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洪學智夫婦為了革命忍痛拋下自己的女兒,新中國成立后才開啟尋女之路,可女兒早已不在原地。
1951年,洪學智妻子苦苦尋女無果,到一個老鄉家歇腳時傾訴起自己的心酸史,誰料老鄉驚呼道:“你要找的人就是我!”
當年發生了什么事?
1939年,洪學智的妻子張文在延安生下一個女兒,取名洪醒華,當時正值抗日戰爭的關鍵時期,洪學智接到任務,要前往太行山進行抗戰,張文選擇帶著女兒陪丈夫同去。可是在那種情況下,孩子無疑是個累贅。
到達山西陽曲后,部隊遇上日軍,傷亡慘重,洪學智帶著妻女和剩下的同志四處躲避,小孩的啼哭聲會暴露他們的行蹤。
出于大局考慮,洪學智忍痛對妻子說道:“我們把孩子留到當地老鄉家里吧。”
張文一聽,緊緊抱著孩子,哭道:“她還這么小,我舍不得啊……”
洪學智難過地勸道:“我也舍不得啊!可我們不能因為個人情感害了兄弟們,耽誤了革命啊!”
張文明白其中利弊,含淚點了點頭。
他們把女兒放到了當地一個老鄉家中,這家當時沒有人,所以他們沒能和老鄉說明情況,也不知道這家人叫什么。
張文為女兒戴了一頂帽子,上面繡著紅五星,還給女兒留下一雙繡花鞋。聽著女兒的啼哭聲,夫妻倆心疼不已,但他們必須狠心離開。
這家主人叫任寶娃,回到家中立馬發現了炕上的小嬰兒,看著孩子頭上的帽子,他們瞬間明白,這是紅軍的后代,夫妻倆決定撫養這個孩子。
可是任寶娃夫婦經濟窘迫,又弄不到奶水,于是把孩子交給鄰村白富生家撫養。養了一段時間后又面臨奶水不足的問題,孩子又轉手給了思西村的王德厚。
王德厚的侄媳婦白銀翠因生產不順利,孩子沒保住,她既有充足的奶水,又很樂意撫養這個孩子。至此,洪醒華的生活穩定下來。
洪學智與張文全然不知女兒這邊的情況。
新中國成立后,洪學智夫婦終于可以回頭去尋找女兒,可是還沒來得及動身,又出現了變故。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洪學智奔赴朝鮮戰場,臨行前,他再次交代妻子:“找女兒的事就交給你了,我從朝鮮凱旋歸來前,你可一定要找到她啊!”
女兒是洪學智現在唯一的遺憾,對女兒的思念和丈夫的囑咐讓張文深感責任重大,洪學智離開后,她立馬踏上了尋女之路。
張文來到山西陽曲,每天奔波在各個村莊尋女。但是找了一個月,還是一無所獲。
1951年5月的一天,張文來到一個當地老鄉家里歇腳,和她聊起自己尋女的事,老鄉聽后若有所思,然后握著她的手說:“原來是你啊!你要找的人就是我!你們把孩子留給我了!”
張文激動不已,詢問起女兒的下落,老鄉愧疚地說:“我們把她送人了。”
聽了老鄉的講述,張文說:“這不怪你們,還是要謝謝你們收養過我的女兒。”
在一系列線索下,張文找到了白銀翠家,見到了失散12年的女兒。
洪醒華含淚和養父母告別,說:“你們永遠是我的父母,我會回來看你們的!”
然后,洪醒華隨張文去了北京,遠在朝鮮的洪學智聽說女兒找到了,高興不已,還特地給白銀翠家寄去800塊錢和一封感謝信。
戰爭時期,這樣的例子很多,正是因為革命先輩的無私與自我犧牲,才有了如今的盛世安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