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陣子沒更新,看到這個新聞,按照慣例更新晚到啥都吃不到熱乎的,嗯。
新聞很簡單:張繼科和蝴蝶十多年的合同到期了,不再續約,接下來準備簽約多尼克。考慮到張繼科和他手持的Viscaria底板非常長久而且深刻的改變了乒乓球器材的格局,這個解約可以算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跟周圍朋友聊了一下,發現有些事兒大家提的不多,想起來了順一下,僅提供娛樂價值。
首先是多尼克這個品牌。
多尼克算是現在乒乓球各大器材里邊比較老牌的一個,而且歷史上還挺有分量。相比其他德國品牌,多尼克最大影響力當然來自于當年直接簽了當時的乒乓球GOAT老瓦,還有同時期的老佩,阿佩伊倫這些人。在38毫米時期,多尼克的器材有競爭力,而且挺流行的。那個年代,反手使用多尼克套膠的中國選手也有不少,很多人,包括王勵勤,都用過JO SC作為反手套膠。
相比于德國其他品牌,當時產品和簽約都比較強的多尼克火了一段時間。多尼克還是最早進軍中國的德國品牌之一。許紹發多尼克系列二十多年前是最早大規模在中國鋪開的外國乒乓球專業器材,價位在國產和純進口之間,走的是合資汽車路線。
多尼克代言上有老瓦老佩,底板上老瓦DICON系列,套膠里JO系列,都是很出色的產品。相比之下,之前的挺拔就只有個當時的小年輕薩姆索諾夫,底板阿爾法,套膠雷劈,明顯差點意思;尤拉只有羅斯科夫,牌面更差一點。后續到了40時代,多尼克的底板產品就式微很多。地板上只有奧恰洛夫純木在中國有一定熱度,劉詩雯文佳等女選手曾用;瓦碳在歐洲小范圍里有一些愛好者,比如當年的奧恰洛夫。
相對來說,多尼克的膠皮更跟得上潮流一些。給所有德國套膠代工的ESN,每一代技術出來都是多尼克首發。即便現在,多尼克的F1一款在中國賣掉的數量可能比得上某些品牌全部出貨。
產品上,同時和瑞典木屋和中山馮記同時開動,也有一些說得過去的設計,但是常年銷量不火,問題就出現在代言上。
多尼克不缺眼光,但是留不住人。多尼克這些年被挖走的球員加起來足夠撐起好幾個品牌了,結果最后留下的只有老瓦。之前的頭牌是奧恰洛夫,結果奧恰給多尼克出了個簽名款968結構底板之后就直接跑去了蝴蝶;這之前,莊智淵2000年初段沖出來最猛的時候,也是多尼克的球員,用的是常規版面DICON(老瓦用的是水滴款),反手F1的組合,后來也去了蝴蝶。再后來簽了什么李平,周雨,趙子豪,包括各種歐洲球員,結果最近還有存在感的只剩下贏了王楚欽的林德。
奧恰簽約蝴蝶,挖走了多尼克最后一個現役大牌
莊智淵曾用底板,反手F1,正手友誼729-2(是的你沒看錯)配合友誼藍海綿
站在多尼克的角度,看著隔壁的挺拔,就靠著一波簽約大小勒布倫,幾乎快可以紅雙喜蝴蝶斯蒂卡叫叫板了,不可能不眼紅。但是看操作似乎也沒什么太大魄力,所以戰略上用張繼科賭一把。
相比之前,現在這個時間點還有幾個特點讓這個操作成為可行。
第一,器材商大家同質化非常嚴重。其實里里外外就那么幾個代工廠,大家差不多都知道。所以 相比十年前,現在各家產品力上距離要近很多。這樣營銷,也就是代言就非常重要。與此同時,這也給了市場上的球員簽約更多的機會。產品差不多->各家需要代言->更多合同出現在市場上->更多球員拿到代言。
第二,現在代言人的選擇早就不只看成績了,更大看熱度,或者說流量。其實各大品牌都發現,簽約退役運動員其實非常劃算:他們有積累的名聲,同時還有更多時間精力宣傳產品,尤其在各個垂直市場很成功。挺拔很成功的簽約之一就是從蝴蝶那里挖來了松平健太。松平之后實體開球館,社交媒體當up主,線上線下同時操作,配合挺拔為他開發專屬的MK系列套膠和底板,成功在日本挖開一條道路。
第三,其實多尼克在歐洲銷量還說得過去,但是在中國市場缺口比較大。現在各大品牌其實對中國的傾斜非常嚴重,如果對比各家品牌在世界的產品目錄,你就會發現其實有相當多的品牌恨不得有一小半產品其實只對中國銷售。舉例來說,斯蒂卡的王曼昱靈感碳素,整個班達系列(甚至整個混編碳素系列),亞薩卡整個X龍套膠,各路競技者,實質上幾乎都是中國市場專攻。
所以綜合上邊這點來看,多尼克的想法大概就是,現在張繼科有這個空擋,干脆極高針對性的用張繼科賭一下。利用張繼科的熱度和人氣,來一個成熟的外置品類,在中國市場上把存在感刷出來,不說復刻當年viscaria的巔峰,起碼把自己品牌和挺拔之類的品牌的距離拉小一點。
然后我們聊聊蝴蝶這邊的動機。
從蝴蝶的角度來說,跟張繼科簽約很久(蝴蝶簽球員,通常都是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簽約,接觸時間很長),相應來說對張繼科比較了解,無論是已知的商業回報規模和不確定的場外因素。而放棄和張繼科簽約,對于蝴蝶來說有這么幾個角度:
對于蝴蝶來說,現在的情況是vis的熱度已經生米煮成熟飯,張繼科就算簽約尤尼克斯(羽毛球品牌)大概也不會對銷量造成多大影響。
其次,張繼科即便在巔峰時期,在商業上的凈利潤也沒有那么大。張繼科當然也有熱度,但是相應當時價碼也高。所以很多品牌代言最后仗算下來發現這個杠桿沒有預期效果好。
第三,張繼科系列其實商業上也是一個末期周期的產品。根據我自己的體驗和看到的一些測量數據,我多少傾向蝴蝶ALC主流系列其實同樣結構只有兩種,波爾ALC和vis,其他系列都是vis套娃。當然這個是純粹的個人觀點。現在來看,張繼科退役不少年,他代言的產品系列蝴蝶已經出過了兩次幾乎純粹一模一樣的系列(之前是林高遠,現在是樊振東系列),那么相應的張繼科代言的商業價值也在走低,還別提張繼科在直播里表達什么超級張繼科太硬,D05太硬,自己用的是vis換柄等等。
有種簽誰都是煎餅果子來一套的感覺
最后,跟行業里大部分頂部的公司一樣,蝴蝶的贊助代言合同,本身金額在行業里是偏低的。因為品牌本身就有很強的議價資本。換做以前,產品絕對領先的時候,選手簽約蝴蝶,說白了是為了保障成績;現在各家器材同質化嚴重,那就是誰開價高誰有吸引力了。之前林高遠選擇出來做自己品牌,大概也有類似考量——代言產品銷量不錯,但是落到自己這里不剩多少,不如出來自己做。
額外說,蝴蝶公司的規模其實比大家印象里要小很多,正社員人數只有三百多人。作為行業最大的招牌之一,它在人員數量上以小博大,跟任天堂之類的公司有接近之處。蝴蝶自從00年代初期出了太多簽名款球板之后,就周期性的降低代言人員數量,控制營銷成本和產品規模。之前放掉劉詩雯,林高遠,并且隔三岔五的停產產品都是類似的動機——作為行業最早開始長期簽球員的蝴蝶,對簽一個球員能帶來多大收益應該是最熟悉的。當然了,蝴蝶也走眼的時候,比如這次放走了勒布倫兄弟去挺拔。
挺拔一波簽約之后的連帶反應,之后品牌運作很成功
總結下來,其實說白了就是多尼克長期代言人才虧空,干脆找個機會搏一把;而對于張繼科本人,合同到期找個開價合理的東家,動機合理;對于蝴蝶來說,可以降低成本(包括已知和未知的),控制產品規模,好聚好散。
至于產品,傳言說三月之前就會上市。考慮到多尼克的纖維板代工常年是中山馮記,和林高遠現在品牌遠劍是同一家,朋友間還彼此調侃說,時間這么緊,干脆直接拿過來改一下設計就上也未嘗不可——和當年蝴蝶換過來而已。
說到底,現在已經不是張繼科一塊vis差點把整個市場打統一的年代了,群雄逐鹿的新年代已經開啟,大家各憑本事,看誰有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