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海南島是我國的第二大島;海南省簡稱“瓊”,是我國最南端的一個省,也是最年輕的一個?。?988年4月才從廣東省中劃分出來)。論面積,海南是我國最小的省,但是,海南卻有著光輝燦爛的革命歷史。瓊崖縱隊、紅色娘子軍、白沙起義、解放海南島,都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這個面積僅陸地面積3.54萬平方公里的“小”省,走出了7名開國將軍。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海南籍的開國將軍數量,遠不能和有300多人的江西、湖北、海南相比,也不能和有八九十人的河北、山東等省相比。但是,海南籍的開國將軍“含金量”很高。7名將軍中,有開國大將和上將各1名,開國中將2名,開國少將3名。其“含金量”不僅遠遠超過河北、山東這些只有開國中將和少將的省份,甚至超過了沒有開國元帥和大將的第一將軍省江西。
海南籍的3名開國少將是符確堅、馬白山和吳克之
符確堅是海南文昌人,1905年出生于貧農家庭。早在1927年,在新加坡參加工人運動的符確堅就入了黨,曾任中共文昌縣委書記。1932年,海南革命遭到嚴重挫折,符確堅輾轉由香港、廈門到了中央蘇區。紅軍時期,符確堅基本上在中央財政部工作,曾任國庫局局長、財政部秘書長等職??箲鹌陂g,符確堅在新四軍工作,擔任過總兵站政委、師組織部長、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在華野擔任過旅副政委、濱海軍分區副政委、4縱10師政委、23軍政治部副主任等職。
符確堅少將
馬白山和吳克之少將都來自瓊崖縱隊,都是瓊崖縱隊的重要將領。(瓊崖縱隊領導人馮白駒,如果授銜,至少是上將)
馬白山1907年生于海南澄邁縣,和符確堅一樣,都是1927年入黨。瓊崖反圍剿失敗后,前往上海,曾在南京軍官學校學習,身份暴露后,于1933年回到海南,以教師的身份,秘密進行革命活動。抗戰爆發后,瓊崖紅軍改編為獨立大隊,馬白山任副大隊長,是馮白駒的得力干將。1939年仲夏,馬白山前往瓊西,開始了艱苦的瓊西根據地的創建工作。解放戰爭期間,馬白山擔任了解放軍瓊崖縱隊副參謀長、副司令員。
馬白山少將
吳克之1911年生于海南瓊山縣,年少時前往馬來西亞謀生,曾在瓊山縣師范學校和廣東燕塘軍校學習,可謂是文武兼備?!捌咂呤伦儭焙螅瑓强酥氐胶D蠌氖驴谷站韧龆窢帲蠲鼱I救馮白駒。他和馬白山一樣,都是瓊崖抗日獨立隊的骨干,曾任獨立隊第三中隊長,瓊崖縱隊第二大隊長、第一支隊長等職,率部在瓊島和日偽軍作戰,取得了較好的戰績,他的支隊被譽為“常勝支隊”。
吳克之少將
解放戰爭中,吳克之數次擔當重任,擔任過“秋季攻勢”、“春季攻勢”、“夏季攻勢”等重大戰役的前線總指揮。1950年,四野15兵團攻打海南,吳克之指揮瓊崖縱隊為接應配合奪島作戰作出了重大貢獻。
海南籍的2名開國中將:莊田和盧勝,資歷都不簡單
莊田中將1906年生于海南萬寧縣,早年到新加坡打工,并于1926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莊田前往莫斯科步兵學校學習,和“無銜將軍”伍修權是同學?;貒螅f田先在紅軍學校任職,后來在團、師擔任政治工作,擔任過團、師政治部主任、團政委,參加了長征。
莊田中將
抗戰時期,莊田奉命回到海南,加強對瓊崖抗日游擊隊的領導,先后任獨立第一總隊副總隊長、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縱隊副司令員。和馬白山、吳克之一樣,莊田也是馮白駒的得力干將。解放戰爭中,莊田曾任粵桂邊縱隊司令員、滇黔邊縱隊司令員,級別相當于軍長。建國后,莊田先后任云南軍區副司令員、海南軍軍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等。
盧勝中將1911年出生于“紅色娘子軍”的誕生之地——瓊??h萬泉河邊。盧勝的革命經歷和莊田、馬白山、吳克之這些從瓊崖縱隊走出的將領不同,而和福建籍的開國上將葉飛相似,他是從閩西紅軍到新四軍,再到第三野戰軍。上世紀30年代初,盧勝先到廈門從事地下工作并入黨,1932年底,到紅軍閩南獨立第三團參軍。紅軍時期,盧勝身經百戰,從班排長,到獨立營長,到團長兼政委,在閩南堅持了三年的游擊戰爭,功勛卓著。
盧勝中將
抗戰爆發后,盧勝先后擔任新四軍二支隊四團團長兼政委、蘇皖支隊政委、蘇中軍區四分區司令員等職,是名將陶勇的好搭檔。解放戰爭時期,盧勝先后任華野1師1旅政委、4縱10師師長兼政委、4縱副司令員。4縱后來改編為華野23軍,盧勝任政委,率部參加了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歷次重大戰役。1952年,盧勝又率23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解放后,盧勝擔任過福州軍區政委等職,享受大軍區正職待遇,在開國中將里面是成就較高的。
海南籍的開國上將和大將,更是大名鼎鼎
海南唯一的開國上將周士第,和盧勝一樣,都是來自瓊??h。周士第早期的資歷不亞于那些元帥和大將。他畢業于黃埔一期,和徐帥、陳賡、左權、陳明仁等都是同學;畢業后曾任孫中山的“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隊長(后來在鐵甲車隊基礎上成立了著名的葉挺獨立團);北伐途中,周士第任葉挺獨立團營長、參謀長,戰功卓著;南昌起義后,周士第任起義軍主力25師師長,他的部下有后來成為元帥的陳老總和林帥、后來成為大將的許光達。
周士第上將
紅軍時期,周士第曾任紅軍大學軍事教員、紅15軍團參謀長、紅二方面軍參謀長;抗戰時期任120師參謀長,晉綏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中,先后任晉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華北野戰軍副司令兼副政委(司令員兼政委徐帥)、18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等職。解放軍17個兵團,司令兼政委一肩挑的,除了徐帥、陳賡、肖勁光和王震,就是周士第,可見其優秀的軍政才能。有人認為,周士第如果不是南昌起義后幾年間和組織失去聯系,授予大將軍銜也完全有可能。
海南籍的大將,是十大將中年齡最大的張云逸。
張云逸1892年出生于海南文昌縣,1908年入讀廣東黃埔陸軍小學,后來又在廣東陸軍速成學校畢業,擁有扎實的軍事基礎。張云逸參加過辛亥革命,在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中,張云逸險些犧牲,差點成了“黃花崗七十三烈士”(張云逸語),后來,他又參加了護國戰爭、北伐戰爭。早在1924年,張云逸已經是粵軍的少將旅長,北伐戰爭時,他是葉挺獨立團的上級——第4軍12師參謀處長。因此,張云逸的資歷比朱老總還要老。
而且,張云逸在1929年與鄧公一起領導了百色起義,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任軍長,這支部隊后來成為紅三軍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張云逸是紅軍的締造者之一。
張云逸大將
抗戰初期,張云逸領導了新四軍的組建、整編,并為敦請葉挺出任新四軍軍長而奔走。1938年,張云逸任新四軍參謀長兼3支隊司令員。皖南事變后,張云逸升任新四軍副軍長(兼2師師長)。可以說,張云逸在新四軍的地位,僅次于陳老總,在粟裕之前。
建國后,張云逸以其深厚的資歷,成為唯一享受元帥待遇(行政三級)的開國大將。
結語:巍巍五指山、滔滔萬泉水,秀美的海南島孕育出的7名開國將帥,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為新中國的解放征戰奮斗一生,建立了不朽功勛,人民永遠紀念他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