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統計,每人每天約脫落50-100根頭發,但也會生長出50-100根頭發,這種正常的新陳代謝本無需擔憂。
? 然而,如果你發現脫落的頭發加劇,同時發質干燥、脆弱、易折斷,斷發周邊可見白色小顆粒及結節,斷發處的毛發干枯無光澤,且出現局部脫發、毛發稀少等狀況,那你就要提防,這可能是結節性脆發。
一、結節性脆發癥
? 結節性脆發癥是由于各種原因所引發的頭發變脆易折斷的狀況,一般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主要是由于遺傳代謝性疾病所引起,但現實中更多的是后天性。
? 尤其經常染發、燙發、美發的愛美人士要注意了,物理及化學因素的影響是結節性脆發出現的主要誘因之一,其可以出現在任何年齡段的人群,尤其在女性當中尤為常見。
? 至今為止,除了停止染燙發和常規調理之外,結節性脆發尚無標準化治療方案,人們開始尋求再生醫學的介入。
? 2024 年 11 月 25 日,來自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皮膚病醫院(山東省皮膚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山東省皮膚病醫院)在行業期刊《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上發表了標題為《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s Therapy for AcquiredTrichorrhexis Nodosa: A Case Series》的臨床觀察論文。
? 該臨床研究證實了脆發癥者的毛發狀況在使用外泌體技術方案后均有明顯改善,臨床患者的毛發長度和密度增加,色素沉著有所增強,灰白點明顯減少,尤其在皮膚鏡下黑點和斷發消失。SEM 分析同樣顯示毛發角質層明顯恢復。一年隨訪時,毛發生長基本保持正常。
二、研究報告
? 下圖的光學顯微鏡檢查顯示,三名受試者的頭發中有“結節狀”或“刷狀”殘端(受試者 1:a,受試者 2:b,受試者 3:c),符合結節性脆發癥的基本特征。
? 評估方法:采用臨床照片、皮膚鏡檢查及電子顯微鏡檢查的方式,對三名受試者進行治療前與治療后的樣本進行比較。為了確保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客觀評估毛干損傷的嚴重程度,本次臨床研究采用了人為掃描電子顯微鏡 (SEM) 評估開發的 12 點評分系統,這系統有助于評估受試者受損頭發表面特征的細微變化。
? 受試結果:本次臨床病例系列介紹了三名接受外泌體方案的受試者,他們的平均年齡為 28 歲(范圍:22-38 歲)。除受試者 2 中受試者的父親曾被診斷為斑禿外,其余受試者均無類似疾病或者其它毛發異常病史。
? 另外,三名受試者均無頻繁抓頭發等習慣,所有受試者的甲狀腺功能與頭皮組織病理學檢查均正常,最終每位受試者至少接受了四次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治療。
? 第一名受試者:24 歲的女性受試者曾報告頭發斷裂增多,自從 3 年前理發后開始,且一直沒經過治療。在就診前的 6 個月內,受試者發現脫發加劇,且更容易斷裂。皮膚病學檢查發現受試者的頭發明顯稀疏、細小、干燥、淡黃、毛干上有灰白色斑點,頭發斷裂增多(圖 2a)。經皮膚鏡檢查發現毛干內有多個小結節與黑點,還有明顯的斷裂頭發(圖 3a )。
? 利用掃描電鏡顯示,受試者的頭發角質層完整性喪失,毛干粗糙;根據 12 分級系統,評定其損傷嚴重程度為 12 級(圖 3c)。受試者的血液檢查結果如下:血紅蛋白 110 g/L ↓;平均紅細胞體積 68.2 fL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301g/L↓;平均血紅蛋白體積20.6↓。
? 接受四次外泌體方案后,受試者的發質明顯改善,受試者的皮膚病學檢查顯示其頭發長度和密度顯著增加,受試者的細軟發質得到改善。另外,受試者的頭發質地也得到改善,變得更濃密、更黑,而灰白點的數量顯著減少(圖 3b)。
? 皮膚鏡分析顯示發干直徑增加,黑點和斷發消失。SEM 進一步顯示頭發角質層部分恢復正常狀態,在 12 分制評分系統中達到 2 級(圖 3d)。
? 第二名受試者:22 歲的女性受試者 3 年前曾出現斑禿,2 年前出現頭發斷裂、干燥與生長障礙。曾有染發史和之前米諾地爾治療效果不佳,進一步加劇了上述狀況。
? 皮膚病學檢查發現受試者的頭發細、黃、干、脆(圖 4a)。皮膚鏡檢查顯示受試者的毛發結節和斷裂(圖 5a)。SEM 顯示受試者的毛發角質層部分脫落,嚴重程度為 11 級(根據 12 分級系統)(圖 5c)。
? 血液檢查顯示受試者的血紅蛋白水平為 74 g/L↓,平均紅細胞體積為 59.2 fL↓,平均血紅蛋白濃度為 265 g/L↓,平均血紅蛋白體積為 15.7↓。
? 受試者接受 6 次外泌體方案前后的皮膚鏡檢查和 SEM 結果。(a) 治療前皮膚鏡檢查(頭頂):大量頭發斷裂。(b) 治療后皮膚鏡檢查(頭頂):頭發斷裂幾乎消失。(c) 治療前 SEM:毛發角質層消失,毛干表面粗糙。(d) 治療后 SEM:毛發角質層重新出現。
? 經過 6 次外泌體方案后,皮膚病學檢查發現受試者的毛發密度增加,細毛質地得以改善,頭發顏色變深,灰白點明顯減少(圖 4b)。皮膚鏡觀察顯示受試者的斷發與發干結節明顯減少(圖 5b)。SEM 顯示受試者的毛發角質層部分修復并恢復正常外觀,根據 12 點評分系統歸類其為 1 級(圖 5d)。
? 第三名受試者:22 歲的女性受試者因冠狀病毒感染就診,該病導致其嚴重脫發,隨后頭發再生,但受試者部分頭發表現出生長阻力。
? 此外,受試者每年 4 月份都會出現嚴重的脫發,隨后頭發生長正常。皮膚病學檢查發現受試者的頭皮斑片狀脫發,發干上有白色顆粒狀小點,受試者的頭發干枯易斷(圖 6a)。皮膚鏡檢查顯示受試者的頭發斷裂、斷絲與散在的黑點(圖 7a)。SEM 顯示受試者的發干結構不規則,部分頭發角質層缺失(圖 7c )。根據 12 評分系統,受試者的損傷嚴重程度評定為 11 級。
? 受試者接受五次外泌體方案前后的皮膚鏡檢查和 SEM 結果。(a) 方案前皮膚鏡檢查(頭頂):散在黑點和斷裂的頭發。(b) 方案后皮膚鏡檢查(頭頂):頭發斷裂減少,密度增加。(c) 方案前 SEM:毛干不規則,毛鱗片層部分脫落。(d) 治療后 SEM:毛鱗片層重新出現。
? 血液檢查顯示受試者的紅細胞3.65×10 9 /L↓,血紅蛋白濃度98 g/L↓,平均血紅蛋白濃度312 g/L↓,紅細胞壓力31.4%↓。
? 通過五次外泌體方案后,皮膚病學檢查顯示受試者的毛發色素沉著加深,白點明顯減少(圖 6b)。皮膚鏡分析顯示受試者的毛發密度與直徑均增加(圖 7b)。另外,SEM 顯示受試者的毛發角質層重新出現,部分恢復正常結構(圖 7d),最終恢復至 12 分制中的 2 級。
三、小結
? 毛囊的發育需要毛囊特異性干細胞的參與,這也包括了間充質干細胞、上皮干細胞和神經嵴細胞。毛囊球中快速增殖的毛基質負責產生毛干,如果這些基質分化與上升時,它們會受到內根鞘的壓縮,從而塑造毛發。
? 本次臨床研究證明了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方案在改善結節性脆發中的有效性。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包括美容效果改善、通過皮膚鏡與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毛發結節及毛發斷裂減少,還有通過 SEM 證實的毛發角質層恢復。
? 盡管以前的文獻主要關注的是預防措施,比如避免對毛干造成物理或化學創傷,還有針對潛在問題的改善,但目前尚無關于外泌體方案在結節性脆發中的應用的報道。本次研究,我們為此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選擇,為進一步的研究與臨床應用提供了一條有希望的途徑。
注:以上圖文內容來源網絡,僅供學術交流,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