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約有4億人生活在高海拔地區,長期處于低氧環境中可能會導致心肺功能的適應性變化。然而,目前針對這一特殊地域人群的肺功能測量參考方程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國際上通用的ECSC、NHANES III、GLI、CPH等著名肺功能參考方程,基本基于平原地區居民樣本。因此,為高海拔地區居民建立專門的肺功能參考方程,評估其肺功能狀況及疾病負擔,尤為顯得重要。
近日,北京醫院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郭巖斐教授團隊,在國際高影響力期刊《Pulmonology》(Q1區,IF 10.4)在線發表題為“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Spirometry Reference Equations at High Altitude”(中文譯名:高海拔地區肺功能參數的參考方程建立及適用性評估)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針對15至91歲廣泛年齡范圍的高海拔居民開發了肺功能方程,并結合了支氣管擴張劑前后的數據,涵蓋了FEV1、FVC、FEV1/FVC、FEV3、FEV6、MMEF、PEF等重要肺功能參數。同時,研究還評估了新開發的肺功能方程與現有著名參考方程在高海拔地區的有效性,展示了其卓越的實用性。
本項研究由北京醫院研究團隊完成。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研究生李妍妍為該論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郭巖斐教授。
該研究是一項采用多階段分層抽樣方法的觀察性研究,調查對象來自西藏和新疆8個高海拔地區調查點(海拔>1500米)的常駐居民,最終納入3174名高海拔地區居民(年齡15至91歲)進行分析。研究中采用LMS方法,考慮了年齡、身高等因素,分別在男性和女性中建立了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前后肺功能參數的參考方程,其中M為預測值公式。
通過多種模型評價指標(如mean absolute error(MAE)、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均值±標準差)以及可視化殘差圖對新建立的方程與國際著名參考方程進行適用性評估,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殘差圖還是定量評價指標,針對高海拔地區居民肺功能測量,新方程的表現均優于其他參考方程。
該研究還探討了不同參考方程對氣流受限的診斷差異,結果顯示與支擴劑后參考方程相比,使用新建立的支擴劑前參考方程診斷氣流受限的人數較少,而其他國際著名參考方程所診斷出的氣流受限病例數量則明顯高于支擴劑后參考方程,顯示出各個方程在高海拔地區的適用性存在差異。
基于科學可靠的隨機抽樣方法,此項研究首次建立高地區(海拔1500至4700米)肺功能測定參數參考方程,為該地區氣道疾病的正確診斷提供科學指導。
本研究受國家衛健委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首都衛生發展專項等項目資助。
撰稿: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李妍妍
審校: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李燕明 郭巖斐
科研處 張鵬俊
宣傳處 孔競 馮世領
主編:孔競 監制:杜元太
編輯制作:宣傳處 吳一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