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街頭,一個男孩,拿著手機在分享打工路上的心酸時,也錄下了自己的心里話,他無奈地表示:
“我替你們試過了,十五六歲,一心不想上學,想出來闖一闖。
但如果沒有父母給你們鋪路,你只能進廠,做服務員,過著早七晚八的生活。”
他望著凌晨兩點的城市,街上空無一人,而他才剛忙完一天的活兒,準備下班。
這條視頻發(fā)出后,引發(fā)不少人紛紛留言,數(shù)萬人對此表示深有感觸。
有人說:
“我永遠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對于我這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就是靠讀書才上了岸。”
也有人感慨:“看哭了,后悔十幾歲不肯去讀書,初中都沒讀完就出來打工,現(xiàn)在一點社會經(jīng)驗都沒有。
如果有后悔藥,我第一個吃。”
人總是這樣,在失去選擇的機會后,才悔恨自己輕易放棄。
學習也是這個道理,在最該努力讀書的年紀,以為走出校門就能輕松賺到錢。
等你嘗盡了生活的苦楚,才發(fā)現(xiàn):你曾以為的安逸生活,都變成了打臉的巴掌。
人生本就如此,一旦任性邁錯了步子,終將會給自己埋下數(shù)不完的深坑。
紀錄片《十八歲的流水線》里,展示了現(xiàn)實殘酷的一面。
那些為了維持生計,在流水線上扛過一天又一天的工人,提起工作流程時說到:
“沒學歷你只能賣點力氣,很不容易,可能你們讀書的,還沒出社會的,體會不到這種感覺。”
而那個流水線上,幾個十七八歲的孩子,因為覺得讀書無聊,選擇了早早輟學進廠打工。
后來他們才知道,相比生活的苦,讀書的苦真的不值一提。
每天的日常就是,手里的活不能停,即便受了傷,再苦再累,再疼再難,也只能咬牙撐著。
有多少人,在若干年后才懂得:
上學時摞起來了高高的書只為擋住老師的視線,其實擋住的是自己的未來。
深夜里躲在被窩開開心心玩了一個接一個通宵的游戲,其實消遣的是自己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