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時,他是紅六軍團第17師師長;抗戰爆發后,他是八路軍最早的12個主力團團長之一;東北解放后,他仍是師長,同時期同職務的戰友大都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或者大校軍銜,而他卻被授予了中將軍銜,這個人就是劉轉連將軍。
1912年9月11日,劉轉連生于湖南省茶陵縣,少時曾讀過六年私塾。12歲那年,劉轉連的父親不幸病故,導致他不得不輟學,到舅舅家做長工抵債。
1926年,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到湖南省茶陵縣,當地成立了農民協會,14歲的劉轉連加入了農會組織的童子團。
1930年,劉轉連正式參加工農紅軍,他晉升很快,到了1935年11月長征的時候,已經是紅六軍團第17師師長。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劉轉連擔任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第717團團長,成為八路軍最早的12位主力團團長之一,這個團長的含金量很高,建國后不是上將就是中將,當然劉轉連也不例外。
不過,之后劉轉連曾有過兩次被撤職的經歷,對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第一次是在1940年,當時劉轉連擔任120師第359旅第717團團長,率部在前線浴血奮戰。突然后方傳來消息,他新婚燕爾的妻子被人調戲了,而且此人還是他所在單位的領導。
劉轉連如遭雷擊,眼前一陣發黑,立即向上級領導請假,一路馬不停蹄,從前線趕回后方。
聽完妻子哭訴事情的經過后,劉轉連發誓要為妻子討回公道。
他找到了那個領導,怒不可遏地與其對質。然而,對方卻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態度,甚至還倒打一耙,污蔑他的妻子不守婦道,勾引自己。劉轉連哪里受得了這種侮辱,兩人當即大吵一架,此事最終驚動了359旅旅長王震。
劉轉連本以為王震會主持公道,嚴懲罪魁禍首。然而,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王震竟然選擇了“各打五十大板”,最終組織給出的定性竟然是:劉轉連的妻子出身地主家庭,思想不純潔,勾引黨的干部,破壞了組織團結。
這樣的結論,對于劉轉連來說,無疑是無法接受的,更無法理解。
然而,這件事情遠不止于此。
有一次,劉轉連因公務路過妻子所在的村莊。他思妻心切,便在村中停留了兩日,與妻子短暫相聚。這本是人之常情,卻不想再次為他招來橫禍。
那位領導得知此事后,竟向上級告發劉轉連“擅離職守,私自離隊”。這一次,劉轉連直接被撤銷了職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劉轉連徹底懵了。他為革命出生入死,到頭來卻被扣上如此莫須有的罪名,這讓他如何能服氣?
劉轉連一紙訴狀遞到了中央軍委。中央軍委領導得知此事后,深感震驚,當即指示時任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的胡耀邦同志親自前往調查。
胡耀邦同志抵達359旅后,展開了細致的調查取證工作。他走訪群眾,查閱資料,與相關人員談話,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
隨著調查的深入,事情的來龍去脈也逐漸清晰地展現在胡耀邦同志面前。他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起典型的誣告陷害事件。
那位領導為了掩蓋自己道德敗壞的行為,不惜編造謊言,對劉轉連夫妻二人進行惡意中傷。359旅在沒有進行徹底調查的情況下,輕率地相信了讒言,對劉轉連作出了錯誤的處分,這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胡耀邦同志將調查結果如實地向上級做了匯報,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立即撤銷對劉轉連的處分,恢復他的職務,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中央軍委對胡耀邦同志的調查結論和建議高度重視,經過慎重研究,最終決定采納胡耀邦同志的建議,撤銷了對劉轉連的錯誤處分,并恢復了其職務。
雖然因為種種原因,組織最終沒有對那位“非禮”他妻子的領導進行嚴肅處理,但劉轉連最終選擇了放下。他深知,革命的路途還很漫長,還有很多重要的任務等待著他去完成,他不能讓個人恩怨阻礙了革命事業的發展。
這便是劉轉連遭遇到的第一次不公。盡管經歷了人生的至暗時刻,但他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信念從未動搖。
1945年5月,劉轉連任八路軍南下第2支隊司令員,率部南下,行軍至河南境內時,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劉轉連所部隨即奉黨中央、毛主席的指令停止南下,轉而向東北進軍。
抵達沈陽后,第2支隊恢復359旅番號,劉轉連任旅長,晏福生任政委,部隊擴充到7000多人。
葦子溝戰斗“走麥城”,第二次被撤職
1947年1月,359旅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一師,劉轉連任師長,晏福生任政委。在三下江南的一系列戰斗中,獨立第一師表現出色,打了不少漂亮仗。然而,常勝的軍隊也會遭遇挫折,如同雄鷹偶爾也會折翅,在葦子溝戰斗中,劉轉連卻走了“麥城”。
時間回溯到1947年春。冰雪消融,松花江的江面上,浮冰緩緩流動,反射著凜冽的寒光。劉轉連接到命令,率領獨立一師的戰士們,踏著薄薄的晨霧,跨過松花江,向著德惠的方向挺進。他們的目標是攻打從德惠出發的敵軍援兵,為兄弟部隊五師攻克靠山屯掃清障礙。戰士們個個精神抖擻,斗志昂揚,仿佛冬眠初醒的雄獅,迫不及待地要在這片黑土地上,撕開敵人的防線。
隊伍一路向德惠急行軍,然而,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就在當天下午,一道緊急命令打破了原有的計劃。電波中傳來東總的指示,要求獨立一師立即調轉方向,以最快的速度趕往靠山屯西北方向集結待命。軍令如山,劉轉連沒有絲毫猶豫,立即下令部隊轉向,由東向西,朝著新的目標進發。戰士們顧不上短暫的休息,前鋒變后衛,后衛改前鋒,馬不停蹄地奔赴新的戰場。
夜幕降臨,繁星點綴著夜空,獨立師的戰士們,借著微弱的星光,在崎嶇的道路上急行軍。靠山屯方向傳來隆隆的炮火聲,預示著那里正進行著激烈的戰斗。終于,在第二天拂曉時分,劉轉連率領先頭部隊趕到了指定地點,大部隊還在趕來的路上。來不及喘息,打靠山屯的五師轉來東總的一紙電報命令又送到了劉轉連的手中。這一次,他們的任務是南下截擊從農安方向逃竄的敵人。
時間緊迫,刻不容緩。劉轉連和李信副政委當機立斷,決定不等后續部隊,立即率領一個營的先頭部隊出發追擊敵人。他們如同離弦之箭,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去追趕那些企圖逃竄的敵人。
急行軍了一天一夜,劉轉連和戰士們趕在敵人前面,到達了預定的阻擊地點——葦子溝。這時的葦子溝,夜幕低垂,寒風瑟瑟,一片寂靜。劉轉連深知,一場惡戰在所難免。他迅速部署兵力,占據有利地形,準備給敵人迎頭痛擊。
黎明時分,地平線上泛起一抹魚肚白,敵人的先頭部隊進入了葦子溝。隨著劉轉連一聲令下,早已埋伏多時的戰士們,如同猛虎下山般沖向敵人,槍聲、手榴彈爆炸聲響徹山谷。獨立師的戰士們,以一當十,浴血奮戰,將敵人死死地壓制在陣地前沿。
然而,敵人畢竟是一個師的兵力,人數上占據絕對優勢。獨立第一師孤軍奮戰,寡不敵眾,形勢岌岌可危。就在這危急關頭,劉轉連焦急地盼望著師主力部隊的到來。然而,左等右等,卻始終不見他們的蹤影。原來,師主力部隊在后面因為一些原因耽擱了行程。
戰機稍縱即逝,敵主力部隊在夜色的掩護下,竟然改變了逃跑路線,向南突圍而去。等到獨立第一師主力部隊趕到葦子溝時,敵人早已逃之夭夭。
煮熟的鴨子就這樣飛了,勝利的天平眼看就要傾斜,卻功虧一簣。消息傳到總部,林總震怒,一向以治軍嚴明著稱的他,怒斥道:“這個師長應該槍斃!”
面對如此嚴厲的批評,劉轉連心中滿腹委屈。孤軍深入,以少敵多,最終卻因為主力部隊的遲到而錯失戰機,他何嘗不感到痛心疾首!然而,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將所有的委屈都默默地埋藏在心底,一人承擔了這場戰斗失利的責任。
不久之后,劉轉連被降職為獨立第三師副師長。這對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然而,劉轉連并沒有因此消沉,他深知,戰場上的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次的挫折并不能將他擊倒。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一個多月后,劉轉連指揮獨立第三師在北吉林外圍戰斗中,全殲國民黨軍第六十軍一個團,俘虜敵團長以下720余人,一雪前恥。捷報傳來,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劉亞樓對他大加贊賞,當即任命他為獨立第三師師長。
重返師長崗位的劉轉連,率領獨立三師在韭菜坨子附近,又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受到上級的表揚。
1948年11月9日,東北全境解放,此時劉轉連擔任10縱第29師師長,不久10縱改編為四野第47軍,劉轉連改任第47軍第140師師長。
平津戰役結束后,劉轉連調任第48軍副軍長,新中國成立初期改任軍長兼贛西南軍區司令員。
1955年,劉轉連被授予中將軍銜,同時獲得三枚一級勛章。當時,以正軍級級別被評為中將的將領不在少數,劉轉連革命經歷資深,再加上赫赫戰功,自然也在這個行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