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得知市博物館要展出一些古代書法大家的草書作品,這可讓我這個書法愛好者興奮不已。我和妻子早就約好一定要去好好欣賞一番。
展覽當天,我們早早來到博物館。展廳里墨香與燈光交織,一幅幅草書作品宛如蛟龍舞鳳,在墻上掛列著。觀賞的人不少,但都安靜得很,仿佛都沉浸在草書的獨特世界里。
我和妻子站在一幅寫得非常漂亮的草書作品前,欣賞那流暢如溪水的線條,和筆畫之間似行云的呼應,心里簡直說不出有多高興。然而,其中有一個字我們倆卻有不同看法。
這個字筆畫并不復雜,看起來既像是“百”字,又像“間”字,但草書的變形讓它的筆畫扭曲纏繞。妻子先開口說:“我覺得這個字像‘百’字,你看上面這一筆,明明就是‘百’字的那一個橫畫。”我仔細端詳著,心里卻有不同的想法。
我覺得這個字更像是“間”字。我在腦海里回憶著懷素、孫過庭以及其他書法家作品中類似筆畫的處理方式,然后分析說:“你看這字的整體走勢,看上去雖然像“百”字,但是,草書有其自身的特點,比如間字是一個門字結構,而門字的草書寫法,就是一個勾畫,很多書法家都是這樣書寫的。所以說,這個字更像是間字”
妻子歪著頭,仔細看了看,反駁道:“可是按照草書的簡化規則,這里作為單獨一個字出現的話,‘百’字的可能性更大,你看這起筆的位置,橫畫有時候也這樣書寫啊。”
我不服氣,指著字的其他部分接著說:“你再看下邊這一塊的處理,如果當作‘百’字,這里似乎應該是撇畫,而當作‘間’字的話,這個日字一筆帶過就可以了。”
我們就這么僵持著,誰也無法說服誰。周圍的人都沉浸在自己的觀賞世界里,沒人注意到我們的小爭論。但這小小的認字爭執卻讓我們更加投入到這場與草書的深度對話中。
親愛的書法愛好者們,你們要是看到這幅字,覺得這個字到底是什么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