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的情結,這個詞其實是出自于《壇經》中的"樹高千尺,葉落歸根"。
這種思想對于中國人來說是由古至今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根深蒂固。在很多外國媒體的報道中,對于中國人"落地歸根"甚至稱之為執念和信仰。
而那時對于故鄉對于家的那種思念與依戀,就如北宋詩人李覯詩作《鄉思》能夠成為千古絕唱,一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道出了多少游子的黯然神傷。在近代,新中國成立之后,臺海之間禁止通行,海峽兩岸是多少骨肉親情無法相見。有的人甚至終其一生無法再次相見,甚至死于他鄉葬于異土。而有的人則是幸運的,他等到遲暮之年提著最后一口氣,就是為了等相見的時刻。
蔣孝勇
年少聰慧,惹人喜歡
蔣孝勇在1948年出生于中國上海,從小就十分聰穎且乖巧懂事,懂得孝順長輩也懂得識大體,是蔣介石最寵愛的孫子,也是最寄予厚望的。而他也不負眾望,成為一個非常有出息的落落少年。他的爺爺希望他可以宏圖偉略指點江山,因此讓他報讀軍校。
在軍校中不慎扭傷腿需要回家休養,可等到腿愈之后返回軍校,卻發現已經趕不上學堂進度。因此他告別了軍校,前往其他大學攻讀政治學。
遠離政治,漂泊異鄉
他從家族中看透了政治場上的爾虞我詐,因此在他大學畢業之后選擇了一條與政治截然不同的道路,決定遠離政治下海經商。一直對他寄予厚望的父親在聽到他的決定之后,雖然覺得失望,但也尊重他的決定。后來由于他的父親病況嚴峻,他不得不回歸與政治打交道的生活,每天給其父匯報工作要點,但在父親離世之后,他依然告別政治生涯,選擇到加拿大定居。
雖說是定居,但其實他覺得更像是漂泊異鄉,他并沒有改變自己的名字,甚至在前往加拿大之時還訂購了一批中國家具,將加拿大的房子布置成中式風格。他還一直稱自己是中國人,一定要用中國家具。
回歸故土,悲慟痛哭
他在1995年時查出癌癥,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快到盡頭的時候,看著日子一天天不停地流逝,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到祖父蔣介石的故土去看看。他不想帶著這個遺憾離開人世,于是在1996年時他回到奉化溪口鎮老家。他并沒有驚動任何人,他只是想回家來看看,而當他看到祖宅時,忍不住悲慟哭泣起來,且忍不住說道:我們是中國人!
蔣孝勇回大陸祭祖
對于祖國和家園的思念,在回歸故土的那一刻所有的感情都決堤,他終于回到了想念已久的地方,也完成了祖父與父親的心愿,更是了卻了自己生前唯一的遺愿。他作為蔣家第三代中唯一一個回到大陸老家的人,而他的義無反顧也算是完成了蔣家三代人的心愿,他可以對自己的人生少了一件遺憾的事,對于這個人世他多了一份踐行。他回到臺灣之后不久便去世,而他臨終時的遺愿與父親和祖父一樣,都是希望能夠"落葉歸根"葬在大陸。
蔣孝勇回大陸祭祖
很多人都覺得他是祖孫三代中最幸運的一個,至少在人生最后的旅程中,他回到了故土,看一看自家的門廳,聞一聞故鄉的氣息,也算是了卻了一生漂泊的風霜。也正是因為他回來看一看,更是重新激起了臺灣同胞想要回到大陸回到家來看一看的那份思念。
結語
作家余光中在《鄉愁》中寫道:"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寫的正是兩岸同胞之間的被拆散的骨肉親情,直到后來蔣經國執政之后,兩岸的關系才緩和,臺灣同胞才有機會回到家鄉看一看親人或祖宅。很多人在遲暮之年就會更加思念故土家園,更是有太多的人在遲暮之年能夠回歸故土才了無遺憾。
參考資料:
《壇經》
《鄉思》
《鄉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