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藍色字 關注“中益”
完善優化“老老人”養老助餐服務供給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實事,北京市出臺《加快養老助餐服務發展的工作方案》中明確了“就近就便為老年人提供價格優惠、套餐品類豐富、服務可持續的老年餐”的目標要求。延慶區珍珠泉鄉位于遠郊山區,是全市人口密度最低的鄉鎮,養老助餐服務面臨降低成本難、補足缺口難、資源整合難、就近用餐難的“五難”問題。對此,珍珠泉鄉按照“價格可接受、成本可負擔、質量可保障、服務可持續”的思路,積極構建“中央廚房+志愿送餐+助餐網點”的養老助餐服務模式,推動山區養老助餐社會化、全覆蓋、可持續發展。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下吧↓↓↓
聚焦“怎么建”
設立“一中心”服務驛站
△ 在中央廚房內,幾位工作人員正在配餐
珍珠泉鄉有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1044人,但每個村有意愿有償助餐需求的老年人不足5人。如一個老年餐桌服務5人,單獨建設運行村級老年食堂所需人工水電、食材采買等運行成本約1萬元/月,人均成本約2000元/月。綜合考慮全鄉老年人口規模、助餐服務需求和服務半徑等因素,珍珠泉鄉打破分村建設養老助餐點的傳統模式,通過集中資源、集成功能、集合力量,建設鄉級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著力解決養老助餐服務“成本高”的問題。
一是集成式供給提高效益。統籌利用現有資源,由回鄉青年創建社會化養老服務企業,租用珍珠泉村老年食堂和村集體閑置房屋,建設滿足100人就餐的“中央廚房”——珍珠泉鄉老年助餐服務中心和養老服務驛站,提供巡視探訪、個人清潔、養老顧問、呼叫服務、養老助餐、送醫送藥6項服務。在助餐服務方面,僅人員工資一項就比村級單獨建設運行老年食堂節約成本43.2萬元,人均成本降低80%。
二是標準化管理提升水平。完善養老助餐服務監督考核機制,根據全鄉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消費能力、飲食習慣,制定養老助餐服務規范,科學制定、更新食譜,定期開展養老助餐服務質量評估。嚴格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原料控制、食品留樣、責任追究等制度。抓好養老助餐服務場所安全生產工作,成立由鄉市場監管所、平安辦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隊,定期對老年助餐服務中心開展抽查檢查,保證老年人吃得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聚焦“怎么送”
搭建“兩層級”配送體系
珍珠泉鄉人口分布分散,部分老人特別是行動不便老人因用餐距離較遠,無法或者不愿到村級養老助餐點就餐。對此,在建設鄉老年助餐服務中心的同時,珍珠泉鄉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廣泛發動各級黨員干部、低齡健康老年人等群體力量,提供送到村、送上門服務,著力解決助餐服務“距離遠”的問題。
△“泉心泉意”志愿服務隊正在開展送餐上門服務
一是織密助餐網絡。以第一書記、養老助殘員為主體,建立鄉、村兩級“泉心泉意”志愿服務隊,鄉級志愿服務隊每天開展2次送餐到村志愿服務,村級志愿服務隊為個別行動不便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門服務。同時,在全鄉15個行政村29個自然村設置多個助餐取餐點,方便送餐進村和老年人就近取餐,在全鄉形成1小時全覆蓋的養老助餐服務網絡。
以珍珠泉鄉稱溝灣村為例,該村一位姓于的老人便是送餐上門服務的第一批用餐人員。當志愿者把餐盒送到老人手中,并告知今天有他最愛的糖包,叮囑他趁熱吃時,老人激動地說:“以前都是我老伴給我包,她走后我就沒再吃過,現在鄉里成立‘中央廚房’,蒸的糖包又大又香,還有志愿者免費送上門,你說現在這政策有多好啊?!痹谡渲槿l,像稱溝灣這種情況的村還有很多,送餐上門服務給老人送去的不僅是熱騰騰的飯菜,更是志愿者們傳遞給全鄉老年人的關愛與溫暖。
二是拓展服務功能。建立“助餐+”服務模式,依托養老服務驛站和老年助餐服務中心“嵌入”老年人社交、休閑、娛樂、康養等多項服務功能,并依托助餐服務網絡,在每日2餐配送服務的基礎上,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增加代送藥品、代取快遞、代購物品、送政策到家、送溫暖入戶、收集社情民意等“三代兩送一收集”服務內容,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為山區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最大便利和溫情關照。
聚焦“怎么管”
探索“多元化”運營機制
按照“公益+市場”模式,建立“個人出一點、企業讓一點、政策補一點、社會捐一點”的多元籌資機制,提升老年助餐服務中心可持續運營能力,著力解決助餐服務“資金缺”的問題。
△ 老人在餐廳用餐
一是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建立養老助餐服務資金統籌機制,鄉級層面整合使用,按照每人每餐5元的標準為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有償服務,推動老年助餐服務中心向60歲以下人群市場化開放增加經營收入,同步統籌用好養老服務驛站、老年人就餐補貼、鄰里互助點、溫馨家園、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等多項政策資金,最大化發揮惠民利民作用;部門層面聯合發力,逐步打通殘聯溫馨家園補貼政策、人力社保局就業促進政策、民政局養老服務補貼政策、商務局專項培訓政策等各項政策資源聯動投入渠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效益。
二是導入社會資金支持力量。通過建設鄉級“中央廚房”,增強引導公益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和人士以慈善捐助等方式參與養老助餐服務的便利度和影響力。目前,珍珠泉鄉已與中鐵二十一局共同成立全市首支山區老人兒童關心關愛基金,募得慈善捐助20萬元。同時,吸引建雄集團九分公司、區農商行、西席文化等社會企業為“中央廚房”捐贈米面油等慈善物資,逐步拓寬養老助餐服務的社會化資金籌措渠道。
三是增強集體經濟發展助力。在建設養老服務驛站和老年助餐服務中心時,綜合考慮村集體增收問題,養老服務企業租用珍珠泉村老年食堂、村集體閑置房屋以及設施設備,聘用珍珠泉村及周邊村民開展養老服務。村集體通過房租水電、設備租金等方式,每年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10萬余元,村民通過在養老助餐服務中心和養老服務驛站就業,每年增加工資性收入30萬余元,進一步增強了支持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自覺性,形成了村級積極助力、農民熱情參與的有利氛圍。
2024年以來,延慶區重點加強山區老年人的就餐服務網絡建設,綜合考慮山區現有養老助餐點數量、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復制推廣珍珠泉鄉“中央廚房+志愿送餐+助餐網點”的新模式,最大限度降低制餐成本,增加服務數量,建立長期穩定的供餐關系,解決山區老年人就餐問題。截至目前,延慶區珍珠泉鄉構建的“中央廚房+志愿送餐+助餐網點”養老助餐服務模式覆蓋全鄉15個村,老年人1044人,累計就餐11191人次,實現就近就便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務。
▌本文來源:北京民政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