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一個身著便裝的男子正獨自行走在山路上。
此人就是閩東地委書記阮英平,正在尋找組織匯報工作,天色已晚,決定在一戶農家借宿一晚,殊不知這一個決定,竟讓自己意外慘死。
這位華野名將會突然慘遭不幸?當時發生了什么?
1913年,阮英平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雖然貧困,卻希望孩子能夠讀書明理,便將孩子送入私塾。
但是,天不遂人愿,10歲那年,父親離世,年幼的阮英平被迫輟學,扛起了養家的重擔。
不過,哪怕生活艱辛,少年也沒有被壓垮,在社會中摸爬滾打的阮英平,剛正不阿,經常與同村青年一起,對抗當地橫行霸道的地主,深得百姓擁護。
后來,阮英平到了賽岐“旭記”茶行工作,一位共產黨員被他的正直品格所打動,引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1年,阮英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革命征程中,阮英平展現出優異的軍事指揮能力。先后參與甘棠暴動和閩東農民武裝起義,屢建戰功。在國民黨瘋狂“圍剿”期間,他帶領隊伍與之周旋,轉戰閩東。
1947年,組織派阮英平回到闊別九年的家鄉,擔任閩東地委書記,他滿懷激情投入工作,創辦農民合作社,培養革命骨干,使閩東革命形勢煥發新機。
可是,1948年初的一個寒夜,卻改變了一切。
阮英平想要找組織匯報情況,半途中,來到寧德澤中大窩村,叩響了一家農戶的門,不想身份暴露的他,說自己是被打劫的商人,希望謀求借宿一晚。
農戶主人叫做范起洪,在接待這位“商人”時,突然聽到了金屬碰撞的清脆聲,便斷定此人身上藏著金條。
范起洪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而是一個地痞,平日就喜歡偷雞摸狗。
確認前來借宿的人身上攜帶金條后,范當真以為對方是一名有錢的商人,頓生歹意,實際上,那些金條,都是組織的經費。
第二天清晨,范起洪伙同另外兩名地痞,假意好心出來送“商人”到目的地福州。
阮書記正感謝對方的招待,聽到三人熟悉路線,可以送一程后,沒有多心,反而感激地接受了這番“好意”。
在一處偏僻山寮,阮書記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慘遭這三人的殺害,隨后,地痞們搶走金條和隨身物品,將尸體掩埋在廢墟中。
久久等不到人的上級領導們,以為阮英平是被國民黨痛下殺手。
新中國成立后,葉飛將軍帶人試圖探尋當年的真相,國民黨中卻無人知曉此事。
不過,當年有人到地痞家借住的事情,早就被當地村民們知曉了,有位村民提出了關鍵的線索,公安局這才漸漸摸清了事情始末。
粟裕得知,立即下令:“必須讓兇手血債血償!”
1950年,三名兇手終被緝拿歸案,伏法受審。
粟裕曾經說:“革命事業需要千千萬萬個阮英平這樣的好同志。”
遺憾的是,這位著急尋找組織的阮英平,逝世時年僅35歲,他沒有倒在槍林彈雨的戰場,卻慘遭地痞暗算。這是我黨的一大損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