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煒真沒想到,做好家里工作好不容易同意買新能源車,轉眼已經下了小定的品牌就關門解散。作為極越汽車的準車主,他在短短一周內,經歷了從晴天霹靂到慶幸萬分的轉變。
“現在沒提車的車主群,已經分成三個,有小定的,大定的和已經交全款的”,在李煒看來,自己一個月前交的5000小定,現在其實是損失最小,“有車主剛簽貸款協議,20多萬銀行已經放款,但就差三天,車就取不出來了”。
相較于這些“倒霉準車主”,李煒已經看得很開。在家里人問他接下來怎么辦時,他拒絕了老父親要去買傳統BBA的提議,準備找個銷量排名前列的國產新能源品牌,以相同預算接著看車。
關鍵,在這些極越準車主群,已經有其他國產品牌的銷售開始兜售自己品牌的承接計劃,只要不是全款已付的準車主,無論小定還是大定,都可以折算新品牌的購車費用或者智駕包等服務費用。
甚至,有幾個品牌的銷售還在群里吵了起來,互相披露對方品牌的技術問題,希望能吸引這些車主的關注。
在李煒看來,這一周他遇到的是及其魔幻的遭遇,而這樣的“亂局”也是中國汽車市場在2024年的標簽。
崩潰與BBA
李煒不想買BBA,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這些曾經的豪華車品牌,已經在2024年正加速被中國消費者拋棄,而且一去不回。
與他有相同感受的還有很多人,曾經在廣州最大奧迪4S門店工作的曉燕,這兩天一直唏噓不已。
幾天前去請閨蜜逛街的路上,她路過待過三年的廣州京溪4S店發現,那個亞太地區最大的奧迪門店,已悄然換上了蔚來的標志。
這家在兩年前成為華南地區首家奧迪5S店,曾集整車銷售、零配件、售后服務、信息反饋及二手車交易于一體,如今卻成為了國產新能源品牌的展廳。
曉燕在路邊看著這一切,恍惚間覺得自己正在見證歷史。
更何況,這不僅僅是奧迪的個案,寶馬、奔馳也同樣遭遇了市場的冷遇。
位于北京的寶馬全球首家5S店,在10月底宣布閉店停業,拖欠工資、虧損停售新車,售后服務雖維持但前景堪憂。而在西安,奔馳的最大4S店也變成了蔚來的展廳;重慶那家擁有超2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個停車位及50個售后維修工位的路虎門店,同樣易主。
銷量下滑只是表面現象,更深層的問題是品牌溢價的崩塌。
曾經高高在上的BBA,如今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降價促銷成為常態。轉行做汽車自媒體的曉燕,覺得BBA的沒落,還跟他們一直高高在上的潛在心態有關。
“他們已經習慣了用俯視的角度來看中國消費者”,曉燕認為在遇到中國品牌高端化的挑戰之后,很多傳統國外豪車進入到不知該怎么辦的境地,甚至出現了“胡出牌”。
尤其,隨著寶馬在2024年高調宣布加入價格戰又在幾周后高調宣布退出,后面一系列的騷操作,讓BBA的品牌幾乎整體坍塌。
在兩個季度的銷量遇到大問題后,寶馬中國的德國老板,不得不默許經銷商重新拾起價格戰的大旗,帶來的就是整體利潤的下滑。
而不單單是德系汽車,日系汽車也是如此,在新能源汽車全面爆棚的時期,最先扛不住的就是日系汽車品牌。
日本汽車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車的沖擊下全面敗北,市場份額和銷量大幅度下降,包括大名鼎鼎的豐田、本田、日產、三菱和馬自達等車企。而最先扛不住的是日產汽車了,上半年凈利潤暴跌94%,宣布全球裁員9000人。在國內,日系車2020年的市場份額是24%,今年已經萎縮至10.5%,全部被新能源汽車爭奪。
最新消息傳來,本田、日產、三菱這三家日本車企可能要最終合并,通過抱團取暖度過寒冬。
外資品牌的困境也傳導到了國內經銷商。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有50.8%的經銷商虧損。保時捷、寶馬等經銷商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部分甚至資金鏈斷裂、無法完成新車交付。
對于很多4S店來說,轉型國產新能源汽車是生存的唯一出路。有門店表示,經營奔馳品牌一年多來一直虧損,每賣一臺車都要虧2萬元。而轉投新能源汽車品牌后,開業第一周就拿到幾十份訂單,有的剛開業不到一個月就賣出去100多輛。
國產新能源圓夢
然而,并不是每個國產新能源品牌,在2024年的日子過得就舒服。
很長一段時間,夏一平一直自我感覺良好,認為他和他的集度,后來變成極越的品牌,會成為2024中國車市競爭的終結者。
在4月的時候,夏一平就曾經開車自駕直播,想盡一切辦法宣傳基于百度的智能駕駛。在他的口中,不論是華為、比亞迪還是特斯拉,與極越的智駕都差著一個身位的距離。
到了2024年9月10日的首都體育館,極越汽車CEO夏一平和蔚來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斌面對著手機鏡頭聊著。李斌感嘆時光飛逝,昔日他作為投資人與摩拜聯合創始人、時任CTO的夏一平并肩作戰,如今數年過去便恍若隔世。
李斌一邊笑一邊拋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你感覺現在這個創業是當初摩拜創業的幾倍難度?”夏一平苦笑著回答:“我覺得至少10倍左右”。
然而,讓夏一平沒想到的是,在他被員工逼到辦公室出不來的狼狽時刻,結束了近20年租房史剛剛買房的李斌,在還有10天就將到新一年的時候,發布了自己第3個品牌的汽車。
有意思的是,一直標榜自己選擇租房,把所有錢都拿出創業的李斌,買房背景卻是蔚來汽車三個季度虧掉150多億人民幣。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蔚小理另一家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和夏一平竟然是同齡人,都是1981年出生,今年43歲。
與李斌今年圓夢類似,李想也在2024年終于圓了自己的跑車夢。在給自己法拉利的新車上牌時,李想露出的滿臉笑容,讓人們恍惚覺得,是不是“造電車是工作,買油車是生活”?
但在蔚小理中,理想銷量的一騎絕塵,讓蔚來和小鵬越來越呈現抱團取暖的景象。
夏一平在4月份直播中還帶著李彥宏共同體驗了極越汽車的智駕,他在直播中一直評論的還有問界的智駕水平。
而在緊緊抱住華為大腿4年后,逢人就笑得一朵花一樣的賽力斯張興海,已經成為其他國產品牌不得不仰望的對象。就憑手握55萬均價國產高端汽車超過19萬的銷量訂單,賽力斯與華為共同打造的“問界”,開始變成越來越多中國新能源品牌追求的夢想。
當然看到希望正在追逐夢想圓滿的,還有奇瑞的尹同躍。在端正態度甚至不惜開掉一位高管之后,奇瑞認認真真籌備了與華為共同打造的第2輛車。十一7天近25,000的訂單,讓尹同躍真正知道了賽力斯為什么老板笑得那么歡。
而對李彥宏來說,百度下場造車選擇夏一平這樣的創業者,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留給百度圓夢的時間很緊。從李斌和何小鵬的觀點中,可以看出,2024年大概是資格賽的截止時間。極越需要在這個窗口期拿到門票。
春節剛過,曾經要做中國第一新能源高端品牌的高合汽車,就在所有人的唏噓中,以重新求存的態度,關閉了工廠的大門。
高合的高管團隊,為了拯救這個品牌,做出了所有能想象的努力,甚至還跨界帶貨。但在2024年,他們一切的努力都只讓高合倒閉,被寫入了中國汽車行業發展歷史之中。
這給了李彥宏非常大的促動,他不得不加快了百度造車的進度。
然后,所有人都知道了結果。
夏一平的騷操作,差一點就讓人覺得,這可能是這個自詡市場大師極限營銷的一種表現。但最終冰冷的數字,和突然解散的團隊,讓所有的車主都措手不及。
在2024年的12月,百度終于得到無法圓夢的消息,代價就是70億消失得無影無蹤。
居上與后來者
如果評選2024年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圓夢老板,那一定非雷軍莫屬。
7月23日,在“2024雷軍年度演講返場直播”中,小米CEO雷軍談及小米造車時表示,“我們會尊重行業規律,先上牌桌,守正出奇,可能大家都想著出奇,我們想的是守正,踏踏實實做,再把桌子‘掀了’。”
雷軍是這么說的,目前看他離這么做也快不遠了。
被極越汽車在關門后還不惜發文開除的公關老大徐繼業,曾在朋友圈炮轟雷軍,“每臺車虧6萬,虧那么多你還賣那么多干嘛?……最惡劣的商人本質”。
但也正是沿襲自小米手機在手機圈打法的小米汽車,徹徹底底給所有新能源汽車品牌,在營銷和定價上好好上了一課。
憑借著炫酷的外形、可以保證的質量,以及供應鏈能找到最好的技術,小米汽車現在在年輕人的接受度,迅速攀升至前三。
而數量龐大的米粉給了雷軍造車最頂級的支撐。
根據匯總數據,截止12月22日,小米汽車今年已累計收獲超過25.38萬份鎖單,如果下周繼續保持6000份以上的鎖單量,那么小米汽車今年累計鎖單將超過26萬份。預計12月,小米汽車上險量將繼續突破2萬輛,全年上險量將超過13萬輛,逼近14萬。
雷軍曾對記者表示,下定造車決心非常偶然。那天他從書架上翻到了一本書,《人類群星閃耀時》。書中的一句話,讓他下定了最后的決心,“一個人對奇跡的信念,永遠是一個奇跡能夠產生的首要前提。”
雷軍一直想表現的是英雄主義,而王傳福在2024年則一直想說“工程師的堅持”。
今年是比亞迪的30周年慶,王傳福不光在現場用兩個多小時的演講,回顧了比亞迪的30年,還認真的發布了一本名為《工程師之魂》的書。
2024年生產的每10臺新能源車中,比亞迪至少占了4臺。11月18日,比亞迪宣布成為全球首家達成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車企。
數據顯示,2024年比亞迪在年初制定超過360萬輛的銷售目標,僅用10個月就徹底完成,而在11月,比亞迪的銷量創紀錄突破50萬。
作為合資品牌的在華巔峰,大眾集團2019年時包含了旗下所有品牌以及進口車業務,總銷量恰好達到423萬輛。而這個數字,在2024年極大可能會被比亞迪超越。
在《工程師之魂》這本書里,有句話很好地總結了比亞迪的30年。
“30年,比亞迪都在做一道證明題,證明技術可以改變世界,證明再難的東西都能學會,沒有攻不破的堡壘。”
目前,中國車市存在三條堅不可摧的防線,即比亞迪的規模優勢、華為的智能化技術,以及小米的市場推廣。
過去一兩年,行業領袖對中國車市淘汰賽進行了預測,有的認為僅剩5個品牌,有的認為不超過10個。預測依據不同,結論也不同。普遍看法是中國車市不需要這么多品牌。在淘汰賽中,許多品牌將退出競爭,這是確定的。理論上,無論市場多大,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讓每個品牌都成功。
這意味著即便是個人或團隊再優秀再杰出,也無法與行業趨勢相抗衡。中國車市的主要趨勢就是行業重組。
展望未來,2025年的中國車市,注定會成為人們難以忘懷的一頁。
作 者 | 張津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