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木聊房
剛剛,重磅利好,繼續落地。
中央經濟會議在京召開,我先把核心內容總結如下:
1、形勢判斷: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 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
2、總體要求(理念):與政治局會議一致。
3、總體要求(任務):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穩住樓市股市,防范化解重點區域風險和外部沖擊。明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同步增長” 。
4、宏觀政策:以進促穩,先立后破。 更加積極 的財政政策和 適度寬松 的貨幣政策。
5、財政政策: 提高財政赤字率 ,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使用。
6、貨幣政策: 適時降準降息 ,保證流動性充裕。
7、重點任務:
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 加力擴圍 實施“兩新政策”;
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綜合整治 內卷式競爭 ;
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開展 規范涉企執法 專項行動;
持續用力 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大力提振消費, 提高投資效益 ,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支持經濟大省 挑大梁 ,鼓勵其他地區因地制宜, 各展所長 ;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制定促進生育政策。
以下是解讀:
這次內容比較多,而且要比政治局會議更具象化,全方位敘述了2025年的經濟工作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
說實話,開頭看到“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這句話時,我覺得信心可以有了。
因為解決問題的前提,是“意識”到問題。過去我們一直都是“穩中向好”……不慌不忙,安步當車。
而真正改變大約是在10-11月,核心團隊集中出訪各地,可能收到了準確的信息反饋,緊接著才做出了一系列的改變,非常緊迫。
所以在總體安排上,要求明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說實話,“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同步增長”也是第一次提到,這是一次較大的改變,背后藏有深意。
過去,經濟在增長,但居民收入卻是滯后的,很多年工資不增反跌,其實一方面就是忽略了大眾消費拉動經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則是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衡,只有少數群體收入增長,拉大了貧富差距,經濟結構失衡,不和諧因素增多。
而現在意識到了, 只有經濟增長的成果由全體居民共享 ,尤其壯大中部人群的收入結構,這才是經濟長足健康發展的某種開端。
財政政策,提到了“提高財政赤字率”。
按照市場預算,今年大概是3%左右,明年預計會達到3.5-4%左右,將會釋放超5萬億元的“空間”。
我認為意義不在數值,而在于邏輯。
過去,中央對赤字率的控制很緊張,跟老一輩人的傳統理財思維相似,就怕欠債。但事實上,地方由于自身財政收入不足,偷偷靠融資平臺籌資,也導致了債務規模增加,積累了龐大的隱性債。最終還是得靠中央置換,給地方還錢。
但現在,宏觀政策頂層設計的思路發生變化。
中央主動提高赤字率,那么各地方的發展思路,就從“在化債中發展”轉化為“在發展中化債”。
大白話就是,過去項目投資若出現虧損達到一定程度,便會受到限制。而現在,鼓勵借錢建設項目,項目本身不賺錢沒關系,只要能拉動整體經濟就行,可 以一直用新債還舊債,控制“利息”就行。
聰明人應該看出來了,這就是日本和美國的玩法。無限欠債,只還利息,控制利息,無限循環。
名債比隱債更容易調控,如果這條路跑通,經濟節奏會徹底加速,尤其三四線城市也有了充沛的水源。 別的不說,起碼加大對教育、醫療和社保就業等民生投入,減輕居民負重,也是十足的好事。
不過錢有了,還要看會不會花,怎么花,非常考驗管理團隊的操盤能力和運營能力。我個人還是堅守二八定律,不過,有總比沒有強。
貨幣政策,之前在政治局會議解讀中分析過“適度寬松”,是時隔14年重提,新一輪大放水即將全面開啟的信號。
這次新增了“適時降準降息”,預計明年3月之前應該會有一輪降息,正好能趕上小陽春,刺激一波樓市。
這意味著LPR利率還有持續下調的空間,房貸利率和存量房貸都會持續下降。
建議LPR利率合同重定價周期,最好選擇3個月,能最快趕上降息利好,減輕月供還貸支出,這是確定性的收益,必須把握住。
最后講一下重點任務,這部分內容很重要,很多都是第一次提到。
1、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
這個我從上半年就在講了,大額消費券補貼,是目前拉動經濟最好的方法之一,目前“以舊換新”效果非常好,而且補貼內容正在加速擴容,很多地方開始對手機補貼了,這將加速刺激新一輪手機消費潮。接下來還會全面擴容到其他消費領域。
而接下來,設備以舊換新才是重頭戲,這部分釋放的資金規模更龐大,而且主要將以大型企業集中采購為主,做相關業務的企業會迎來一波創富潮。
2、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人工智能未來不僅布局在消費端口,還可能在政企端口全面部署,比如現在很多景區已經有解說機器人,醫院、學校、政務機構等等都有了人工智能的加持。
人工智能時代到來,所有行業都會被重新做一遍。這是風口產業,而且目前國內的應用落地速度,甚至比國外更快一些。
所有人都要去學人工智能,提高生產效率,未來人工智能會淘汰大量重復性勞動力,而真正賺錢的職場人,一定是人工智能的駕馭者。
“反內卷”這個話題我曾講過很多次了。內卷的結果,就是加速破壞消費生態,導致社會平均收入整體縮水,只富了一小撮人群。
這幾年,有幾家大型企業靠“卷死同行”登上行業榜首,我就不點名了,接下來肯定要遭到政策鐵拳。
3、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 持續用力 ”這四個大字,甚至是歷史上第一次表述。為什么要持續用力? 其實還要結合下面這句話:
“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提振消費很好理解,方法就是消費補貼,但其實是刺激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而中高人群的消費,則靠的是“提高投資收益”,兩者合起來,才是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而提高投資收益的方法,準確來說就是 樓市、股市。股市是穩住,而樓市則是,穩住+持續用力 ,顯然更加迫切。
其實,穩住房屋這樣的重資產價格,就是防止居民財富縮水,因為中國家庭財富,接近70%都跟房子有關。
房價漲,家庭財富的增加才會使得居民感覺自己更富有,從而增加消費; 房價跌,對于那些已經購買了房產但還未交房或者還在償還房貸的人來說,可能會使他們產生焦慮情緒,進一步抑制消費欲望。
同時,房價上漲,銀行對房產抵押的評估價值會上升,房屋所有者可以從銀行拿到更多的信貸,進行投資和消費,比如買車、裝修等等。
所以說,房子都是派生貨幣流動性的重要工具,過去是,未來也是。所以樓市企穩,關乎收入預期,進而影響消費和經濟增長。
關于如何“持續用力”,方法大概率跟之前披露的一樣,無外乎政府下場收儲,發專項債舊改這些。
但可以確定的是,從過去的戰略性放棄小城市,到現在中央開始轉向,并不想放棄低能級市場的經濟和民生,這是一個重大信號。所以大會還提到,要 在城市戰略角度,繼續鼓勵經濟大省挑大梁,而其他地區要因地制宜,各展所長。
其實這也比較科學,一二線雖然經濟強,但不能把全國人塞進去,也無法承載全國人的生活場景,主力還得靠更多中低能級城市消化更多人口需求。
三四線城市以及更多低能級城市,本身具有多元化經濟的發展題材,可以提供更多的特色經濟補充。
比如今年哈爾濱冰雪節,山西古建筑文化旅游,烏蘭察布的熏雞和奶皮子文化等等,未來文化自信趨勢很明顯,各地方挖掘的特有經濟很充分,這里面暗藏的商機,要主動把握。
最后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說實話,增加幸福感的邏輯很簡單,就是讓大家都能賺到錢,不要那么卷,社會資源分配平衡一些,搞好二次分配。
起碼先把大水引入民生領域,幫助居民整體把醫療、教育、社保、養老等壓力都降下來。只要這樣,大家才愿意生娃。
想想過去那些年,人們都搶著要娃,不生都不行,還不是因為對未來有奔頭,對收入有預期,經濟騰飛,日新月異,兒孫滿堂,天倫之樂。
總之,經濟是一切的基礎。2024年確定方向,2025年打響攻堅戰,非常關鍵,影響歷史進程。
最后再多說兩句。
對于這次大會,有人說超預期,樂觀了,也有說沒超預期,悲觀了。
其實悲觀者看什么都是悲觀的,樂觀者看什么都是樂觀的,你心中有什么,便是什么。真正的聰明人,是“于悲觀中尋樂觀,于困局中謀突破”。
經濟走向如何,靠天時地利人和。
現在上面已經意識到困難和挑戰,這次不行,還有下次, 這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
說實話,政策落地,到各個城市可能也會出現分化,有的能拉起來,有的拉不起來,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從明年開始,大放水時代徹底來了。
這條路上,會迸發出大量的機會,這考驗的是你抓住“確定性”的能力,也可以說是“接水能力”。
投資是一方面,創業就業是另一方面,有心人會發現,本文已經暗示了很多機會的發生和趨勢,幾乎跟我之前在星球分享的一一對應。
再好的環境,也有虧錢的人,再差的環境,也有賺錢的人。把自己定義為少數人,而不是大多數,只要你能持續賺錢,那么這就是屬于你的永恒牛市。
至于更深刻的東西,我會接下來寫到星球里,這里不多介紹,以防被關。
如果喜歡,請點個贊或在看。可以加入下面星球,我會在里面每天寫更多的信息和分析,跟64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分享財富保值秘密,歡迎加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