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科技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未來城市學院、創新創業學院正式揭牌!同啟新程,共赴未來。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學學堂創辦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礦冶學科,1952年,學校由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清華大學等6所國內著名大學的礦冶系科組建而成,名為北京鋼鐵工業學院,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鋼鐵工業高等學府。1960年,更名為北京鋼鐵學院,并被批準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1984年,成為全國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之一。1988年,更名為北京科技大學。1997年5月,學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行列。2017年,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它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也是“211”、“雙一流”院校,學科實力強,優勢專業多。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4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北京科技大學的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起源于1952年建校初期設立的采礦系,其歷史可追溯到1895年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的礦冶系科。自成立之初,該學院便肩負著為國家培養礦業專業人才的重任。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學科的擴展,它經歷了多次名稱變更和發展階段,逐步演變為今天的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學院擁有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及力學三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并設有一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領域。礦業工程被評為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礦業工程和安全科學與工程均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彰顯其在國內同類學科中的領先地位。學院匯聚了一批頂尖學者,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蔡美峰、邵安林和吳愛祥等知名教授,師資隊伍由67名教授、57名副教授及57名博士生導師組成,為學生提供了高質量的教學指導和豐富的科研機會。
未來城市學院
未來城市學院最早可追溯至1952年建校伊始的巖石力學教研室,發源于1999年建立的土木工程專業。
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全球約70%的人口將聚集于城市,未來城市意義重大。聯合國人居署2022年專門發布了未來城市主題的世界城市報告,指出要建立韌性、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城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為把握未來城市的發展趨勢,北京科技大學戰略布局土木工程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方向,著眼未來,立足城市,成立未來城市學院。
學院現有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兩個系,同時也是城鎮化與城市安全研究院的掛靠單位。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岳清瑞領銜的一流師資隊伍,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4人;國家級青年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北京市杰出青年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6人、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1人;共建國家級平臺3個、省部級科研平臺6個,與國家城市安全發展科技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電科大數據研究院以及美國斯坦福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單位、高校有深入合作關系。
創新創業學院
2022年北京科技大學獲評“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單位。為更好深化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造就創新創業生力軍,建設形成具有北科大特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2023年12月,學校成立創新創業學院。
北京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是學校首個“校級平臺型實體學院”,既承擔統籌全校創新創業職能部門的職責,也從事二級學院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重點推進“鋼鐵脊梁班”校企聯合人才培養項目,深化“機器人科創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優化本科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SRTP)運營模式。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孵化全鏈條教育體系,服務全校雙創工作。
總結
隨著這三個學院的成立,北科大將繼續秉承“求實鼎新”的校訓精神,積極應對全球化和技術變革帶來的挑戰。學校將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加強國際合作,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大學,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新時代優秀人才。同啟新程,共赴未來,北科大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未來的挑戰,譜寫新的輝煌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