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劇透
看粵語版!看粵語版!!看粵語版!!!
黑城堡 第487期
↑官方海報
朝哭心所愛, 暮哭心所親。
親愛零落盡, 安用身獨存。
幾許平生歡, 無限骨肉恩。
結為腸間痛, 聚作鼻頭辛。
斗擻垢穢衣, 度脫生死輪。
胡為戀此苦, 不去猶逡巡。
回念發弘愿, 愿此見在身。
但受過去報, 不結將來因。
——《自覺二首》,白居易
活著本身,就是地獄;總有火光,引領前行
妮妮
無論你曾去過哪里,每個人的終點,都是“紅磡”。
|Living Can Be Hell
先問你一個問題:“鬼節的時候走夜路你會害怕嗎?”
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我怎么會怕呢?畢竟我自己就是窮鬼啊!”
可見大家都達成了共識:比鬼更可怕的,是窮。
在電影中黃子華也說:活人也有很多地獄。
除了窮的地獄,還有雞娃的地獄、情感關系的地獄……他人即地獄。
黃子華扮演的道生在說出這句臺詞之前,坦承了自己入行的原因。他曾經是風光一時的婚禮策劃人,公司擁有一百多名員工。如今欠下一屁股債,只得抵押房子解散公司,只留下幾位助手。為了生存與還債,他才做起這行。
在殯葬業“上班”的第一天,他把手洗了又洗,聞了又聞。后來他卻在別人紛紛逃走與嘔吐時,堅持獨自處理惡臭的尸體。
他一開始并不是熱愛這行,都是為了錢。
死不是他的地獄,窮才是。
↑黃子華是近年來少見的能把“哭著笑”和“笑著哭”演繹出區別的演員,不愧是喜劇大師
我之前看過以從事殯葬業家族為主題的美劇《六尺之下》,從這部劇中得來的印象是:一個合格的葬儀從業者面對客戶的情緒是非常謹慎的。不能熱情過頭,也不能顯得毫不關心。剛失去親人的人通常由于悲痛,會在訂制葬禮的時候顯得沒有主見。這是因為他們還沒能接受這個事實——許多人無法相信自己居然在送最愛的人永遠離開。
↑左:《六尺之下》海報,右:《入殮師》海報
這時更需要從業者體現專業性,引導他們完成最后的送別。臉上不應有明顯的笑容,但要顯示關切;說話聲音不能大,但要清晰;不能借機推薦最貴的方案,但要根據客戶的能力提供所有的選擇,不能讓他們在最后的機會留下遺憾。
許多人也拿《破地獄》與《入殮師》相比,后者和《六尺之下》展示的殯葬業者日常情緒都差不多是這樣的,穩定而不冷淡。
剛開始踏入這行業的道生,還帶著婚禮策劃人的架子與“創新精神”,缺乏同理心,可想而知捅了許多簍子。這也是全片笑點比較集中的所在。而他的合伙人、許冠文扮演的喃嘸師傅文哥則認為道生不過是一個投機分子,眼里只有錢。
↑這波樂高流量帶的……大家記住,帶燈籠的是中號,不用謝我我叫雷鋒
但在慢慢了解這個行業后,道生居然發自真心愛上了這份工作,愛上了幫助他人解除“地獄”的成就感。
在一次次深入的交心后,文哥也發現,沉重的事業,有了可以交付的人。不光是對工作的態度,連沒幾個年輕人喜歡的傳統戲曲,他倆居然也有共同語言。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這也是編劇與導演的暗示,傳統終將有人繼承。即使文哥的兒女都不能再從事這一行,但總會有懂得它重要性的人,接過這衣缽。
|破·地獄
文玥的(炮)友醫生表示,從醫學角度上來講,人死了就是從醫學認定死亡開始,生者不應再有執著。或許作為醫生不這樣想是不行的吧,會沒辦法正常工作。逝者的親人卻實在難以一下子釋然。
香港殯葬業講究“一文一武”,文指葬禮流程,這是為活人提供的。借助儀式感,讓生者與逝者道一聲永別,接受死亡這個事實。
武指的就是“破地獄”的流程,由喃嘸師傅引領死者脫離地獄之苦,前往極樂凈土。
它源于孝子目連的傳說,所以我們看到在死者親屬小孩看到師傅舞劍馭火的時候嚇哭,道生趕快舉起一本《目連救母》繪本安撫,效果甚佳。
按照道生的說法,“破地獄”是超度逝者,葬禮儀式是超度活人。悲傷就是他們的地獄,是心頭千斤的重擔。
結束悲傷并不是要忘記離去的親人,而是放下這重擔。在這最后一支舞之后,替他們好好前行。本片英文名“The Last Dance”既是指“破地獄”儀式中喃嘸師傅進行的火焰與劍之舞,也指生者與逝者的最后一場送別。
而文哥則以自己的葬禮,跳完了與女兒文玥的最后一支舞。對于不善言辭的他,這也是與女兒的第一支舞。
很多人說文哥對女兒很差,只重視兒子,帶兒子入行,對女兒只是用一封信就打發了,生前并沒有給女兒應有的重視。我想說這些人大概沒注意看電影。
女兒覺得爸爸偏心,兒子又何嘗不是那么想呢?從哥哥的角度看,他一直認為因為自己是男性,就被迫入行做喃嘸師傅,而妹妹卻想做什么都會得到父親的允許。
自以為一碗水端平,結果每個孩子都非常不滿意,好像也是許多家庭的常態了。
乍一看好像是文哥在對他們進行“父權迫害”,實際上從爸爸的敘述角度看,又是另一個迫不得已——兒子學習太差了,當爸的只是想給孩子找個營生。
后來兒子想讓孫子走讀書這條路,逃離香港,逃離老本行,他完全沒有生氣,反而認為至少這小子還有勇氣反抗爹,比自己強。
這里敲重點:父權不止壓迫女性,也壓迫弱勢的男性,誰也不是食物鏈頂端那一環。文哥當年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什么別的選擇,他爹是喃嘸師傅,他爹叫他學,他也就學了,也不敢有什么想法。
文哥并不是重男輕女,只是這個行業過于固執,不能接納女性,他不能與整個行會斗。在他葬禮上憤然拂袖而去那幫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但女兒現在從事并熱愛的急救工作,是只要你證明自己的專業素質,就能干和男人同樣的活。這是現代社會與傳統行業的鮮明對比。
時代變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社會角色與分工也在演變,回想一下,女性在工業革命之前都不能擁有正式工作。往前數一百來年,貴族女性還只能穿裙子側身騎馬呢。二戰期間缺少勞動力,女性還不是照樣穿上褲子去工作。現在女王也可以穿著褲子舒舒服服地騎馬,沒人說她不端莊。
↑維多利亞女王的時代即使是私人時間也只能側騎馬(《年輕的維多利亞》),伊麗莎白在非儀式性的場合下都可以愉快正騎
文哥不愛女兒嗎?怎么會。有人打女兒的時候即使只有一只手可以動彈,仍然死死抓住對方。在女兒自閉哭泣的時候他假裝自己“頭好癢,要洗頭”,將女兒拉出自己的小世界,幼稚但有效。這小把戲我都看出來了,親生的閨女怎么會看不出來。
女兒想得到他的肯定嗎?當然想。這有什么問題,所有人都希望得到自己愛著的人的肯定。
文哥是惡人嗎?絕對不是。惡人怎么會養育出那么善良的女兒?看似冷漠死板的他,會在別人邊吐邊跑全部落荒而逃后,意外地挺身而出,幫助道生處理沒人愿碰的遺體。
他只是一個善良卻固執的人,養出了同樣善良又固執的女兒。
不善于交流并不是中國家長與子女之間的“專利”,多數人和最親近的人徹底溝通都有困難,反而對外人容易放下負擔。所以文哥與道生很容易成為知己,卻都不擅長應對家人。
人性是復雜的,人性是一首冰與火之歌。每個人都有弱點,有亮點,有不堪入目的陰暗面,也能閃耀近乎神性的光輝。
逮住某個人(事/物)的一個有爭議的點并無限放大、而且對所有正面意義加以否定,只是情緒的發泄,沒有任何意義。好的作品正應該體現人性中矛盾的戲劇性,引人思考;拋出問題,并不一定要給予解答,因為解決方式有時候不止一個,有時候一個也沒有。
本片并不致力于給所有人的問題一個答案,而是想說,如果能與自己達成和解,就是破除了你的“地獄”。
譬如道生覺得生存就是地獄,不想要孩子,但女友的想法也需要被尊重,這是他目前最大的矛盾所在。通過文哥的葬禮,他領悟到,哪個人能保證一輩子事事如意?我們只能放下執念,相信一切最終都有好的安排。對于每個在影片中出現的角色來講,遇見彼此,展開情感的聯結,都是生命中的幸運,不枉人世一遭。
|傳統與傳承
這個話題是近期許多作品在討論的,譬如同期的《雄獅少年》也在傳達這個觀點:傳統需要繼承,但傳統也需要創新,需要與時俱進,才能夠被發揚光大。
其實在片子一開始就很明顯,香港的現代葬儀早就是“土洋結合”的模式。一邊擺著花圈放遺照,另一邊擺著牌位舞劍。傳統,早就已經進化。
但“破地獄”這個獨特的儀式,在這個電影上映之前,大陸地區的很多觀眾完全不知道是啥。很多人看標題還以為自己是來看類似于《殺破狼》那樣的片子。我是依稀知道好像和什么超度有關,還有很多客戶什么的,以為和《鬼語者》差不多。
看完后搜了一下,其實以前在廣東地區也有“喃嘸佬”,有破地獄的儀式。隨著時間的流逝,知道它的人越來越少。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片子還是非常有意義的。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與理念和很多傳統不符,許多屬于過去的東西就這樣消失了。如果固守舊觀念,不肯變通,消失是早晚的事情。
我不是說一朝一夕它就要搞什么大的變革,但是比如在本片中,父親希望女兒給自己送行,在當代人眼中看來,并不離譜。
可這個幾乎都快消失的行業,就是這樣頑固。為了拍戲,劇組需要找師傅教女主破地獄,但喃嘸的傳統是傳男不傳女。劇組找了三個月才找到一位師傅,但他不肯教全部。后來又找了幾個師傅,把他們各自教的部分拼在一起,才學會了整套的“破地獄”。
至于什么女人污穢之類的鬼扯,誰也沒想過為什么,搞不好人家祖師爺沒說過那些玩意,就像關公以前不是財神,KFC也不是傳統貢品,都是后人加的屬性。
↑肯德基在供品領域的地位出乎你想象
譬如一個更扯淡的“傳統”:衛詩雅說她剛做演員時,拍戲還在用“菲林”(膠卷),女演員是被禁止坐在菲林箱上的,理由也是女人污穢。這個又是哪個祖師爺規定的,盧米埃兄弟嗎???
綜上所述,隨著文明的進步,人的觀點應當也有相應的進步。關于傳統,有意義的就留著,是糟粕就把它拋棄吧。
|尾聲
幾許平生歡, 無限骨肉恩。
斗擻垢穢衣, 度脫生死輪。
這四句詩來自白居易的《自覺二首》(這首詩很長,這兩對句子本身不是連在一起的,是摘錄)。
它表達了詩人在年近四十時,對生命衰老的無奈和對精神解脫的渴望,希望擺脫塵世的煩惱,以求得心靈的自由。但在片尾,這幾句詩表達的卻是生死輪回的交替,放下與前行。
來到世間都不容易,希望我們都銘記歡樂的時光,忘記所有不愉快。
親情無法割舍,無論是白發人送黑發人,還是失去一生仰視的長輩、知己好友,都令人無法忍受。
文哥脫下穿了一生的道袍,終于不用做別人眼中的那個老喃嘸,可以解鎖嶄新風格“教父”,他也很期待吧。
有生必有死,生命的規律就是如此,死亡是每個人的目的地。
還活著的人學會與死亡和解,學會放下與被放下。
這不會是一個很快的過程,但悲傷或“地獄”,終將離去。
你只需要把一切交給時間。
|備份時間|
防走丟,歡迎關注我們的微博@黑城堡Epicastle,一些即時的,好玩的,不那么嚴肅的東東,我們會第一時間在上面發布~也會和微信同步舉辦線上有獎活動~
完全不用微博的也可以來小紅書找我玩,就是發不了長文,目前還在研究如何打造好,隨緣,佛系運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