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冷戰開始后,美國一直依靠核武器作為防范共產主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和主要威懾力量,由此,關于核威懾的政策開始形成。
這是因為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使得該國更加囂張至極,動不動就進行“核威懾”彰顯自己的霸權主義。
尤其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政府內部關于是否使用核武器又展開激烈討論,甚至對中國發出核威脅,其趾高氣揚的架勢著實令人唏噓。
眾所周知,朝鮮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有限戰爭,盡管當時蘇聯已經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但華盛頓仍然擁有壓倒性的核優勢。
可以說在將近3年的軍事較量和停戰談判中,無論是對于美國軍方還是行政當局,在面對英勇無畏的志愿軍戰士們,他們既做好了實際使用核武器的準備,又對中國發出了旨在威懾與訛詐的核威脅。發出了旨在威懾與訛詐的核威脅。
然而最終的結果是,美國沒有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哪怕長津湖戰役大敗。
那么,美國為何沒敢使用原子彈?或許從毛主席對原子彈的態度可見一斑。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后,毛主席對事態的發展曾經作過各種可能的設想。盡管起初朝鮮人民軍向南進軍非常順利,但偉人卻估計到出現最壞的局面——美軍在朝鮮人民軍側后的海岸登陸的可能性。
直到8月份,當朝鮮人民軍在朝鮮半島南端洛東江同美軍和李承晚軍打成膠著狀態時,毛主席又高瞻遠矚預見到,美國擴大戰爭規模的可能性日益增大。
此外,毛主席還分析了美國在軍事上的長處和短處,也就是“一長三短”。
“它在軍事上只有一個長處,就是鐵多,另外卻有三個弱點:第一,戰線太長,從德國柏林到朝鮮;第二,運輸路線太遠,隔著兩個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第三,戰斗力太弱?!?br/>
可以說毛主席一直沒有輕敵和大意,并且在會議中提出要防備美帝國主義亂來。
9月5日,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這樣說道:
句句鏗鏘有力、字字擲地有聲,無不反映了毛主席毫不畏懼任何敵人和任何困難的革命氣勢。
到了9月15日,朝鮮戰局發生急劇變化。美軍7萬余人在仁川港登陸,很快占領漢城,使得朝鮮人民軍被迫實行戰略退卻。
與此同時,中央軍委得到報告:美軍已公開表示將進軍三八線以北。
果不其然,10月1日那天,南朝鮮軍越過三八線。而“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也向朝鮮發出“最后通牒”,要朝鮮人民軍無條件“放下武器停止戰斗”。
面對岌岌可危態勢,周總理緊急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對美國當局提出強烈警告。
然而,美國當局竟然充耳不聞,不屑一顧,不僅繼續向北推進,甚至將戰火從朝鮮燒到中國東北。
有鑒于此,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緊急約見中國大使倪志亮,向中國政府提出出兵支援的請求,并且致信毛主席,要求中國給予軍事支援。
那么彼時的中國共產黨要面臨著一個新的重大抉擇:出兵還是不出兵。
其實對于多數人來說是不贊成出兵的,或者對出兵存有種種疑慮。
這是因為中國剛剛結束戰爭,百廢待興;而且新解放區的土匪、特務還沒有肅清;尤其我軍的武器裝備遠遠落后于美軍,更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
那么一旦打起仗來我們真的承擔不起任何惡劣后果。
其實毛主席對此也是非常明白,但他還是講了這樣一段話:“當別人處于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樣說,心里也難過?!?/p>
就在大家左右為難,毛主席也猶豫不決時,彭德懷表示堅決擁護出兵援朝的決策。這讓偉人內心倍感安慰。
彭德懷當時也講述了自己的觀點: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等于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臺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
就這樣,在經過中央軍委多次反復商討后,最終決定出兵抗美援朝,并且由彭德懷掛帥出征。
可以說從金日成要求中國出兵,到中國人民志愿軍過鴨綠江,僅僅18天。但對毛主席說,卻似乎走過一個漫長的路程。
要知道,在這個決策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出現在主席面前。他要對世界大勢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對敵我友三方的情況和發展趨勢進行全面的了解。而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他卻能應付自如,迅速作出決斷,真不愧是高屋建瓴的戰略家和軍事家。
然而,盡管毛主席一生中指揮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統率過幾百萬大軍,也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但指揮抗美援朝戰爭,對他來說可是一個新的課題。
在異國他鄉,國同一個具有高度現代化裝備的美國軍隊作戰。如何才能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新勝利,如何才能打出軍威國威?毛主席確實必須有高人一籌的戰略指導思想和豐富的戰爭經驗。
10月19 日,大約30萬中國 民志愿軍戰士雄糾糾地奔赴朝鮮戰場,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后,迅速擊碎了麥克阿瑟“回家過圣誕節”的叫囂,“聯合國軍”被迫從鴨綠江邊撤至三八線附近。
看到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大規模出兵參戰以及軍的慘敗,美當局感覺震驚和恐慌。于是杜普門拋出了他的最后一張“王牌武器”——原子彈。
很快,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開始著手研究對朝鮮、中國東北以及內陸實施核打擊的目標問題,并且認為如果中國全力以赴地進行干預,勢必使用原子彈。
緊接著,美國五角大樓就可能使用原子彈的數量、目標地區以及使用時間和運輸方式 等問題也展開了秘密研究。
然而,誰能想到就在這時,杜魯門卻在關鍵時刻泄露了“天機”。
那是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 當記者問朝鮮態勢中是否能使用原子彈時, 杜魯門完全不假思索說道,我們一直在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
很快,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全世界,導致盟國驚恐不安。許多西方大使一個勁地向美國使館打電話詢問詳情,并且各大報紙也紛紛譴責美國試圖擴大戰爭。
而反應最激烈的就是英國,據說在倫敦,有大約 100名工黨議員聯名向首相艾德禮致信,反對在任何情況下使用核武器,而艾德禮也不得不在一次內閣緊急會議上宣布,將赴華盛頓同杜魯門進行會晤,商討這個嚴重問題。
最終,鑒于國際壓力重重,杜魯門被迫正式聲明“不使用原子彈”,這才讓沸沸揚揚的輿論平息。
不過,最為囂張和狂熱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卻沒有消停,他更是無恥地提出建議,投擲 20—30 顆原子彈轟炸中國,在中朝之間沿鴨綠江設置一條放射性地帶。
不然而,這位不可一世的五星級上將最終被杜魯門解除了職務,而代替他的就是李奇微中將。
后來杜魯門下了臺,艾森豪威爾成為第34任美國總統,原子彈問題再次擺了出來,他甚至提出可以試驗一下原子彈的效力。
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雖然美國人一個勁的叫囂核威懾,但毛主席早就有了把握,他通過洞察時局以及清晰的判斷,他已經不相信美國人會使用原子彈了,并且指出:“五年、十年、十五年不可能爆發世界大戰!”
而最終事實證明,毛主席說的一點也沒有錯,而斯大林也非常認同毛主席的說法。
1952年8月,斯大林對到訪的周總理說道:“毛澤東的估計是對的!”
顯而易見,斯大林對毛主席關于原子彈的態度以及他全局考慮的氣魄深感佩服和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