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地理標志大篷車
10月3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在西安舉辦“知識產權助力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聞發布會,介紹知識產權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服務西部地區以知識產權工作助力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的相關舉措和工作成效,廣西、重慶、四川、陜西、寧夏、新疆知識產權局負責同志出席并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衡付廣:
截至今年9月底,西部地區各省份有效發明專利量達49.3萬件,同比增長16.7%;有效注冊商標量達661.3萬件,同比增長10.5%;累計認定地理標志產品931個,批準地理標志集體商標、證明商標2389件,分別占全國的38.8%和33.3%。
重點開展了以下地理標志工作:培育特色產業,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支持西部地區地理標志產業發展,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建設42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實施15個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西部地區地理標志直接年產值達4298.4億元。深化國際合作,有力服務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在新疆舉辦首屆中國—中亞知識產權局局長會,在廣西舉辦中國—東盟知識產權局局長會,在四川召開中歐兩局局長會,促進西部省份知識產權對外開放。推動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郫縣豆瓣、庫爾勒香梨、保山小粒咖啡等36個西部地區地理標志產品進入第一批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互保名錄。
經濟日報記者:
近年來,柳州螺螄粉、六堡茶、沙糖橘等地理標志產品火爆出圈,帶動了廣西地理標志產業發展。請問在發揮地理標志資源優勢,推動地理標志產業發展方面,廣西都開展了哪些工作?
廣西壯族自治區知識產權局一級巡視員李昌華:
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要發揮廣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讓更多“桂字號”農業品牌叫響大江南北。運用地理標志制度助推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是做好做強“桂字號”文章的重要途徑。為加快廣西地理標志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重點開展了4個方面工作:
第一,聚焦源頭培育,壯大地理標志數量。建立區、市、縣三級地理標志資源目錄庫,對地理標志資源實施階梯式培育。舉辦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宣講等培育服務活動。聯合多部門共同推動130多個農產品地理標志向地理標志產品轉化。今年以來,廣西新增地理標志產品4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6個,累計地理標志211個(件)。
第二,聚焦運用促進,盤活地理標志價值。發揮地理標志強企領軍效應,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地理標志+農戶(基地)”等發展模式,推動形成多元化產業鏈條。例如,“柳州螺螄粉”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農戶為基礎、合作社為紐帶、市場為導向打造螺螄粉產業化聯合體,通過工業化理念發展全產業鏈,成就了“小米粉大產業”。同時,將廣西554家地理標志用標經營主體納入“桂惠貸—知識產權質押貸”白名單,獲銀行機構支持貸款累計達179億元。
第三,聚焦保護管理,提升地理標志質量。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南寧橫州市茉莉花保護發展條例》《百色市芒果產業發展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為地理標志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大力實施地理標志保護工程,推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不斷完善標準、檢驗檢測、質量保證“三大體系”建設,推動建設專業化地理標志檢測檢驗服務網點,強化地理標志產地質量管控。
第四,聚焦宣傳推廣,擴大地理標志影響力。連續8年舉辦廣西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成果展。出版《廣西品牌故事》系列叢書,建成廣西地理標志展示推廣中心等,多途徑展示地理標志獨特魅力。通過一系列努力,廣西地理標志產業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區地理標志綜合產值超2000億元,帶動就業529.68萬人,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重慶時強調,重慶、四川兩地要緊密合作,不斷提升發展能級,共同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請問兩地在知識產權合作方面都有哪些進展?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局長何大偉:
大保護格局初步建立。制定出臺三批川渝知識產權合作重點保護名錄,涵蓋重點商標品牌、高價值專利、優質地理標志三大重點領域,涉及600個知識產權重點保護企業或品牌,在開展跨區域知識產權聯合執法、應急聯動和協同處置等方面加強互認和合作。聯合開展2021年度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專項行動、2022年度“巴蜀味道”、2023年度“川渝制造”、2024年度“川渝地標”知識產權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圍繞重點保護名錄以及重點商品、重點領域開展聯合執法,同時發布川渝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專項行動典型案件,有效強化了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兩地在建立健全司法協同機制上進行積極探索,兩地知識產權局、高級人民法院共同簽署《關于建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知識產權保護合作機制備忘錄》,實現工作理念與方式的“同城融合”,信息與資源的“同城共享”,行政執法與司法裁判的“同城標準”。
新華社記者:
知識產權保護關系高質量發展。請問寧夏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都開展了哪些工作來支撐高質量發展?
寧夏回族自治區知識產權局局長馬如林:
推進知識產權跨區域協作。加強沿黃9省(區)和西部地區地理標志聯合保護,高標準高質量承辦了西部地區地理標志保護工作座談會。建立閩寧知識產權對口交流協作機制,我省同福建省,以及兩省區的6市4縣分別簽署《知識產權保護對口交流協作意向書》,在跨區域辦案協作、人才培訓交流、地理標志保護、專利轉化運用、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和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等8個方面加強合作,推動寧夏創新型企業實現更大發展。
中國新聞社記者:
據了解,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已經列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第一批互認互保清單。請問這對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寧夏回族自治區知識產權局局長馬如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寧夏葡萄酒產業是我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假以時日,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被列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第一批互認互保名錄以來,我們通過知識產權賦能葡萄酒產業發展。目前產品已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英、法等歐洲國家的葡萄酒主產區出口22.8萬升。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不僅已經成為寧夏對話世界、世界認識寧夏的“紫色名片”,也成為寧夏人民心中紫色的大夢想。我們主要開展了3方面工作。
一是高標準建設示范區。積極建立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數字化服務、葡萄種植環境集中監測、企業葡萄酒質量追溯等平臺,出臺系列法規政策,引領葡萄酒產業實施標準、質量提升工程,做實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保障。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先后在各類國際頂級葡萄酒大賽中獲得1700多項大獎。
二是高水平保護地理標志。建立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質量控制、品牌保護等機制,指導企業運用“區域品牌+自主商標”雙標認證,加大對葡萄酒企業知識產權、質量標準監督管理。嚴厲打擊惡意搶注“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商標等違法行為。“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獲準使用企業由20家增至83家。
三是高質量提升品牌效應。圍繞“特色產業+區域品牌+生態治理+鄉村振興”,以“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品牌提升產區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堅持高端定位、品牌打造,推動葡萄酒產業成為助力生態保護、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的新樣板。產業融合發展勢頭強勁,全區釀酒葡萄基地面積達到 60.2 萬畝,占全國種植面積的50%左右。年產葡萄酒1.4億瓶,提供就業崗位13萬個,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到401.6 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導下,聚力打造千億級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更好發揮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互保作用,推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合作,讓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等特色優質產品走進全國、走向世界。
農民日報記者:
提到新疆,大家自然會想到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這些土特產都是地理標志產品。請問近年來新疆在發展地理標志產業方面都開展了哪些工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知識產權局局長多里坤·阿吾提:
正如這位記者所說的,像吐魯番葡萄、哈密瓜等許多地理標志產品,已經成為新疆“一方水土”的代言。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地理標志工作,多次進行調研,提出要求。自治區質量和知識產權強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同兵團質量強兵團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制定印發了《關于推進地理標志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進一步促進了我區地理標志產業發展。
新疆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可挖掘的地理標志產品非常多。目前全區共有地理標志產品40個,注冊地理標志商標126件,涉及糧油、棉花和紡織服裝、綠色有機果蔬、優質畜牧產品等4大產業,占自治區“九大產業集群”的半壁江山。不少產品成為地理標志后,品牌價值得到大幅提升。我局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推進地理標志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一是加大地理標志培育力度。挖掘區域特色資源,幫助指導策勒紅棗、霍城薰衣草、沙雅小刀等產品申報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開展地理標志統一認定保護資源信息核查,積極動員特色農產品進行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目前已有77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申報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二是規范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制定《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規范》地方標準,以“用標促運用”,鼓勵企業積極申報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積極籌備地理標志標準制定,加強標準的引領作用,以標準化促進地理標志產品質量品質提升,增強產品附加值和產業競爭力。目前,全區用標企業達492家,產生經濟效益160多億元,有力促進了新疆經濟發展。
三是積極開展地理標志宣傳推廣。連續兩年在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新疆分會場活動中,舉辦地理標志展覽,累計展示地理標志100多個。拍攝《新疆是個好地方—疆果味道》宣傳片,創新形式開展地理標志宣傳。打造紅棗村、核桃村、枸杞村、香梨村等“一村一品”地理標志特色示范村鎮,推動農業種養、觀光休閑、餐飲民俗同地理標志保護融合發展。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記者:
四川被譽為“天府之國”,物產豐富,地理標志數量多,請問在運用地理標志促進鄉村振興方面,四川都開展了哪些工作?
四川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趙輝:
四川不愧于“天府之國”的美名。目前,四川有地理標志產品299件,地理標志集體商標、證明商標597件,28件地理標志列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產品清單。近年來,四川堅持“一手抓監管保護、一手抓運用促進”。為促進地理標志資源優勢轉化為特色產業發展優勢,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強化制度保障。今年出臺的《四川省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條例》,將地理標志保護和發展納入條例,為地理標志融入特色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提供法律支撐。狠抓地理標志保護工程、地理標志重點聯系名錄、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建設,部分市(州)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地理標志專項政策,引導地理標志產業發展。
二是狠抓品牌建設。支持各地打造一批品質優越、市場占有率高、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強、有較高知名度的地理標志品牌。發布四川省地理標志品牌地圖,舉辦首屆地理標志天府峰會,實施“走進天府地標”專題宣傳,組織我省地理標志產品進展會、進網絡、進餐飲、出國門,拓展貿易渠道。
三是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各地發掘地理標志優勢資源,發展以地理標志為主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如涼山州培育形成以鹽源蘋果、西昌高山黑豬等9件地理標志為主的特色產業集群,總產值250億元。發揮地理標志龍頭企業作用,支持各地發展各類地理標志產業化聯合體,如南溪豆腐干依托徽記食品等龍頭企業帶動,培育形成產值30余億元的特色產業。發揮地理標志品牌影響力,推進“地理標志+”發展模式,促進地理標志與互聯網、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生態旅游等產業融合。如蒙頂山茶推廣“地理標志+茶產業+互聯網+金融+現代物流”新型商業模式,引導企業抱團發展、做強做大。
四是加強監管保護。圍繞生產、加工、檢驗、包裝等環節制定標準,引領行業規范發展。實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三年一輪抽檢制度,近年來對近600批次產品進行抽查。對存在沒有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用標量較低等情況,逐一發函提醒加強有關工作。持續開展線上監測和線下執法雙保護,深入開展“春雷”“護航”“鐵拳”等知識產權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地理標志侵權假冒違法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