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習得語言,把英語學到能交流運用的水平,最佳的學習方式就是母語式學習法,按照聽說讀寫語言學習規(guī)律進行學習,那么為什么學習一門語言需要環(huán)境呢?
這是符合一位美國早期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的作者)提出過"水庫理論"(Reservoir Theory)。
水庫理論
如果把詞匯比作一個水庫。首先,它有一個原始的水庫是聽力詞匯的水庫,叫 listening vocabulary,當聽力詞匯的水池中積攢了大量的水,這時候就會自動打開一個小的閥門,這個閥門叫做 Speaking vocabulary,就是口語的詞匯,當你這個詞匯量再大的時候,它又會打開第二個閥門,這個閥門叫做 Reading vocabulary,叫做閱讀的詞匯,然后等你的閱讀量大了之后,又會打開一個閥門,叫做Writing vocabulary,就是寫作詞匯。
如果我們從來沒聽過某個詞,那么就不可能說出來。全球說英文的人大約14億,可我們?yōu)槭裁床粫f呢?因為我們沒有聽到足夠多的英文詞,仔細回想一下身邊英語語感好的同學,他們在童年時期除了英語課堂外,有沒有聽英文歌、看英文動畫片或者他們的家人從小就有意識的熏陶,讓他們處于有英文的環(huán)境。
根據(jù)水庫理論我們可以得知,學習語言的底層邏輯是通過大量聽他人說話來學習詞匯和語言表達的,當聽力詞匯積累到一定程度,就能夠?qū)崿F(xiàn)口語輸出。
每個閥門在打開的時候,除了和你的積累量相關之外,也和你的理解性輸入相關。如果你只是泛聽,不理解你聽的內(nèi)容,那就沒有辦法沖開你的口語閥門。
通過老師的講解,當你理解并積攢了聽力詞匯,口語閥門就會被沖開,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老師在講課的過程當中,一定要融入聽、說、讀、寫這幾項技能,聽在最前面,其次是口語表達,然后是閱讀和寫作。
老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教得好,就會發(fā)現(xiàn)同學們每個閥門都可以打開的很大,甚至到后面會出現(xiàn)說我的聽力的詞匯,基本上約等于我的口語詞匯,然后約等于我的閱讀詞匯,甚至約等于我的寫作詞匯。
總結(jié)一下,我們要經(jīng)過大量的輸入來進行輸出,那同時老師通過講解把這些輸入變成理解性輸入,就可以更好的為閱讀和寫作做準備了。
看過這篇文章“一文帶你看懂“為什么傳統(tǒng)課堂學英語這么痛苦?”的伙伴都知道,我們從小學開始學習英語的方法是語法翻譯法,簡稱GTM,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文源:酷帶英語】
這也導致了許多中國大學生聽說能力和讀寫能力不對等,會考試但是不會交流,如果想把自己的讀、寫水池轉(zhuǎn)換成聽、說水庫該怎么做?很簡單,找到英語聽說學習環(huán)境,用對方法,時間自會給你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