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第7縱隊合并,原7縱司令員楊勇擔任了合并后的1縱司令員,政委是蘇振華。
1947年6月30日,第1縱隊和另外3個兄弟縱隊在劉、鄧首長指揮下,在魯西南強渡黃河,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
強渡黃河,控制了灘頭陣地之后,遵照劉、鄧首長的命令,楊勇率部迅速迅速包圍鄆城。7月2日,第1旅逼近鄆城西關,第20旅進逼南關,完成了對鄆城之敵的包圍,并肅清了城關之敵。
根據野戰軍劉司令員關于“攻敵一點(鄆城),吸敵來援,啃其一邊(定陶),各個擊破”的作戰意圖,楊勇率領第1縱隊鐵桶一般包圍鄆城,以此為誘餌吸引敵主力增援。
鄆城之敵根本沒有料到楊勇率領的1縱會如此神速,被包圍后,慌忙動員所有官兵,并驅趕城內群眾,加修防御工事,增筑起許多地堡,企圖固守待援,但已處于被動狀態。
鄆城守敵55師告急,蔣介石還真聽話,果然聽從劉司令員的調遣,一面電令55師師長曹福林堅守鄆城,阻我屯兵城下;一面急派70師由嘉祥西來,32、66師分由城武、魚臺北來,增援鄆城,欲與我軍決戰,壓迫我軍至黃河以北。
劉、鄧首長決心抓著戰機,迅速攻殲鄆城守敵,而后騰出兵力在野戰中各個殲滅已被調動的敵各路援兵。于是,迅速攻克鄆城的命令,隨著一道道電波從野戰軍司令部下達到1縱。
為了不使敵有喘息之機,楊勇決定:第20旅配屬縱直炮兵營、第19旅炮兵連,在南關向城內實施攻擊;第1旅配屬軍區榴彈炮連在西關向城內實施主要攻擊;第2旅在北關向城內實施助攻。各旅突破后,迅速向縱深貫穿,割裂敵人而殲滅之。19旅主力調鄆城東關,接替第2旅8團陣地。
7月3日夜,鄆城周圍的大地一片漆黑。城上則燈火通明,守城敵軍仍在不停息的加固著工事。楊勇在指揮所里看了看手表,隨著他的手有力的一揮,3顆信號彈高高升起。
20旅在炮火支援下馬上對南關發起了攻擊。守敵87團直屬隊及其3營連續多次反撲,20旅突擊部隊與敵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午夜時分,南關戰斗結束。
楊勇立即下令:奪占西關!
1縱1旅2團受領了4日奪占西關的任務。戰至8時40分,攻占西關。至此,鄆城四關之敵被我第1縱隊全部肅清。楊勇立即部署總攻鄆城。
鄆城守敵55師由原55軍整編而來,師長曹福林,素有“固守將軍”之稱。城內共有55師部、兩個旅各轄兩個步兵團,計萬余人,附鄆城保安團及麇集城里的逃亡地主還鄉團武裝,總兵力1.5萬余人。
敵以29、74旅分別據守東南和西北地區。兵力分布是:工兵營守西門,222團3營等守南門,86團守東門,220團主力及師特務營一部守北門,總預備隊222團(欠1個營)隨師部駐城中心區,共配屬各種火炮上百門。敵人在3個月內耗費民力達30萬人工日以上修建了堅固的防御工事。要攻下這樣的堅城,少不了一場惡戰。
楊勇決定:19旅主力調至東關,接替2旅8團陣地,在城東面及東門助攻;2旅在城北面及北門助攻。1旅在西面及西門主攻;20旅在城南面及南門主攻。
各旅受領任務后,積極做攻城準備。
西門主攻旅1旅旅長楊俊生發揚軍事民主,經過大家反復醞釀討論,決定避開“扭頭門”,將城垣突破口選在西門南側200米城垛處大碉堡位置,準備利用炸塌碉堡及城墻的磚土來填護城壕和墊起城基外側,造成直通城墻缺口的緩斜坡,供突擊隊快速登城。
作戰方案上報到縱隊,楊勇十分贊賞,對蘇振華說:“你看,這個楊俊生,仗是越打越精了。”
7月7日午前,1縱完成總攻準備,全縱隊在沖擊出發陣地構筑了環城塹壕和14條通向沖擊出發陣地的縱向交通壕,使火力隊能迫近城墻50—100米進行抵近射擊,突擊隊能靠近壕外發起攻擊。
為避免敵機空襲阻撓,保證鄆城之役速戰速決,楊勇決定發揮我軍近戰夜戰特長,將總攻時間定于7日黃昏。
當日下午6時,吳忠的20旅首先對南門之敵發起攻擊。敵人據城拼死抵抗,20旅雖然一度攻上城墻,但遭敵援兵222團一部及29旅特務連反沖擊,突破口未能鞏固。雖然20旅未能得手,但該旅的攻擊吸引了敵人注意力,對1旅在西門的主攻勝利起到了積極的掩護作用。
這是楊勇高明的一手。
1旅旅長楊俊生接到楊勇司令員關于20旅開始攻城的通報后,立即趕赴1團前指指揮攻城。晚7時整,隨著楊俊生一聲號令,3顆紅色信號彈飛上天空,配屬1團的強大炮群立即發出憤怒的吼聲,上千發炮彈呼嘯著劃破夜空,按火力分工有層次地準確轟擊各規定目標,炸得西面城墻及前后敵陣地上火光沖天,硝煙彌漫,映紅了天空和大地。
城內敵人以118門各種口徑的火炮向城外盲目轟擊,敵我雙方進行著激烈的炮戰。濃煙在翻滾,大地在震顫,連空氣也在燃燒。
互相對射不到20分鐘,我猛烈炮火即有效地壓制敵炮,將敵陣地設施及城頭工事目標大部摧毀。楊俊生立即命令第1、2炮兵分群以兩門105榴彈炮及4門山炮,從南、北兩面對準城墻突破點上的大碉堡進行猛烈轟擊。
我軍一連幾發炮彈首先掀開了敵“烏龜殼”蓋子,漫天的黃沙和碎磚塊頓時遮住了目標,稍許,煙塵落下,殘存的碉堡下部剛從塵土硝煙中露出來,又被炮彈連連擊中,整個碉堡都從城頭上倒塌下來,填進了護城壕里。
我重炮火力繼續摧毀護城壕沿的大地堡,對城墻突破點進行破壞射擊,其余炮群火力開始延伸。
緊接著,突擊隊發起攻擊。
午夜前,1旅旅長楊俊生命令主力全部入城,從1團左右兩翼加入巷戰。7團在1團右翼肅清城西南區之敵,接應友鄰20旅由南門入城。2團在1團左翼協同2旅肅清城西北區之敵,爾后共同向東南兜擊東門之敵。楊俊生命令旅作戰參謀王鵬恩通知2團,,讓友鄰2旅4團從1團城垣突破口入城,接應8、5團分由城西北角和北門突破入城。
1旅攻擊得手,一向指揮果斷的楊勇立即下達命令:全線總攻。1縱各部隊早盼將令,聽到司令員有令,立即紛紛攻入城內,以多路穿插的戰術動作將城區敵人分割成數塊,分別孤立包圍在各個地方,迅速形成內外夾擊,各個殲滅敵人的局面。
敵55師副師長理明亞于7月7日午夜從東門逃出,光著頭,扔掉軍銜符號,穿一身草綠色呢子軍服,躲在高粱地里向南潛行夜,又饑又渴,只好硬著頭皮到巨野城東北的沙土集城里乞食,被巨野縣大隊聯防隊員劉振緩生俘。
1縱隊激戰一夜,7月8日早晨,鄆城解放。
鄆城攻堅戰,全殲敵55師師部及兩個旅和鄆城縣保安團、還鄉團等,共斃傷俘敵中將副師長理明亞以下官兵1.5萬余人,繳獲各種炮52門、各種槍支9199件、各種子彈50余萬發、汽車9輛、軍馬596匹和其它軍用物資一批。
鄆城大捷,劉、鄧首長十分高興,于7月13日通令嘉獎楊勇的第1縱隊,表揚他們“創造了一個兵團單獨攻堅和殲敵兩個旅的先例,爭取了大反攻中第一個光榮和重大的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