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小尋
編輯/子夜
跨年前后,激光雷達龍頭企業禾賽科技出了一則消息。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禾賽科技開啟了裁員計劃,裁員人數可能達到數百人,賠償N+1,取消年終獎。
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中也有認證為禾賽科技員工的用戶評論稱,“賠償為 N+1,24年應屆畢業生工作6個月N=1,保底項目獎按比例分”、“元旦前裁完”等等。
這個消息,似乎與禾賽科技一直以來“高歌猛進”的姿態并不相符。
在2023年,禾賽科技就已經拿下了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占率、乘用車市占率等多個第一的成績。
2024年前三個季度,禾賽科技的營收與交付量都在增長,毛利率也較2023年有所改善,在第三季度已經出現了扭虧的跡象。
2024年第四季度,禾賽科技的交付成績也依然亮眼。
就在2024年12月30日,公司還曾發布了一則單月激光雷達交付量破10萬臺的交付報告,成為全球首個達成單月交付量超過10萬臺的激光雷達企業。
圖源禾賽科技官方微信公眾號
此外,禾賽科技還曾在當月發布,公司已累計獲得來自21家車企的超過100款前裝量產定點車型的喜報。
種種跡象表明,禾賽科技的業績狀況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公司也對自己的業績很有信心,還曾在第三季度報告發布后大膽預測,將在2024年實現全年盈利。
但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全年盈利的目標,讓禾賽科技的第四季度有了較大的成本壓力。
除此之外,禾賽科技還曾在2024年11月宣布,要在2025年將主要激光雷達產品的價格降低一半。這種降半價的價格壓縮,也意味著禾賽科技需要在2025年進一步壓縮成本。
再看禾賽的這場裁員,似乎也有跡可循了。
禾賽裁員,為了盈利?
從禾賽科技的財報中,很難猜出其裁員的原因,因為從整體上來看,公司的發展正處于平穩增長的態勢。
據禾賽科技財報及招股書數據,2019-2023年,禾賽科技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3.5億元、4.2億元、7.2億元、12.0億元及18.8億元人民幣,逐年增長。
禾賽科技財報及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2023年,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交付量分別為2900臺、4187臺、14178臺、80462臺,222116臺,分別同比增長了44.4%、233.1%、467.5%、175.4%。
進入2024年,禾賽科技的業績表現依然強勁,并且在第三季度已經有了明顯的扭虧之勢。
2024年前三個季度,禾賽科技實現凈收入為13.57億元,同比增長3.16%;凈虧損為2.49億元,較上年同期凈虧損3.35億元有所縮減。
2024年第三季度,禾賽科技實現營收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1%,超出此前4.5億元至5億元之間的預期;凈虧損為7035.5萬元,已經比上年同期的凈虧損1.42億元有所縮減。
在激光雷達的銷量方面,禾賽科技在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了27.98萬臺的總交付量,照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8.2%;其中,ADAS產品總交付量為26.31萬臺,同比增長129.9%。
圖源禾賽科技官網
除此之外,2023年以前,禾賽科技在ADAS激光雷達上的毛利率一直較低,拖累著公司的業績,但進入2024年,這一情況有所好轉。
以2024年第三季度為例,該季度公司的毛利率為47.7%,較上年同期30.6%的毛利率,提升了17.1個百分點。
財報顯示,毛利率的同比增長是由于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和ADAS激光雷達的有效成本和規模優化,以及執行的非經常性工程服務帶來的更高利潤率。
或是因為第三季度的強勁增勢,讓禾賽科技看到了盈利的希望,因此在第三季度報告發布之后,禾賽科技還公布了很多有關第四季度的預期。
公司的CFO Andrew Fan曾表示,預計將在2024年第四季度激光雷達季度出貨量將達20萬臺,且在此情況下,公司有望在該季度沖擊車載激光雷達行業多個重大里程碑,包括季度營收1億美元并實現2000萬美元盈利(GAAP),以及實現全年盈利(Non-GAAP)。
2024年12月30日,禾賽科技還發布了一則交付報告稱,公司12月的激光雷達交付量突破了10萬臺,成為全球首個達成單月交付量超過10萬臺的激光雷達企業。
這或許意味著,禾賽科技已經完成甚至是超額完成了單季度出貨量20萬臺的目標。
既然業績向好,裁員又是為何?
這或許是因為全年盈利的目標,讓禾賽科技在第四季度出現了較大的成本壓力。
盡管公司的虧損持續縮窄,交付量也給了公司扭虧的底氣。但畢竟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虧損額度達到了2.49億元,想要在一個季度內追平也較為困難。
或許禾賽是因此選擇裁員,這是一個降本增效的手段。
此外,禾賽科技還曾計劃在2025年降價。
2024年11月27日,禾賽科技方面稱,公司計劃2025年將主要激光雷達產品的價格降低一半。禾賽用于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的下一代激光雷達產品ATX將于2025年上市,售價低于200美元,僅為當前AT128型號價格的一半。
圖源禾賽科技官網
產品售價下降,企業就必須控制成本、擴大銷量,才能穩住盈利的基本盤,因此在此時精簡團隊,或許也是在為2025年做成本優化的準備。
頭部效應顯現,禾賽還在大量拿單
成立于2013年的禾賽科技,誕生在自動駕駛行業的萌芽期。
彼時,Google、百度等公司紛紛殺入自動駕駛賽道,以完全代替司機目標,開發無人出租車Robotaxi。
但剛剛成立的禾賽科技卻選擇了一個市場規模還不到5億的市場——氣體傳感器行業,即用激光傳感器檢測危化氣體和空氣質量。
2015年,創始團隊逐漸看到在小市場發展的局限,開始謀求轉型。最終,他們選擇了車載激光雷達領域,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拿出了首款32線機械式激光雷達樣機。
據禾賽科技首席科學家孫愷在接受晚點Auto采訪時所說,這款樣機結合此前的光機和電路設計經驗,性能可能超過市面上所有產品。
在第一款32線的樣機誕生后,禾賽又花一年多時間開發了另一款產品Pandar40。
彼時,車載激光雷達龍頭企業Velodyne已經在北美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也從某種程度上奠定了行業主流產品的性質,其主力產品是32線和64線。
而禾賽的Pandar40為40線產品,在當時的市場認知度不高,客戶很可能會因為不了解而不買單,從而加大產品的銷售難度。
禾賽Pandar40P機械激光雷達,圖源禾賽科技官網
但好在,在多番印證與測試證實了Pandar40的能力,其能中和32線和64線產品的優勢,且價格也比Velodyne的64線雷達更低,因此逐漸獲得了不少自動駕駛企業的認可。
依靠Pandar40,禾賽科技在2017年成功拿下了首個自動駕駛客戶Nuro,并在隨后的一年多后,拿下了當時全球最大的激光雷達采購方百度Apollo的訂單,從此正式打開了市場。
2021年,禾賽成為Robotaxi市場銷量第一的激光雷達公司。全球排名前15的 Robotaxi公司中的12家以禾賽為激光雷達主供應商。
但在當時,在Robotaxi市場銷量第一的禾賽科技,并沒有在乘用車市場拿到相同的行業地位。
據了解,乘用車市場汽車采用的激光雷達與Robotaxi有所不同,其要求激光雷達企業做出更高性能的車載高性能半固態雷達。
相比競爭對手,禾賽科技開發車載高性能半固態雷達的速度慢了“半拍”。比如圖達通和速騰聚創分別在2020年1月就相繼發布了首款半固態雷達獵鷹和M1,而禾賽科技則是在2021年8月才發布了首款該類型產品AT128。
因此在2021年,禾賽科技披露的車企定點數僅有4個,涉及十幾款車型,同期,競爭對手速騰聚創已經拿下了40個車型定點。
但隨著禾賽首款產品的發布,公司逐漸拿到了理想汽車、長安、上汽、零跑等車企的定點,尤其是在2022年受理想L9爆火的影響,禾賽激光雷達出貨量實現猛增,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禾賽的激光雷達出貨量已經增至17.6萬臺。
2023年2月,禾賽科技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發行規模從900萬股ADS提升至1000萬股ADS,募資規模達到1.9億美元。成為在當時18個月以來,中國赴美上市的最大IPO。
截至2023年年底,禾賽科技又拿下了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占率第一,乘用車 (ADAS) 市占率、乘用車 (ADAS) 市占率搭載量第一以及L4自動駕駛領域(包括 Robotaxi)市占率第一的成績。
到了2024年,禾賽科技還在拿單。
在不久前的2024年12月27日,禾賽科技宣布,新獲得國內三家銷量Top 5車企的十余款量產車型定點(此處Top 5指自主品牌,不包含合資),加上近期獲得的長城、長安等頭部主機廠的多個新車型定點,禾賽科技已累計獲得來自21家車企的超過100款前裝量產定點車型。
長安啟源E07搭載兩顆禾賽AT128,圖源禾賽科技官網
禾賽科技還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的一款平臺型產品——禾賽ATX激光雷達,自今年4月發布以來,已獲得國內龍頭車企、頭部新能源車企、主流歐美合資車企等多家汽車主機廠量產定點,將于2025年第一季度開始大規模量產上車。
頭部效應已經顯現的禾賽科技,正準備開啟一個謀求盈利的2025年。
“以價換量”,依然是挑戰
盡管快要迎來盈利的曙光,禾賽科技還是不能松懈,當前的激光雷達市場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其中,成本問題尤為突出。
從技術原理看,激光雷達通過發射激光脈沖、測量反射光脈沖時間間隔來測距,生成點云圖像。其核心組件包括激光器、掃描器、光電探測器等,這些組件的材料、制造工藝及集成度都影響成本。
此外,激光雷達也并不是智能駕駛感知層唯一的傳感器方案,與激光雷達相比,攝像頭視覺方案的成本更低。
據了解,激光雷達的價格一般在5000-7000美元左右,也就是4萬-5萬人民幣。
盡管在2024年,也有不少激光雷達企業已經將產品的價格拉到了“千元”價位。但其價格仍然比只需要幾十美元的純視覺路線攝像頭更高。
因此,激光雷達至少得做到千元以下,才能在成本上和“純視覺”一較高下。
如今,已經有許多車企選擇了純視覺方案。
如華為在問界M7 PRO基礎版智駕方案中去掉激光雷達;小鵬推出全新一代小鵬AI鷹眼視覺方案;蔚來第二品牌樂道首款車型L60搭載純視覺方案等。
除此之外,車企自研激光雷達也給激光雷達廠商帶來壓力。
如吉利集團旗下的億咖通推出自研激光雷達產品;比亞迪也在加大激光雷達自研投入力度。
這些車企自研產品,一方面可根據自身需求定制,優化與車輛的適配性;另一方面能更好控制成本,減少對外采購依賴。
因此,禾賽科技需要做出相比純視覺方案、車企自研產品更具性價比的產品。
實際上,激光雷達行業的同行們也在拼命卷價格。2024年開年,一徑科技就發布了EZ6系列產品,打破了2000元的門檻;速騰聚創2024年4月份也推出了售價低于200美元的MX產品。
禾賽科技則是在2024年上半年發布了新品——高性能遠距激光雷達ATX,相比主力產品AT128,體積縮小了60%,重量減小了50%,成本下降兩至三成。
這也是上文提到的,將在2025年降價到200美元左右的產品。但這同時也說明了禾賽科技至今還沒有真正把ATX的價格“打下去”。
目前,搭載激光雷達高階智駕的產品大多在20萬元以上,15萬元左右車型占少數。
而激光雷達廠商控制成本和降低產品價格的目的,大多是為了加快速度滲透到15萬元-20萬元價位的車型或是價格更低的車型中。
禾賽科技CEO李一帆曾在發布產品降價預告時表示,價格減半將使激光雷達的使用對價格低于15萬元人民幣(2萬美元)的廉價電動汽車也具有吸引力。對于價格高于15萬元的電動汽車,激光雷達技術的采用率可能會躍升至40%。
圖源禾賽科技官網
此外,禾賽科技依然跑在行業頭部,但行業競爭也極為激烈。據蓋世汽車數據顯示,2023年激光雷達廠商裝機量排行前四的為禾賽科技、圖達通、速騰聚創、華為技術,分別占據了37.3%、27%、22.8%、11.8%的市場份額。
而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速騰聚創以35.0%的市場份額和34.30萬顆的裝機量位居榜首,華為技術緊隨其后,禾賽科技和圖達通則分別位列第三和第四,市場份額分別為23.0%和15.2%。
因此,即便是在2024年全年實現了盈利,禾賽科技也沒有多少時間慶祝。2025年,還有更嚴峻的考驗在等待著它。
(本文頭圖來源于禾賽科技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