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戰爆發后,南方八省堅持游擊戰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成了新四軍,軍長葉挺、政委兼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云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政治部副主任鄧子恢。
之后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全軍一萬余人,下轄4個主力支隊,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第三支隊司令員由張云逸兼任;第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
1941年1月6日,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千余人,在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上官云相指揮的7個師約8萬人的悍然襲擊,軍長葉挺去談判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被叛徒殺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在江北重建了軍部,陳毅被任命為代軍長,新四軍各支隊和八路軍南下的部隊經過整合,改編為七個主力師,全軍共9萬余人。
那么新四軍的七個主力師,師長都是誰呢?各師兵力如何?
第一師師長——粟裕
新四軍第一師由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改編,師長是粟裕,政治委員劉炎,政治部主任鐘期光。轄第1、第2、第3旅三個主力旅,共1.2萬余人。
粟裕是開國十大大將之首,軍事家,曾先后擔任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兼代政委、解放軍總參謀長等重要職務。
新四軍第一師抗戰期間活動于蘇中、蘇南、浙西一帶,根據地和部隊不斷發展,到抗戰后期主力部隊3.1萬余人。
第二師師長——張云逸
新四軍第二師由新四軍第四支隊改編,師長由副軍長張云逸兼任、政治委員鄭位三,政治部主任郭述申。轄第4、第5、第6旅三個主力旅及路西聯防司令部、路東聯防司令部,共1.8萬余人。
張云逸是開國大將之一,軍事家,曾先后擔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山東軍區司令員、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華南分局第二書記等重要職務。
新四軍第二師抗戰期間在淮南地區創建了3萬多平方公里的根據地,控制了7個縣,主力部隊發展到3.5萬人。
第三師師長——黃克誠
新四軍第三師是由八路軍第五縱隊為主力改編的,師長兼政治委員黃克誠,參謀長彭雄,政治部主任吳法憲。下轄第7旅、第8、第9旅三個主力旅,之后還先后成立了鹽阜軍分區、淮海軍區、皖東北保安司令部等,第9旅在1941年9月和第四師第10旅互換了建制。全師共2萬余人。
黃克誠是開國大將之一,軍事家,先后擔任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后勤司令員、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后勤部部長、政委、國防部副部長,總參謀長等重要職務。
1945年10月,第三師主力4 個旅和3個獨立團共3.7萬人,在師長兼政委黃克誠和副師長劉震、洪學智等指揮員的率領下,分作兩個梯隊開赴東北,是入關的新四軍最主要的一支部隊。
第四師師長——彭雪楓
新四軍第四師是由新四軍第6支隊和八路軍南下部隊改編的,師長兼政治委員彭雪楓,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蕭望東。下轄第10旅、第11旅、第12旅,其中第10旅后來和三師第9旅互換了建制,全師1.5萬余人。
彭雪楓1944年9月11日在夏邑縣八里莊指揮對頑敵作戰時中彈犧牲,年僅37歲,他是抗戰期間新四軍犧牲的最高級別指揮員,也是犧牲的八個軍事家之一,彭雪楓犧牲后由張愛萍繼任師長。
新四軍第四師在淮北地區堅持抗戰,在后期主力部隊發展到3.2萬余人。
第五師師長——李先念
新四軍第五師是由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改編的,李先念任第五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劉少卿任該師參謀長,任質斌任該師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3、14、15旅3個主力旅,此外還有第1、2游擊縱隊等地方部隊,全師1.5萬余人。
李先念雖然建國后轉入地方工作,沒有參與1955年的我軍首次授銜,但是他也是三十六個軍事家之一,他先后擔任過鄂豫皖湘贛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原局第二副書記、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司令員、中原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副總理等重要職務。
新四軍第五師鞏固和發展了鄂豫邊根據地,在抗戰全面反攻階段,根據地達9萬多平方公里,人口達1300多萬,主力部隊將近6萬人。
第六師師長——譚震林
新四軍第六師是由蘇南的江南指揮部所屬部隊及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等部隊改編,師長兼政治委員譚震林,參謀長羅忠毅(兼第16旅旅長)。該師和第七師是兵力最少的兩個師,轄第16、第18兩個主力旅及江南東路保安司令部、江南西路保安司令部等,全師約6000人。
譚震林先后擔任華中野戰軍第一副政委、第三野戰軍第一副政委、副總理等重要職務,他由于建國后轉入地方工作,所以未參與1955年的授銜。
新四軍第六師在組建后的一年內遭遇了日偽軍殘酷的掃蕩,十六旅旅長羅忠毅和政委廖海濤都先后犧牲,為了應對復雜的戰爭形勢,1941年11月1日, 第六師和第一師的領導機關對內實行合并,統一由第一師師長粟裕指揮,不過對外第六師番號仍然保留。
第七師師長——張鼎丞
新四軍第七師是由無為游擊縱隊、新四軍第3支隊挺進團及皖南事變突圍出來的部分部隊改編而成的,張鼎丞任師長,曾希圣任政治委員,李志高任參謀長,何偉任政治部主任。第七師組建之初只有3000多人,也沒有旅一級的建制,只有四個團(第55、第56、第57、第58團)和一個教導大隊。
張鼎丞被任命為第七師師長但是并未到任,后來的代理師長是譚希林,張鼎丞先后擔任華中軍區司令員、華東局第四書記等重要職務,他由于轉入地方也未參加1955年授銜。
新四軍第七師不斷擴大和鞏固皖江根據地,在抗戰后期主力部隊發展到2萬余人。
結語
新四軍七個師都是新四軍抗戰的中堅力量,七個師長中粟裕、張云逸、黃克誠都是軍事家,而同時粟裕、張云逸、黃克誠、彭雪楓、李先念還屬于我軍的三十六位軍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