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11月14—17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主辦的“中華醫學會第十九次放射腫瘤治療學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圍繞“創新共享、精準融合”的主題,匯集了國內放射腫瘤學、放射生物學、放射物理學、放射技術學、醫學工程學以及相關交叉學科的專家學者,交流、分享和展示放射腫瘤治療學的新成果、新經驗、新成績,展望精準放療多學科融合賦能發展的美好前景,旨在推動放射腫瘤治療學科持續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腫瘤醫院于金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馬駿,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王大方,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主任委員王俊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黨委書記金昌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王俊杰主任委員回顧了放射腫瘤治療學領域的重大成就,指出我國放療事業取得了顯著進步,放療單位接近3000家,治療患者數量全球領先,中國設備已出口至20多個國家。放射腫瘤治療學作為高精尖技術體系,肩負著醫學科技創新發展的重任。期望更多高端放療技術能夠在未來十年實現國際引領,推動中國放療事業走向世界。百年放療“改變的是技術,不變的是初心”,放療人將始終秉承“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之理上下求索與堅守,積極落實國家發展戰略,全面提升我國放射腫瘤治療學的研發水平、治療水平、人才培養水平,普及推廣先進放療技術,為我國廣大腫瘤患者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服務,共同推動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
聚焦腫瘤精準診療:放射腫瘤治療學領域的前沿探索與創新實踐
于金明院士以“放射腫瘤學新進展”為題作大會報告,深刻闡述了放射腫瘤學領域的最新突破,聚焦于放療技術、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的聯合應用,以及精準醫學技術的融合創新。他系統梳理了傳統放療面臨的挑戰與新技術的研究進展,涵蓋圖像引導、粒子治療和閃光放射治療(FLASH-RT)等前沿技術的應用,這些突破顯著提升了療效并大幅降低不良反應。尤其是質子和重離子放療因其獨特的物理與生物學優勢備受關注,低劑量放療通過重塑免疫微環境展現了潛在療效。報告還著重介紹了放療與免疫、化療及靶向治療的精準聯合策略,并通過POLESTAR和LAURA等國內外研究案例,展示了多學科協作與技術融合在推動腫瘤精準診療中的里程碑式意義。
馬駿院士就“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開展科技創新”作大會報告,圍繞鼻咽癌精準治療與科技創新的前沿實踐,提出以臨床問題為導向,推動技術革新與人才培養。報告主要包含四部分:(1)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大幅提升了鼻咽癌放療靶區勾畫的效率與準確性,相關技術已推廣至全國260余家醫院;(2)鼻咽癌分期標準優化,中山大學團隊主導的研究成功修訂國際標準;(3)放化免疫聯合治療策略創新,例如吉西他濱+順鉑方案與信迪利單抗的應用,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時顯著降低不良反應;(4)減毒治療策略實施,包括縮小照射范圍和節拍化療等,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馬駿院士團隊憑借卓越的研究成果,在精準醫學和國際臨床指南制定方面展現了全球影響力。
王俊杰主任委員圍繞“中國腫瘤放射治療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大會報告,對中國腫瘤放療的發展歷程、現狀挑戰及未來藍圖進行了全景式描述。他指出,中國在放療技術、設備使用及患者治療數量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仍面臨設備短缺、人才不足及政策法規待完善的瓶頸。他詳細介紹了現代放療技術,如調強放射治療(IMRT)和容積調強弧形治療(VMAT)及質子重離子治療的精準性和療效優勢,并探討了高傳能線密度(LET)射線、FLASH技術等前沿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同時,他展示了CT-BART等國產設備的技術創新及其在國際標準化中的推動作用。他特別強調了人才培養的緊迫性,亟須通過專業課程、科普書籍和基層醫療服務提高社會認知度,號召抓住歷史機遇,實現中國放療從“量的突破”到“質的引領”。
分會前任主任委員王綠化教授以“肺癌放射治療的進展與思考”為題作大會報告,探討了肺癌綜合治療的優化及放療與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的聯合應用。報告涵蓋了不同基因突變患者的治療策略,并詳細介紹了調強質子放療、PET-CT引導適應性放療和AI輔助放療等技術的革新,為提升療效與降低毒性提供了新思路。他特別強調個體化治療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來發展方向,即更高效、更精準、更舒適、更低毒的治療方式。
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李寶生教授就“多線束時代腫瘤放療之思考”作大會報告。他重點介紹了非小細胞肺癌和食管癌放療的最新進展,包括PACIFIC研究的5年生存率數據和奧希替尼對無進展生存期的顯著提升。報告還涉及放療敏感性差異、多模影像融合預測及生物標志物的深入研究,并探討了高LET射線和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等新技術的應用。他深刻分析了放療抵抗、損傷差異及同質化問題,并提出基于個體差異的精準聯合治療策略,以最大化療效,提升患者生存質量。
放射腫瘤治療學的未來展望:精準創新與跨領域合作的新時代
本次會議以促進創新研究為重點、共享科研成果為落腳點、規范精準放療為切入點、多學科融合發展為賦能點,求真務實、科學嚴謹,為放射腫瘤治療學領域的學術交流與技術創新提供了平臺。各位專家學者圍繞最新的放療技術和治療策略,深入探討了如何通過多學科合作推動精準醫學的發展。會議內容顯示了放射腫瘤治療學領域的深度和廣度,從基礎科研到臨床應用,從單一治療手段到綜合治療策略,反映了該領域的最新動態和未來發展方向。會議的召開為促進放射腫瘤治療學的跨領域合作與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眾多技術和方案的推動下,中國放療領域正朝著國際領先的目標穩步前進。放射腫瘤治療學作為一項高度集成創新的技術體系,將在未來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的進一步加強,放療事業將實現更大突破,惠及更多腫瘤患者。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腫瘤的精準化和個性化放療將在全球范圍內持續發展,并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供稿: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