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要負30%的責任,他就是提供了個情報給曹操,出賣了袁紹。
很多人認為官渡之戰是袁紹發動的,實際上是曹操先動手的。
官渡之戰前,曹操和袁紹都很忙,袁紹忙著打公孫瓚,曹操忙著打呂布,曹操圍攻呂布時,呂布向河內太守張揚求援,張揚不知道跟呂布哪來的交情,就率軍救援呂布,張揚的手下楊丑殺了張揚,準備投靠曹操。
眭固又殺了楊丑,準備投靠袁紹,曹操在殺死呂布之后,率軍親征河內郡,并派史渙、曹仁圍攻眭固,眭固想逃走投靠袁紹,在半路上被殺,曹操吞并了整個河內郡。
河內郡地圖
河內郡在哪里?在黃河以北,今河南最北邊的地方,地處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四省交界處,郡治在今河南沁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離袁紹的大本營鄴城只有200公里。
曹操這是把勢力擴展到袁紹大本營的邊上了,都跨過黃河了,這口氣袁紹咽得下?于是袁紹在搞定公孫瓚后,馬不停蹄,發動針對曹操的戰爭。
表面上看起來是袁紹發動的官渡之戰,實際上就是曹操挑起來的。曹操既然敢挑起官渡之戰,他就有充足的把握對付袁紹。
官渡之戰袁紹動用了10萬軍隊加1萬騎兵,曹操的兵力一直是個謎,一會說有三四萬人,一會說有幾千人,在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曹操弱,袁紹強,但曹操手中可用的軍隊決不會少。
曹操吞并河內郡,先把戰火燒到黃河以前
光是曹操降伏青州黃巾軍,就獲取了百萬人口,光降卒就30萬,曹操從降卒之中抽取了數萬人組成青州兵,這個青州兵幾乎沒有出現在官渡戰場上。
曹操由于處于四戰之地,他的軍隊被嚴重分散,用來防備各種勢力,比如荊州的劉表與張繡,江東的孫策,關中的馬騰、韓遂等等,在官渡前線與袁紹對峙的曹操軍隊,至少也有數萬人。
曹操擅長用兵,跟袁紹打仗用的都是謀略,比如白馬之戰斬顏良,用的是聲東擊西之計,延津之戰誅文丑,用的以財物誘敵再突然襲擊的計謀。
顏良、文丑被誅,袁紹軍隊士兵其實受到影響,但是實力尚在,接下來的戰爭居然打成了消耗戰,雙方主力在官渡前線對峙,然后各自尋找對方的糧道來攻擊。
袁紹
局部戰爭用謀略能取得一城一池的勝利,但在全面戰爭中,拼的不僅僅是謀略,還有實力,都說曹操的實力弱,其實也就是比袁紹弱一點而已。
在雙方對峙之際,許攸的家人因為犯法而被審配抓捕,許攸聽說后,直接逃叛曹操,許攸這一叛逃等于宣布了自己妻小的死刑。
難以想象許攸一怒之下的叛逃,這等于是放棄自己家人的性命。
許攸把袁紹軍隊的情報告訴給曹操,讓曹操偷襲烏巢,曹操聽從了,親自率領5000軍隊攻打烏巢,當時負責守衛烏巢和運輸糧草的將領是淳于瓊,手下有一萬多軍隊,曹操用5000人打敗淳于瓊的一萬人,并殺了淳于瓊。
許攸
烏巢被襲擊的消息傳到袁紹那里,袁紹聽從郭圖的建議,做出了錯誤的決策,他派少數部隊救援烏巢,派張郃、高覽率領重兵攻打曹軍大營,結果烏巢沒能救下來,曹軍大營也攻不下,郭圖又擔心自己會受處罰,于是誣陷張郃,張郃走投無路之下投降曹操,于是袁軍崩潰大敗。
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關鍵原因不是許攸的叛逃,而是袁紹做出錯誤的決定,明明烏巢更為重要,袁紹卻不重視,才導致的失敗。
如果袁紹派出重兵救援烏巢,并且圍攻曹操的5000人,曹操一旦遇險,官渡之戰將是另一個結果,曹操被俘虜也不一定。
從烏巢到官渡只有三四十公里,袁紹有一萬騎兵,幾個小時就能到,曹操在攻打烏巢的過程中,袁紹援軍肯定能趕到,這是袁紹失掉一個非常有利的時機。
袁紹在官渡之戰一直在做錯誤的決策,從一開始就急于跟曹操交戰,沮授、田豐勸袁紹打持久戰,袁紹不聽,曹操出兵攻打徐州的劉備時,田豐又勸袁紹出兵,袁紹還是不聽,沮授建議增派蔣奇領一支軍隊在烏巢外防備曹操偷襲,袁紹還是不聽。
整個官渡之戰,袁紹一直在做錯誤的決策
許攸建議袁紹派出一支軍隊奔襲許都,袁紹也是不聽,再加上袁紹在曹操偷襲烏巢時的決策錯誤,可以看到袁紹不斷在犯錯誤,這才是袁紹在官渡之戰中失敗的真正原因。
有人認為曹操在官渡之戰打到最后沒糧食了,曹操都寫信征求荀彧意見準備退兵了,如果不是許攸來投靠,曹操已經失敗了。
這是不對的,如果真的沒有糧食了,荀彧為何還要建議曹操堅守,沒糧食怎么堅守?缺糧是存在的,但并不代表曹操軍隊一點糧食沒有了。
許攸問了曹操好幾次,還有多少糧食,曹操一句實話都沒有,一會說一年,一會說半年,一會又說只有一個月的糧食。
曹操會不知道有多少糧食,當然不是,曹操是信不過許攸,曹操很早就認識許攸這個人,只有荀攸、賈詡認為許攸的建議是合理的。
官渡之戰
曹操跟袁紹不同,袁紹不斷地在犯錯誤,把大好的時機給浪費掉,而曹操善于抓住機會,許攸只不過提供了一個情報而已,曹操立即就能做出正確決策,親自攻打烏巢,一舉摧毀了袁紹的存糧地。
其實只要軍心不倒,袁紹不至于立即失敗,錯就錯在袁紹還在犯錯誤,而且袁紹內部的斗爭非常尖銳,袁紹手下雖然人才濟濟,但彼此內訌,袁紹卻不能約束部下。
比如郭圖誣陷張郃,明明是郭圖擔心自己的錯誤建議被追責,因此誣陷張郃,袁紹連這個都看不出來,才導致張郃的反水,張郃和高覽當時率領了袁軍的主力,這一投降徹底地導致袁紹的失敗。
這樣的袁紹,哪怕沒有許攸的投降,你認為他能打敗曹操嗎?打贏戰爭靠的從來就不僅僅是實力,而是各種因素的綜合,曹操在謀略上遠勝袁紹,是他贏得戰爭的關鍵原因,并非許攸的叛逃,許攸只是個導火索,沒有許攸,也會有其它的導火索,所以袁紹的失敗,許攸承擔30%的責任,而袁紹本人則承擔超過60%的主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