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將至,糧油市場會迎來怎樣的年景? 本文通過兩家國際機構的研究報告,以較為宏觀的視角展望來年的大致圖景。
2025年全球農產品市場面臨嚴峻挑戰
2024年是全球主要谷物和油籽價格進一步下跌的一年,而可可、咖啡和棕櫚油等熱帶農產品的價格則明顯上漲。在地緣政治風險和宏觀經濟波動加劇的背景下,2025年農產品市場將如何發展?
近日,荷蘭合作銀行發表了《2025年農產品市場展望》報告,研究了可能影響全球農產品市場的各種因素,包括預期的關稅爭端、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的影響等,對主要大宗農產品的價格走勢作出了預測。
報告顯示,2025年全球農產品市場面臨嚴峻挑戰,高額關稅將導致利潤微薄,地緣政治前景也非常不確定。
該銀行預計美國政府更迭后將爆發關稅戰,針對的是來自中國、墨西哥、加拿大和許多其他國家的進口產品,而相應的對美報復性關稅也將減少美國農民的收入。預計一些農產品的國際貿易流向也將發生重大轉變。
美國實施關稅將沖擊破壞全球貿易和金融秩序,也將影響世界其他地區的美元供應。美元債務敞口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可能面臨特別大的風險。原則上,美元走強意味著所有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下跌。
荷蘭合作銀行展望了未來一年10種主要農產品的價格前景。
在主要大宗農產品中,荷蘭合作銀行最看漲的是棕櫚油和小麥。
事實上,在2024年度展望報告中,棕櫚油就曾是該銀行最為看漲的農產品,今年以來棕櫚油也如期成為大宗農產品的焦點和熱點,屢次出現暴漲行情。荷蘭合作銀行預計,棕櫚油供應短缺將持續到2025年,其價格走勢依舊看好。
2025年小麥價格也較為看漲。荷蘭合作銀行表示,從全球范圍來看,主要出口國的庫存使用比正在下降,預計2024/25年度將降至24.5%,為2013/14年度(22.8%)以來的最低水平。小麥價格可能在2025年升至每蒲式耳7.5 美元。
2025年大豆前景則不容樂觀。該銀行指出,2025年全球大豆庫存相對充足。由于美國大豆產量創紀錄且南美收成前景良好,全球大豆市場將連續第三年出現創紀錄的盈余。
由于庫存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而全球最大大豆進口國中國的需求趨于平穩,即使沒有貿易戰的前景,大豆價格很可能仍會繼續下跌。
被看跌的還有可可和咖啡。這兩種商品的交易價格在2024年創下了歷史新高,遠遠高于原產地的生產成本。預計明年產量將擴大,需求將萎縮。但由于供應鏈傳導存在滯后效應,最終消費者支付的價格仍將居高難下。
食品價格下跌并穩定在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大宗農產品是構成食品的重要原材料。未來全球食品價格走勢會如何?
世界銀行在《大宗商品展望報告》中稱, 2025年全球食品價格預計下降,將在2026年趨于穩定,且穩定在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2023/24作物季,全球糧食和食用油供應量分別增長了4700萬噸和650萬噸,與過去三十年的平均水平非常接近。
在2024年夏季開始的2024/25作物季,糧食供應量增長預計有限,食用油供應量增長略低于長期平均水平。預計本季玉米和小麥供應量與上季相比變化不大。相比之下,大豆和大米供應量預計將達到歷史新高。
食品類大宗商品庫存正在穩步下降,但仍高于歷史水平。總庫存與使用量比率(庫銷比)是衡量供應量相對于需求量的關鍵指標,預計2024/25年食品類大宗商品的庫銷比將降至26%,低于2017年至2020年間的30%以上。
庫存緊縮可能會使價格對潛在沖擊更加敏感,例如今年9月和10月主要出口國的惡劣天氣。然而,目前的庫存量明顯高于2007年和2011年價格飆升期間,當時庫銷比率分別降至17%和20%的低點。
預計2024年至2026年期間,食品價格將下降13%。繼2024年預計下降9%之后,世界銀行的食品價格指數預計在2025年再下降4%,然后在2026年趨于穩定。
然而,前景面臨多種風險。從助漲方面來看,這些風險包括極端天氣事件、更高的生物燃料強制要求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從助跌方面來看,能源價格低于預期可能會進一步壓低食品價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