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楊振寧闊別故土26年后,首次回國探親,引起很大轟動,同時他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國民黨中將杜聿明的女婿。
這次回國,楊振寧特地見了岳父杜聿明、岳母曹秀清,與他們留下合影,一介科學大拿畢恭畢敬地站在一旁。
1945年,楊振寧赴美國留學,專攻物理學,1957年,他與李政道一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從此名震世界。
學術之余,楊振寧也邂逅了他的愛情。
1947年,18歲的杜致禮孤身一人前往美國留學,大概是緣分的牽引,1949年的一天,她在一家中餐廳與楊振寧不期而遇。在中國時,兩人就有一段短暫的師生之誼,彼此都很有好感,如今再次相遇,情難自制,很快墜入愛河。
1950年8月,楊振寧與杜致禮在美國舉行婚禮,從此相互陪伴,相互扶持,杜致禮成為楊振寧“背后的女人”。
同時,還有一個問題擺在楊振寧面前,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正是用人之際,很多海外華人科學家都迫不及待想回國貢獻力量,錢學森就是其中之一,但國內(nèi)技術落后,學術環(huán)境差,到底該不該回國?最終他選擇了留在美國。
楊振寧的選擇是合理的,錢學森、鄧稼先他們研究的是應用物理,而他研究的是理論物理,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作用不大,回國后也會耽誤他的研究,倒不如待在國外繼續(xù)提升。
事實也證明,楊振寧的選擇不論是于己還是于國都是正確的。當時錢學森、鄧稼先同樣建議楊振寧不要回國。
另外還有很多政治因素。
抗美援朝時期,美國明令禁止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回中國,當年把錢學森救回來可下了不少血本。
而且楊振寧的岳父杜聿明是國民黨將領。
杜聿明曾是黃埔軍校的學生,后追隨國民黨,一路高升,亦抗日有功,1949年淮海戰(zhàn)役中被俘,從此進入戰(zhàn)犯管理所,直到1959年獲得特赦。
當時杜聿明仍是戰(zhàn)犯,國共關系又正緊張,楊振寧回國太過敏感,會引起不必要的政治揣測。
雖身在國外,但楊振寧始終心系祖國,他一直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中美建交而奔波,同時鼓勵留美學生學成回國,可以說是用美國的技術為中國培養(yǎng)人才。
1971年,中美關系剛緩和,楊振寧就迫不及待提出回國探親,獲得準許。1971年夏,楊振寧登上回國的飛機,踏上闊別26年的故土。
這次回國,楊振寧待了差不多一個月,與親友的重逢讓他倍感親切,同時也為祖國如今的發(fā)展而高興。
周總理特地為楊振寧辦了一場歡迎宴,他第一次見到了岳父杜聿明。
雖是個知名科學家,但第一次見岳父,楊振寧還是十分緊張,向杜聿明行了個禮,然后禮貌地喊道:“杜先生!”
一旁的周總理笑了,調(diào)侃道:“楊先生,你該改口叫岳丈了!”
楊振寧緩和了一下緊張的心情,親切地喊道:“爸爸!”
可以說,這聲“爸爸”遲到了20年,杜聿明聽到這個稱呼忍不住熱淚盈眶。
杜聿明夫婦當時住在北京四合院,楊振寧特地去采訪了他們,三人留下一張珍貴的合影,照片中的楊振寧略顯緊張,畢恭畢敬地站在一旁。
此后,楊振寧回國越來越頻繁。
2003年,楊振寧回國定居,在清華大學任教,盡力為國家輸送更多物理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