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5年的第一個周五快樂!
今天,也是2025年的第一個瀟灑專欄。
此時此刻,瀟灑姐和趁早團隊已經在瑯勃拉邦度過了跨年的美好時光,在新年的晨曦中迎來了最幸福的時刻。
瀟灑姐在異邦溫柔的日光中,留下了堪稱「神圖」的充滿力量感的新年照片。
并配文「這一年要掌管自己的力量。」
這一句話有兩句含義,第一是要有力量,第二是要「自己掌控」。
而一直以來,「趁早」的各項內容、產品和服務的宗旨也不外乎于此:「幫助用戶有力量按照自己的意愿過一生。」
在過去的2024,我們首開「瀟灑專欄」,意在這個充滿營銷和噱頭的新媒體環境中,用最質樸的文字,持續傳達和闡述「趁早」的價值觀。
任憑時代更迭,環境變換,「趁早」在穿越時間周期中,始終相信「微小積累,持續改變」,用一個個落地的方法、一個個鮮活的趁早星人故事,證明著「建立正向生活」的可能性。
在這個短視頻的時代,人們的耐心似乎都以「秒」為計,可是漫漫人生中,智慧和能量的生發卻永遠無法加速。
它只會出現在我們一個個充分沉浸的「心流時刻」,只會閃現在一個個我們「向前一步」的勇敢時分。
因此,縱然并非「流量友好」,以文字為主體的「瀟灑專欄」還是堅定地從2024年的盛夏起航,在每個周五夜晚成為趁早星人們頗有期待的精神讀物。
正像「瀟灑專欄」首期所說,瀟灑姐的開始,就是從一個一個文字開始的。
她曾說,「寫第一個字時,我沒有一個讀者。」
后來的后來,即便形式更迭變換,瀟灑姐的原創文字依然承載著最豐沛、沉靜的「元力量」。
過去的2024年,感謝每一位趁早星人對「瀟灑專欄」的支持和訂閱;
在這個嶄新的2025年,我們將繼續呈現瀟灑姐的原創文字作品,期待在嘈雜的時代洪流中成為你生活中小小的「確定性」。
2025年的每周五晚,我們繼續「不見不散」。
本周「瀟灑專欄」,為你帶來瀟灑姐選擇「2025年趁早效率手冊」的心路歷程,以及一篇瀟灑姐在創業艱難時刻的故事《蛤蟆的油》。
歡迎你在2025年繼續訂閱「瀟灑專欄」,瀟灑姐的系列故事將會持續連載。
一起來看。
《我選擇的是離火九運》
我小時候覺得年節日子上大人們互相說祝福和吉祥話很假,也有點傻,都是大人了,怎么都不實事求是。
現在我是大人了,人家跟我說“心想事成”“前程似錦”“恭喜發財”,我趕緊都在意念上默默穩穩接住這些話,并且對祝福的咒語深信不疑。我知道這不是玄學,這是信所未見的能力。無論說的人信不信,我選擇信。
信所未見,是說多數人只相信已經見到的東西,少數人有能力相信眼睛還沒見到,但已在腦中完成了構想的東西。信所未見,是說那些多數人的所未見的圖景,你其實在腦海中已經見到了并且相信了。Dream,Believe,Achieve,你夢想,你相信,你構建,這些動作是連貫一體的。
以上是2025的新中式趁早效率手冊提案的來源,這些吉祥話兒都是我要求燙金在封面的,金榜題名、專心致志、寄情事中、晴耕雨讀、人生得意、海闊天空、人間富貴、離火九運。
這些有的描述結果,更多在描述人的狀態。其實狀態比結果重要,人要結果也就是為了一個狀態,而反過來好狀態,必然帶來好結果。當你用這個本,這狀態是你的,你信你會有,于是你真的有,結果也會順序來到。
我選的2025年效率手冊是《離火九運》,選這個,是因為它勁兒大。據說這個大運綿延20年,那么我相信我從現在起,20年全都是,精神文化的、智慧的、創造的、女性友好的,大運!
《蛤蟆的油》
王瀟
我這只蛤蟆出的就該是自己的油,摻和了別的油,就不是這只蛤蟆了。
2016年,我的公司已經在一個新創業園區開工。說是新園區,就是在新的創業概念下對舊廠房進行了粉刷和改造,這樣的園區每平米租金更便宜。雖然剛融了資,但趁早的主營業務尚未在文創產品之外做更多拓展。賬上有錢只是讓創業公司的生存壓力減輕,具備現金流產品和業務才是根本。這時候距離2008年初次創業,已經過去八年了。就算業務方向發生過變化,但在我的認知之中,企業經營的基礎原理沒變,就是要滿足市場需求,創造價值,創造價值的結果就是帶來收入和利潤,周而復始,于是企業得以運轉和壯大。
也是在這一年,有一類業務開始突然興起,遍地開花,叫作知識付費。
人們幾千年來早就在為知識付費了,譬如買書、上學、參加輔導和培訓。這回的知識付費略有不同,一個區別是人人都可以通過在移動互聯網發布課程而成為老師,另一個區別是人人都可以通過在移動互聯網購買課程而成為學生。
三人行必有我師,意味著只要具備養料和示范作用,不是以教學為職業的人,也都可以是某個方面的老師。知識付費興起之際,我突然想到黑澤明傳記《蛤蟆的油》里對蛤蟆和油的描述——他說他家鄉有一種蛤蟆,在受驚嚇之后,會嚇出一后背油來,而這油特別名貴。他在自傳里用這個來類比導演和才華,但有兩個條件,第一得是特定品種的蛤蟆,第二得受驚嚇,少一個都得不到名貴的油。因此廣泛的知識付費既然在開放的互聯網上興起,就能夠通過自然篩選,涌現出很多的蛤蟆和油,這肯定是好事。
但隨著知識付費迅速打開局面,我有點懷疑自然篩選的可靠性。
我的第一本書是2009年年底出版的,首次出版的名字叫作《女人明白要趁早》。我當初極力反對出版方加上“女人”二字,因為無論男女,誰不明白應該趁早呢?但是出版方強硬堅持,理由是《女人明白要趁早》能夠更明確地對標讀者群體,并可以暗示出這是一本語重心長的過來人“秘笈”,說白了就是為了好賣。我極力要求刪掉,因為這個題目背離了書中所說的觀念:我親身經歷并悉數總結了那些故事,恰恰是在說我決定自己先做個“人”,才能做個明白人。如果寫了半天,結果只是告訴自己怎么做個“女人”,那我就還不是個明白人。我當然也希望這書好賣,但我這只蛤蟆出的就該是自己的油,摻和了別的油,就不是這只蛤蟆了。
當然,那時我尚未成為暢銷書作家,在出版策略上毫無話語權,最后這份堅持以失敗告終。舉這個例子是想要說明,在知識付費爆款突然一夜之間遍布公眾號的2016年,我發現全網女性成長類Top100課程都是以“撒嬌女人最好命”“讀懂老公心思,做極品女人”“女人這10個舉動讓男人欲罷不能”等兩性關系類題目命名的。并且和我的書不同,這些課程雖然題目可疑,實則表里如一,打開一看,似乎果然是可以馬上進行操練的方法論,讓人躍躍欲試。有天夜里我還翻到一篇《魅惑控制術大全72講——讓男人俯首帖耳》,不得不說,題目起得極富煽動性,既量化了功能,又描述了結果,還言簡意賅地給出了畫面感,令人不由得想起自己前半生的情感挫折。要不是收費實在太離譜,我也想立刻下單學習了。必須承認,知識付費這個東西,有著許多淺薄的魅力,淺薄的魅力也是魅力。
這部分課程的存在我雖然不贊成,但是理解,畢竟社會在發展進程中,女性的生活狀態區別還很大,人格獨立、經濟獨立說起來容易,但真正滲透在生活中執行,變化是漸進的,總要先過好眼下的生活,這就會讓五十萬人買了“撒嬌女人最好命”來聽。
但看到五十萬這種數據我就會產生一連串疑問:出產這類內容的老師作為一個女性,她有沒有因為“撒嬌”得到了“好命”?她是內心真的相信撒嬌女人最好命,所以制作和傳授這個內容嗎,還是她根本無所謂相信不相信,只是像我的前出版商非要在“明白要趁早”之前加上“女人”一樣,經由對市場銷售的判斷,杜撰了一套喂養需求的內容呢?再者,這五十萬聽過內容的人里,有多少本來曾經想嘗試“努力奮斗最好命”和“依靠自己最好命”,但被內容蠱惑以后,真的自此走上撒嬌道路了呢?
我在2016年里對知識付費的困惑主要在于,各種有體系或者沒體系的知識都一下子參與了付費,遍布于移動互聯網的大超市供人挑選。而我在現有的認知中,明知有些食糧沒營養甚至有害,依然眼睜睜看著它們上了貨架,再目睹它們被大量采購。
那么評價了這么多,我在當時做了什么呢?我當時什么也沒做。
當時的我是個什么狀態呢?就像是個著急修仙得道的小道姑,看到別的狐貍精迅速得到邪惡法力,覺得不對,感到生氣,就這樣,只好生著氣繼續修煉。
我在心中抨擊了各種三十六法和七十二講,但自己并沒有啟動撰寫和制作任何一個付費課程。在這方面,我有種對于做老師這件事樸素的敬畏,我認為這依然是蛤蟆和油的關系——首先,老師需要是在特定領域有系統性定見,就像是特定品種的蛤蟆;其次,老師還要能夠有一個足夠精心的教研過程,教研就是針對教學的研究。特定領域的系統性定見是一門學問,怎么教人又是一門學問,怎么有效地把特定領域的系統性定見教給人,就成了兩門學問的綜合疊加。這個疊加就好比是蛤蟆的油。別忘了,讓蛤蟆出油,條件還有一個:蛤蟆需要受到驚嚇。
2016年,我三十八歲,由于常年設計文創產品和目睹用戶的使用,剛剛在時間管理上形成松散的系統和顆粒狀的定見。也許在潛意識里,我還在等待那個出油前的驚嚇。
這個驚嚇很快就來了。不但來了,還變成了我綿延兩年的業務困惑,或者說痛苦,或者說災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