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間段熱播的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天下同心》,創下口碑和收視雙豐收。自播出以來,中國視聽大數據顯示,《天下同心》黃金時段收視率高居第一。酷云數據顯示,該劇實時收視峰值突破2.3%。騰訊視頻評分9.1,騰訊視頻熱度值超14900+,熱度爆棚。
在《天下同心》熱播的同時,該劇制作方和光傳媒再次引發各界關注。和光傳媒深耕紅色題材劇多年,推出過《走向共和》《恰同學少年》《黎明前的暗戰》《毛澤東》《長沙保衛戰》《共產黨人劉少奇》《秋收起義》《偉大的轉折》《大浪淘沙》等一大批優秀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被業內稱作“紅色和光”,堪稱影視湘軍的重要代表。那么,和光傳媒的革命歷史題材劇為什么如此好看?為何一出手就是精品?
精品至上 堅持藝術創新
作為長沙市文化體制改革進程中首家成功轉企改制成立的影視文化企業,和光傳媒堪稱“影視湘軍”中的精銳之師。從其制作的多部優秀電視劇作品來看,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匠心精神,每一部作品都精心打磨,藝術精湛、思想深刻、制作精良,而且與時俱進,具有創新意識。
無論是早期在歷史劇中擁有極高地位的《雍正王朝》,曾一度風靡熒屏的《走向共和》,還是開創了“紅色革命青春風”的《恰同學少年》,以及以寫實風格講述湖南抗戰歷史的《長沙保衛戰》,和光傳媒每一部劇都力求創新突破,追求獨特的敘事角度和深刻的思想藝術表達。
像《恰同學少年》,就是一部開創先河的電視劇。它首次將革命歷史題材以青春偶像劇的形式進行展現,取得極大成功,這種方式甚至影響到后來的《我們的法蘭西歲月》《覺醒年代》等一系列影視劇的制作。再如《長沙保衛戰》,大膽地以國民黨軍人作為主角,打破臉譜化,真實客觀塑造人物形象,注重高層在戰略上的博弈,堪稱一部紀實性的軍事教科書,讓那些喜歡歷史和軍事的電視觀眾直呼過癮。
正在熱播的《天下同心》,則是將歷史的細節、人物的細節演繹到了極致。劇中的毛澤東、宋慶齡、李濟深、張瀾等人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路歷程,每個真實細節都有跡可循,這種直抵人物內心世界、拒絕“假大空”的人物塑造方式,無疑就是一種突破和創新,也是本劇取得高收視的原因之一。
而和光傳媒的精品理念更是體現在方方面面。創作每一部作品,都大量參考史實資料,力求真實可信。《天下同心》里毛主席給生病的農民盤尼西林,老百姓給毛主席送棉鞋、寄大衣,以及毛主席修正土改期間的左傾思想等,都是從歷史資料中挖掘出來的,是很真實的歷史細節。拍攝和道具置景方面也十分嚴謹,如拍攝《長沙大會戰》時,為體現三次會戰的不同景象,和光傳媒耗資千萬在長沙月亮島重塑了一座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長沙城。老長沙昔日的老城墻、老公館、商業街等充滿年代印記的場景,被真實地展現在熒屏之上……
正是因為一如既往地堅持追求精品、內容為王的創作理念,題材不跟風亂跑,演員不順從于流量,和光傳媒始終在紅色題材劇市場上獨占鰲頭,受到大批觀眾的喜愛和推崇。這種對紅色文化題材的高度自信,以及觀眾的高度認可,讓和光傳媒不僅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益,更是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在電視劇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立足湖湘 深耕紅色文化
“惟楚有材、于斯為盛”,湖湘影視文化一直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在中華大地而盛名。和光傳媒充分、敏銳地利用本土歷史資源優勢,從湖南本土歷史、傳說和任務中挖掘創意靈感,這也是和光傳媒的革命歷史題材劇總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眾所周知,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寫就。湖南作為中國紅色文化的發源地,偉人輩出。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等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成長、生活、戰斗和工作過。面對這樣一座擁有大量紅色資源的文化寶庫,和光傳媒充分挖掘、取材,用嚴謹的藝術手法創作出《毛澤東》《恰同學少年》《長沙保衛戰》《國歌》《秋收起義》等一大批主旋律、極具湖湘特色且風靡熒屏的電視劇佳作。這些地道的革命歷史題材劇,以厚重的歷史感和高超的藝術魅力,讓觀眾感動于一代湘籍偉人獻身民族和國家,為人民大眾謀福祉的人格魅力,在全國產生了極其深遠和廣泛的社會影響。
可以說,在挖掘湖湘偉人題材這一優勢資源、這一紅色文化的寶庫方面,和光傳媒首當其沖。這次和光傳媒制作的《天下同心》依然是就地取材,深入挖掘毛澤東的革命歷史,講述他帶領的中國共產黨與各界愛國民主人士排除萬難、戮力同心,攜手共建新中國的故事。劇中愛國民主人士奔赴人民新政權的同心之路,與蔣介石國民黨政權分崩離析的離心斗爭交織,千里奔徙、刺殺暗殺、起義與周旋等沖突交錯,讓本劇呈現出波瀾壯闊而又驚心動魄的影像氣質,讓觀眾再次領略到和光傳媒革命歷史劇的獨特魅力。
影視湘軍,胸懷“國之大者”,以為共和國著史,為人民立傳為己任。和光傳媒正是秉承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用心打造精品的藝術創作理念,推出一個接一個優秀、地道的革命歷史題材劇,以厚重的歷史感和高超的藝術魅力,在全國產生了極其深遠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和光傳媒制作的作品多次摘得“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金鷹獎”等國內重磅獎項,甚至走出國門,斬獲多項國際大獎。如《長沙保衛戰》榮獲了第16屆俄羅斯國際電影電視節特別大獎及俄羅斯塞瓦斯托波爾第10屆“共贏”國際電影電視節“大功勛編年史”獎項一等獎,《秋收起義》斬獲了美國亞州影視節“金橡樹獎”優秀電視劇獎。現在的和光傳媒,已成為長沙的一張文化名片,走在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的前列。
影視行業的很多經營者、管理者一直在探索,怎樣讓主旋律尤其是紅色題材作品既真實又好看?讓觀眾像追商業劇一樣去追紅色主旋律劇。和光傳媒無疑做出了榜樣和表率。“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和光傳媒立足湖湘,在浮躁的市場下堅守初心弘揚主旋律,牢牢把握紅色歷史獨特的厚重感,堅持用影視劇講好中國故事,塑造只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英雄,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精品劇之路。
“紅色和光”的成功值得影視同行學習、研究、借鑒。也希望和光傳媒再接再勵,創作出更多、質量更高的紅色題材精品劇,為中華之崛起、為我們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