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西安高新區舉辦未來之瞳科學公園開園暨新建道路通車儀式,這是高新區堅持以民生工程提升城市品質、增強群眾福祉的重要舉措,標志著高新區“品質高新”、“幸福高新”建設又邁出堅實一步。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馬鮮萍出席并宣布公園開園、道路通車。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班子成員董明炎、顧海文、楊華、李曉嵐、任俊峰出席儀式,高新區各街道、各部門、園區發展中心、管理服務機構,各直屬國企負責人,以及企業代表、新聞媒體參加。
未來之瞳科學公園正式開園:
中創區“綠芯”綻放生態科創魅力
未來之瞳科學公園位于中央創新區十字主軸交叉點,用地面積13.6萬㎡,綠化面積10.7萬平方米,與西安創新館、西安大劇院內外聯動,呼應大劇院系列總部建筑城山相映、山水相映空間格局,并以永安渠水系為紐帶,營造一個集科技、文化、生態于一體的公共空間。
在再生水利用方面,永安渠水系及科學公園瞳湖遵循海綿城市理念,按照“再生水利用、雨水收集補充”原則進行建設。公園主要再生水源為西安市第七污水處理廠,國際社區東岸污水處理廠作為備用水源,經西太路敷設的再生水管網對項目進行供水,通過永安渠水系生態系統自然儲存凈化,轉化為具有生態屬性的“生態水”,再退入天然水體,形成再生水、雨水生態涵養循環系統。
在水生態凈化方面,未來之瞳科學公園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海綿城市建設措施,設置了雨水花園、非植草類透水鋪裝、下式綠地、植草溝,通過打造四周高、中間低的層級跌水的地勢,將瞳湖作為調蓄水體,匯聚周邊場地的雨水徑流。公園還采用大樹草坪相結合的方式,在潼湖內種植四季常綠的沉水植物、湖岸邊種植各類挺水植物,充分激發生態潛力。
最為亮眼的是公園的“科學”屬性。未來之瞳科學公園內設置了諸多極具互動性和趣味性的科普裝置系統。這些科普裝置系統是西安創新館科學、科創裝置展示的外延與衍射,旨在與西安大劇院、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區共同營造一個科學科技與文化生態融合的公共空間。
公園通過科學之路主動線串聯各個節點、普及科學知識,形成三大科普主題:水潤城市、生命綠動、萬物生機。各節點科學裝置結合自然中風、水、聲等元素、通過藝術化的表達傳遞科普知識,增強科學實踐的互動體驗。其中,“風動光電”科學裝置巧妙地將風能轉變為電能,只需輕輕吹動小風車,就能啟動大風車的旋轉;“聽水的歌”以喇叭形狀設計巧妙地收集水流聲、減少周圍噪音干擾,能夠更清晰地聆聽水聲的美妙。
15條道路、2座天橋集中開通:
暢通發展“動脈”增進民生福祉
在未來之瞳科學公園開園的同時,西安高新區還集中投用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項目17個,包括15條新建道路和2座人行天橋,投用后將為周邊項目建設、企業創新發展、群眾工作生活創造更加便捷的通行環境,讓企業群眾共享建設成果。
此次開通的15條新建道路總里程12公里,包括經三十八路、興隆一路等加速各區域融合發展的交通性主干道,也包括規劃二十八路、規劃二十六路、規劃三十七路等暢通區域微循環、服務未來之瞳周邊的次支路。這批道路的開通將進一步完善區域路網結構,為高新區開發建設、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的交通保障。
兩座人行天橋為云水一路人行天橋和明德學院人行天橋。云水一路人行天橋解決了人車分流問題,保障了主干道的通行效率,明德學院人行天橋方便了學校師生跨越灃河的需求。
2022年底,西安獲批建設“雙中心”城市,絲路科學城正式成為“雙中心”核心承載區。西安高新區緊緊圍繞“雙中心”建設這一國家戰略中心工作,統籌推進產業、創新、生態融合發展,加快高品質城市配套建設。
未來之瞳科學公園開園和新建道路的集中通車,是西安高新區打造宜居宜業科技新城的生動實踐,將為廣大市民提供高水平科學科創文化供給和高品質的城市基礎配套,以科創文化的力量助力絲路科學城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視點阿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