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蔣介石身邊最受寵的將領是誰,陳誠肯定排第一。
都說蔣介石用人憑三點,黃埔、同鄉、忠誠缺一不可,而陳誠三者兼備,受到蔣介石重用是必然的。
但符合這三點的人也不在少數,陳誠是如何從眾多“對手”中享受到蔣介石獨一份的寵愛的?
其實除了這三點,陳誠還具備著其他條件。
第一,他與蔣介石是翁婿關系。
1931年的時候,蔣介石將自己的干女兒譚祥介紹給了陳誠。
第二,陳誠足夠忠誠,可以做到代蔣受過的程度。
陳誠兒子陳履安說:“每次父親與蔣介石意見相左,待蔣介石做了決定,父親總是默默執行。”
但這種盲目的忠誠,讓陳誠背負了許多罵名。
1947年,對蔣介石無比忠誠的陳誠拖著病體來到了東北戰場。
此時,國民黨的頹敗已經開始表現出來了,親朋好友都勸陳誠別去,就算去了也改變不了什么,還可能給自己惹一身麻煩。
陳誠沒聽,他一輩子追隨蔣介石,這一次為彰顯他的忠誠,他還是去了。
但東北的情況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嚴峻,他在東北連吃敗仗,之后又灰溜溜地離開了。
他不僅被撤去了所有職務,還背上了罵名,甚至有人說:“應該殺陳誠以謝天下。”
陳誠自認所向披靡。
1937年,陳誠自告奮勇去上海,與日軍展開了激烈交戰,整整堅持了三個月之久才撤退,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
1939年,日本圍攻長沙,陳誠和白崇禧、薛岳共同抗擊敵人,取得了湘北抗戰第一次大勝利。
1940年,蔣介石又派陳誠赴廣西,取得了昆侖關大捷。
1943年,陳誠到第六戰區協助孫元良指揮作戰,取得了殲敵2.6萬余人的優秀成績。
1944年,陳誠又到第一戰區與日軍交戰,打了不少勝仗。
可以說,整個抗戰中,陳誠的成績很好,他也認為自己與日本對戰雖說不是戰無不勝,但也立下了不少戰功。
然而,他在解放軍面前卻顯得不堪一擊,這給他的打擊非常大。
就這樣,陳誠帶著抹不去的敗績去了臺灣。
剛去臺灣時,陳誠沒有任何職務,他有些不安,以為蔣介石對他很失望。
想不到沒過多久,蔣介石就宣布下野,同時陳誠也收到了一個命令——讓他當臺灣省主席。
陳誠這才知道,蔣介石派他到臺灣,是為了讓他打前站。
遵照蔣介石的命令,陳誠從軍隊轉向政壇,開始了對臺灣的改革。
等1949年12月蔣介石到達臺灣時,陳誠已經替他搞好了大半。
1950年3月,蔣介石在臺灣正式恢復了“總統”之職,命陳誠接替閻錫山成為行政院長。
至此,陳誠以左右手的身份經常與蔣介石同進同出。
然而,蔣介石看似十分重用陳誠,但實際上存在著很大的私心。
從踏上臺灣的那一刻,蔣介石心中就有兩個計劃,一個是“反攻大陸”,一個是培養蔣經國。
在蔣介石的授意下,陳誠開始與蔣經國共事。
陳誠深知蔣介石的這份私心,內心開始涌起波瀾。
后來發生的事情,讓陳誠愈加感到不甘。
1952年,國民黨召開了七中全會,原本有25位中央委員要參加,其中有不少人都與陳誠交好。結果到最后25人改成了16人,與陳誠關系好的全部被刷下去了。
后來陳誠的兒子陳履安講:“我父親內心一直認為他跟經國先生不合拍。”
1958年的時候,陳誠當上了“副總統”,但他知道,這只是個空頭職務。
陳誠生出了一股苦悶,不久他就遞出了辭呈。
也就是這個時候,外界開始傳出陳誠與蔣介石不和的傳聞。
據說有一年陳誠過生日,邀請胡適、蔣夢麟等人南下旅行慶祝,香港媒體得知后將此事渲染成了現代的“漢惠帝與商山四皓”。
蔣介石有了心結,陳誠心知肚明,所以才決心辭職。
蔣介石見陳誠如此,便不再疑心,繼續利用陳誠為自己做事。
雖說蔣介石沒有準許陳誠辭職,但他們的關系肯定沒有從前那般緊密了,而且越來越疏遠。
其實,沒有實權還不是陳誠與蔣介石決裂的主要原因,猜忌和產生理念分歧才是這段關系的真正終結者。
自國民黨開始節節敗退之時,美國就對蔣介石徹底失望了,為了能夠繼續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美國決定重新選擇一個利用目標。
那就是陳誠。
就在陳誠擔任臺灣省主席的時候,美國駐華大使館參事莫城德,就以美國密使的身份飛到臺灣,求見陳誠。
美國的動作怎能瞞得了蔣介石,雖然陳誠并未做出什么越界之舉,但他對陳誠的提防與猜忌也從這個時候生根發芽了。
更讓蔣介石無法接受的是,陳誠竟然罕見地開始不聽從他的指令。
入臺后,蔣介石就一直想“反攻大陸”,陳誠也在背后極力支持,但漸漸地,陳誠就發現了問題。
1960年的一天,陳誠巡視金門防務時,竟發現士兵用炮彈殼種菜,用汽油桶搭建營房。
他頓時意識到,臺灣軍備出現大問題,如果再與大陸對著干,必然會遭到反噬。
1961年,陳誠召開了陽明山會議,他第一次提出了注重臺灣經濟發展,“反攻大陸”計劃推后的想法。
這讓一心想要回到大陸的蔣介石頗為不滿。
此時,蔣介石對陳誠的不滿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直到1963年徹底爆發。
這年,陳誠忽然做了兩個夢:
第一回他夢到自己帶兵攻回了大陸,激戰北上時卻被解放軍團團包圍。
第二回,他夢見自己帶兵一路攻城陷地,卻被民眾包圍,問他索要東西,他伸進口袋翻找,結果空無一物。
陳誠認為,這兩場夢就是對他的警告,因此他更加認為不能再“反攻大陸”了。
蔣介石對陳誠的抵觸情緒非常惱火,將其叫到辦公室一通責罵,陳誠不服氣頂了嘴,兩人發生了很大沖突。
最后陳誠忍無可忍,給蔣介石拋下一句話:“一旦反攻號角響起,我仍會請命出征,但我不同意貿然‘反攻’。”
這或許是陳誠第一次忤逆蔣介石。
這年年底,陳誠再次提出辭職,這一次蔣介石并未挽留。
但即便關系鬧僵,陳誠對蔣介石的忠誠依舊沒有改變。
1965年,陳誠病危,他囑咐長子陳履安的話仍舊是:“要跟隨‘總裁’的領導,完成國民革命大業。”
之后陳誠留下66字遺言就去世了。
這66字遺言是陳誠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但里面對“反攻”“反共”一類的詞完全沒有提及。
作為一個大半輩子都在與中國共產黨作對的人物,這一表現明顯不正常,便有人要求加上這幾個字。
但當蔣介石得知這件事后,卻只說了一句話:“可以不修改。”
或許想到陳誠跟隨了自己一輩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蔣介石在陳誠去世后親自題寫了:“辭修千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