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記者池夢蕊)7月22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召開上半年首都經濟形勢解讀和民生重點領域成效新聞發布會。會上,市發展改革委地區處處長劉力介紹了上半年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成效。
劉力介紹,北京生態涵養區(涵蓋門頭溝、平谷、懷柔、密云、延慶全域及昌平、房山山區)持續發力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通過加快推進燕山山地生態綜合治理工程、首都西部山水工程等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區域生態環境容量持續擴大,生態質量穩步提升。隨著一批助力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重大項目相繼落地,今年1-6月,生態涵養區(5區)PM2.5平均濃度比去年同期下降5.6微克/立方米。
生態涵養品質不斷提升。扎實推進綠化和生態系統織補,利用疏解整治騰退空間、農村閑置土地、廢棄地等,因地制宜造林綠化1萬畝,促進森林生態系統互聯互通;加快燕山山地生態綜合治理,完成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49萬畝,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持續性。秉持“近自然,低擾動,標識清,低成本”的原則,開工建設西山登峰攬勝、密云多彩南山、延慶觀長城等4條山區森林步道,其中已建成的觀長城森林步道石峽示范段以“石”元素為特色,采用原木、土石等自然材料,匠心打造具有森林療愈基底的手作步道。
民生服務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加速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延慶、昌平等區實施4個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提升33個村莊供水保障能力。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生態涵養區延伸,北方工業大學延慶校區落戶延慶,北京第三實驗學校主體結構封頂,門頭溝區景山學校小學部完工,懷柔區第七小學建成投用、新增學位960個。醫療資源配置均衡性穩步提升,平谷區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打造首家中醫名醫堂,密云區中醫醫院遷建工程開工建設,北京大學懷密醫學中心教學樓、宿舍樓主體結構完工,15個互聯網健康鄉村門診、1038家村衛生室一體化建設完成,基層醫療網絡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養老服務供給不斷擴大,新增10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316張家庭養老床位和108個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點。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初見成效,萬達錦華酒店等一批“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成投用,全市首個“平急兩用”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快建設,構建形成一整套“疏散、防護、救援、保障”應急體系,進一步增強“急時”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平急轉換效率。
重點功能區產業進一步集聚。懷柔科學城城市客廳B項目全面竣工,首批20家國內外知名商業品牌簽約入駐城市客廳特色商街。密云加快構建生命健康產業業態,中關村(密云)生命健康服務產業園入駐66家企業,涵蓋生藥化藥、醫療器械、醫學影像對比劑等多個領域。平谷持續深化“一港兩翼三鎮全域全場景”布局,生命科技與營養健康創新基地等項目穩步推進,農業微生物國際創新研究院(一期)獲批全市首個農業新動能項目,食品營養與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中試車間提前投用。門頭溝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一期完成竣工驗收,已與7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全面投用后預計引入人工智能企業超200家、實現年產值超百億元。延慶中關村(延慶)無人機產業園實現開工,航天時代飛鴻產業基地一期主體工程完工,新能源通用飛機中試線啟動實施。昌平清華南口國重基地一期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交付投用,科學家公園一期開園,產業孵化區工業前期開發項目取得立項,推動6個成果轉化企業落地。房山大力推動北京市新型儲能產業示范區建設,北京市新型儲能電站應用示范區落地房山,確定首批11個新型儲能試點項目。
結對協作機制繼續深化。10個平原區按照“按需、量力、錯位、規范、實效”的原則,推動與29個山區鄉鎮的結對幫扶工作走深走實。精準對接受災地區勞動力求職需求,建立就業信息共享機制,累計組織160余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超7萬個;重點圍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綠色產業等領域,累計實施幫扶項目333個。
下一步,生態涵養區將持續圍繞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兩條主線,夯實生態本底與生態安全體系建設,推動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