎所有炮彈都打進了河里。
然而解放軍絕不會輕言放棄,5個月后再次向炮兵連下了炸橋命令。至于第二次炸橋結果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解放軍炮兵用大炮進行狙擊,人工進行校準,將炮口對準萬米開外的越南大橋,這幾乎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炮擊任務。
隔著這樣遠的距離,又沒有精準的制導導彈,中國炮兵究竟能否創造新的軍事傳奇呢?
“開炮!”
隨著指揮員這一聲令下,我軍炮彈接連飛向萬米外的戈擺大橋。
吸取了上次失敗的經驗教訓,炮兵的152榴炮連接到任務以后慎重了很多,對戈擺大橋附近的勘察工作也做得尤為認真。
榴炮連所屬團的團長宋世華為此多次實地勘察,不斷修正著戈擺大橋的具體位置,就連周圍的地形也被他摸排了一遍。
通過初步研究宋世華等人發現,南側的橋墩修在了堅固的石壁上,地質結構非常牢固。反觀北側的橋墩則扎在較為容易破壞的土層里,更容易炸毀。
隨后宋世華又帶人對大橋進行了受力分析,這次他們得到的結果是,橋上的120多根鐵鎖與橋墩一起增加了橋面的穩定。
也就是說,想讓大橋徹底坍塌必須破壞這種穩定性。如果大橋兩端出現晃動,那么橋中央的穩定性就難以保證了,鋼筋混凝土的橋面也將變得不堪一擊。
于是最終指揮部決定,炮擊時先挑結構較脆弱的北橋墩下手,而后再依次摧毀南橋墩和大橋橋面。
除此以外,炮彈雖然還是用152榴彈炮,但這回選擇的都是同一批次生產的,就連提前準備好的30發炮彈的重量都完全一樣。
這主要是因為不同批次和重量的炮彈,打出去以后的偏差也有可能不一樣,哪怕它們都是合格的產品也不能避免這一點。
要知道的是,在遠距離炮擊中,有一定的距離偏差的非常正常的。然而這次為了炸毀戈擺大橋,我軍必須把偏差降到最低。
畢竟這種偏差普遍在幾十上百米,但是戈擺大橋的橋面也就6.5米寬。稍有差池,放出去的炮彈都有可能打進在河里。
可以說這次榴炮連上下為了完成任務,做了非常周密的準備工作,直至12月才完成了前期部署工作。
12月5日,前線的榴炮連接到了軍區的開炮命令,所有戰士都立刻繃緊了神經。當天12點半,指揮炮彈的紅旗揮了起來。
隨之而來的是,第1枚炮彈飛向北橋墩。但其實這枚炮彈的目的并不在于炸到目標,因為它攜帶的是瞬發引信。
瞬發引信會讓炮彈爆炸時產生大量煙霧,便于炮兵確定炮彈的落點,進而修正開炮方向。
正是根據第1枚炮彈反饋的結果,第2枚炮彈成功擊中北橋墩。而后第3、4枚炮彈也精準被打進南橋墩內部,大橋的平衡性已經遭到了破壞。
但是這種程度還遠遠不夠,接下來榴炮連又向北橋墩補射了好幾炮,大部分都命中了目標。
先后打出去12炮以后,橋體出現了劇烈晃動。這時指揮員意識到打橋面的時機已然成熟,立即下令用短延期引信擊打橋的正中央。
短延期引信在這里的作用非常重要,因為它能確保炮彈一鉆進橋里就爆炸,避免了炮彈飛過橋面才爆炸的尷尬。
接下來的4炮,僅有一炮射空。隨著第17炮命中橋面正中央,戈擺大橋在炮轟中徹底垮塌,榴炮連順利完成了任務。
雖然大橋的坍塌對越南來講損失巨大,但解放軍一共就打了17炮,根本沒花多少時間,直接把越南軍隊打蒙在了當場。
然而,這也暴露了炮擊大橋的弊端。越南軍隊回神以后,立刻就知道了榴彈連的位置,并且展開了瘋狂還擊,一場炮戰由此展開。
塵土飛揚間,離我軍炮口近萬米的戈擺大橋徹底垮塌,中國炮兵成功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議的遠程射擊任務!
那么戈擺大橋被遠程炸毀以后,越南軍隊能做啥?
面對垮塌的戰略要道,越南軍隊痛心疾首,并且迅速往我軍炮兵陣地的方向回敬了多枚炮彈,這多少有些棘手。
其實在確定要炮擊戈擺大橋時,我軍指揮部就想到了被還擊的可能性。但是綜合來看,炮擊確實是當時的最佳選擇。
原本指揮部制定了三種備選計劃,一是派飛機從空中轟炸,二是讓特種兵直接靠近大橋爆破,三則是遠程炮轟大橋。
若說起來,飛機轟炸可以精準命中目標,也最省時省力,但這偏偏成了最先被否決的方案。
這主要是因為雙方都把這場戰爭當做的局部戰爭,默契地都沒有派遣空軍參戰,中國并不愿意打破這種心照不宣。
至于派特種兵執行爆破任務,確實免去了偵查地形、修正炮彈方向等麻煩,但這實在是太過危險了。
且不論群山湍流的阻礙,單說越軍的層層防守就有可能讓特種兵有去無回。
遑論爆破以后,越軍一定會迅速圍上去,特種兵必然難逃犧牲,這是指揮部不愿意看到的。正因如此,難度最大的炮擊大橋反而成了最優解。
然而炮擊成功以后,這一方案會暴露炮兵位置的弊端也隨之凸顯。好在指揮部料到了這種可能性,并且提前做好了準備。
原來是在勘察戈擺大橋位置的同時,宋世華還帶人順路摸清了越軍的大部分駐軍坐標。因而越軍的還擊一開始,我軍立刻確定了炮彈來自哪些陣地。
這樣一來主動權仍在我軍手上,指揮部提前在周圍布置好的火箭炮、迫擊炮等重武器也派上了用場。
很快越軍就扛不住我軍的火力壓制了,并且先一步鳴金收兵,之后只能灰溜溜地想辦法減輕大橋坍塌造成的損失。
最開始時,他們想在河上再架起一座橋。我軍很快發現了端倪,并且炮彈隨之飛向有了雛形的臨時橋梁,越軍的架橋意圖被徹底打散。
然而河對岸的前線還等著后方運來的物資,他們只能采取用騾馬運送物資的土方法。可惜我軍不想給他們這個機會,再度開炮攔住了他們的過河腳步。
這次進攻不但殲滅好幾個敵人,而且還讓越軍的不少重要物資掉進了河里,他們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物資被沖走。
以防造成更大的損失,越軍甚至連還擊都不敢,這橋炸得實在是解氣。
時至今日,炮擊戈擺大橋的案例仍是軍事教學中的經典,執行任務的152榴炮連也將永遠被篆刻在中國炮兵史的光榮榜上!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